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中国德育》2006,1(8):45-45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党组关于“切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通知精神,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学生学习“八荣八耻”提供普及性读本,由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织,教育部人文社会主义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编写了《社会主义荣辱观青少年学习丛书》。教育部关工委主任、原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时炎担任顾问,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潘慧芳主编。该丛书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社会转型期道德学习研究”以及教育部重大项目“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青少年德育”成果之一,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2.
青春 《南昌教育》2005,(12):15-16
自2002年始,我们引进了深圳育才中学严凌君老师的“青春人文读本”丛书,开设了“青春读书课”。每一个阳光灿烂的秋天,我们都会热忱地为刚刚迈入新校的高一学生捧上一部“青春人文读本”,在开课形式上,我们采取的是大班制或小班制,每周固定两节连堂课,纳入教务处正式课表。  相似文献   

3.
《丛书》书评编者按:自“出版百本《北京教育丛书》庆祝大会”以来的一年多时间里,《丛书》的社会影响日益广泛,有关《丛书》的喜讯频频传来──先后荣获中宣部1993年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经验著作奖和北京市1993年京版优秀...  相似文献   

4.
时至今日,应试教育仍然客观存在,因为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社会,任何一个学生或家长都不可能无动于衷。那么,如何在这种转轨时期提高中学生的人文修养,避免其成为考试机器呢? “课外文学名篇解读与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丛书(四川出版集团天地出版社出版)本着为国内中学生打造“青春阅  相似文献   

5.
我校出版社推出“中国古典诗词精华类编”丛书得到国家教委古籍整理委员会资助的“中国古典诗词精华类编”丛书10卷本,日前已由我校出版社组织评注完成,其中的8卷业已出版发行.这套丛书将中国古典诗歌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以及人们所产生的带有普遍性的思想感情,以“...  相似文献   

6.
《小学青年教师》2007,(8S):45-45
该书是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丛书《教育家成长丛书》第一辑,从丁有宽走“教科研”之路的成长历程、读写结合训练法的教育理念、读写结合教学导练的经典案例、读写结合教科研的成果体现和社会反响五个方面展示了教育家丁有宽的“成家”过程及成就,分为“成长历程”“读写结合训练法十三篇”“读写结合教学导练教案”“社会影响”“附录”以及“后记”六部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所谓人文,就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它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关心人、集体、国家、民族、社会、自然界,是人的精神世界的需要,是人要成为人的精神需要。人文要解决的问题是求善,“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去做”?人文就是为了人能成为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人文精神是维系人类社会的牢固纽带。人文教育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等等。  相似文献   

8.
海南“生态省”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和社会环境优势,然而人文生态建设却是海南生态省建设的簿弱环节。加强“人文生态”教育,促进生态省建设,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人文生态哲学智慧,只有提高人文素质,才能促进海南“生态省”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文自然与天地自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人文自然”的概念,分析老子“自然”的三个层次,即“道法自然”、“百姓皆谓我自然”、“辅万物之自然”。论述老子“自然”原则在现代社会中,在最高价值与理想原则、处理社会群体关系和个体生存发展三个层面上的运用,分析了作为实现“人文自然”之方法的“无为”。多侧面考察“人文自然”原则,论述“人文自然”的工具意义和价值毅义。探究“人文自然”与“天地自然”的衔接,以及由“人文自然”的提倡和实践走向“天地自然”和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高端品质     
《职业技术》2006,(7):50-50
近日,中国文史出版社推出《高端品质》丛书,该丛书由记者夫妇余玮、吴志菲合著,共6部,分别是《情归和谐》、《科技脊梁》、《知本大家》、《军中骄子》、《红色之恋》和《知情披露》。全套丛书以各界名流的“卓越人生,见证中国”。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负责人说,本套丛书以“一段段感动是国的精彩人生”再现“一座座承明日月的历史丰碑”,丛书洋溢着“非凡气度、精英韬略、魅力人格、撼世情怀”。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学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被重新重视,语文课外读物的问题也凸显出来。教育部试验修订版《大纲》附录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人民文学出版社据此出版了“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丛书。书目是读书的路径,对于中学生的阅读发展讲,它的重要性是怎样评价都不过分的。自然,因为重要也就有了讨论的必要性。   “必读丛书”计初中 10部: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传》,鲁迅《朝花夕拾》,老舍《骆驼祥子》,冰心《繁星》、《春水》 (合为一册 ),笛福《鲁宾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  相似文献   

12.
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和“以人为本”建设原则,客观要求作为社会“公器”的新闻媒介必然担负起传播人文关怀‘的社会责任,分清市场环境下新闻媒介的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新闻媒介通过对人及其价值的尊重,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起疏导社会矛盾、纠正社会转型期失衡的价值观等方式宣导人文关怀。同时,新闻媒介还须避免因过分平民化而导致“庸俗”“娱乐”化倾向,避免报道的表面化和缺少人性化的误区。  相似文献   

13.
分析理工类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不足,提出理工类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应着重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钻研精神和动手能力,建构“文理比例适当”的课程体系,将人文素质教育常态化;以“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的人文系列讲座”为辅助载体,创新理工科人文素质教育培养途径;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着力培育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与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马素   《广西教育》2013,(42):67-68
初中语文新课标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其核心即人文化精神,其重要价值在于通过人文精神的教育与熏陶,使学生思想更健康,  相似文献   

15.
对图书馆建筑与人文关怀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什么是人文关怀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人文”一词里都包含着两方面的意思:一种是关于理想的“人”、理想“人性”的观念,一种是为了培养这种理想的人(性)所设置的学科和课程。在西方,人文主要强调的是一种自由的思想理念。而在中国,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从一般的意义上讲,“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引自《辞海》)。  相似文献   

16.
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决定人的发展,“以人为本”应该是现代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把“人文性”(文化性)作为语文学科的第二属性,并进一步指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的。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灵魂。“以人为本”是培养“人文性”的前提条件;广泛自主的阅读实践是培养“人文性”的基本途径;平等的师生观是培养“人文性”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人文?人文即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它亦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要关心人、集体、国家、民族、社会、自然界,是人的精神世界的需要,是人要成为人的精神需要。人文要鳃决的问题是“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做”是求善.人文就是为了人能成为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一个真正的人的精神标准与内涵:一切偏离人文的都是错误的,一切反人文的都是邪恶的。人文精神是维系着人类社会的牢固纽带,  相似文献   

18.
强化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质,必须清楚“人文”的涵义。尽管时至今日,国际国内尚无统一定义,但概略了解“人文”内涵及其意义还是必要的。“人文”原意是人的人性、人格、知识和才干的教育、培养和塑造。最先是针对神明天意,张扬人的聪明才智;后来又针对理性教条和决定论,宣扬人的个性和自由;当今是针对现代科技给人类和社会带来极其危险的负面效应(指社会问题)而提出来的。人文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推动力。当今倡导人文精神,给予人文关怀,乃是“人文”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现代科技无度发展与自我超越,使得人文科学被冷落、被遗忘以及人文精神的衰微,导致现时代日益深重的“科学危机”或“文明危机”.通过科技对人文的影响、科学与人文分离的原因的论述,在历史的人文反思中得到启示:从科学走向人文、进而求得“两种文化”的统一和平衡,是我们克服当今人类社会种种重大危机,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李春珍 《云南教育》2004,(35):21-22
语文新课程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加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以人为本”的“人文性”的集中体现。审美教育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纵观社会发展史,欧洲中世纪的倒退和我国十年浩劫的停滞,也可以理解为脱离“以人为本”、美育所受到的歪曲和摧残的结果。美育在人的健康、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