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杕杜》在诗经中有三首。分别是《唐风.杕杜》、《小雅.杕杜》和《唐风.有杕之杜》。《孔子诗论》第十八简、第二十简所论之《杕杜》应是总括这三首《杕杜》,而非其中的某一首。  相似文献   

2.
《孟子》认为孔子作《春秋》欲当王之法,于是便产生《春秋》新王说。《春秋》以鲁为主,继而又产生《春秋》王鲁说。《春秋》新王说重在说明孔子作《春秋》的目的,而《春秋》王鲁说则突出了孔子作《春秋》的具体手段。董仲舒对《春秋》王鲁的观点作了较详尽的阐述,认为《春秋》是周之后的一新正统,鲁尚黑,绌夏,亲周,故宋。何休在《公羊解诂》中对《春秋》王鲁义理作了具体的阐释:褒贬诸侯,赞颂王化;褒内贬外,尊鲁拥王;王者当自正,恩信天下等。何休阐释《春秋》王鲁义理时有的是直承经传本意加以补充和发展,有的则曲解了经传本意而随意发挥。  相似文献   

3.
田美丽 《培训与研究》2007,24(1):1-3,66
《水浒传》和《亚瑟王之死》是中国和欧洲两部重要的古典文学名著,两者都塑造了一批英雄豪杰,但他们的情爱世界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首先,女性在英雄心目中的地位不同;其次,英雄的贞节观和爱情观不同;最后,英雄禁欲的原因和后果也不相同。东、西方英雄情爱观念的差异体现了中、西方不同的两性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4.
刘基的政治思想,主要见于他的寓言体裁之作《郁离子》、科举经义体裁的《春秋明经》、《拟连珠》以及八题一○七首被吕立汉称之为“议政诗”的诗歌。《郁离子》作于刘基四十九岁出仕明太祖之前一年,是近代论述刘基政治思想的主要甚至唯一根据,相关研究已经很多。“议政诗”作于元末明初,主要是入明之前作品,近年有吕立汉的专文研究。《春秋明经》四十一篇的著作年代颇有争议,但其断定对于了解刘基思想的发展和转变是必需的。文章从此书的文本分析结合刘基的传记、元朝的科举制度进行考究,检讨了既有的各种说法,提出新的看法,认为此书不是刘基早年练习举业之作,也不是明初之作,而是至正八年至十一年八月间,刘基任职江浙儒学副提举,为行省考试官时,为儒学生员讲说文义而写成的,具有应试范文集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当《春秋》从鲁史转变成孔子“笔削之作”后,“微言大义”说成为《春秋》学的指导思想,于是记载“鲁史旧闻”的《左传》与阐发“微言大义”的《春秋》之间就存在一种“事”与“义”、“史”与“经”的张力.此种张力对《左传》学研究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陈风.墓门》是《诗经》中一首篇幅简短却颇有争议的诗。笔者通过对陈国历史史实、社会习俗的考证和对该诗关键章句、字词的分析,又参之以相关文献,对《墓门》进行重新释意,同时,通过考证也推定《墓门》诗当完成于公元前548年—公元前544年之间,为《诗经》所收最晚的一首诗。  相似文献   

7.
清初吴乔所撰《正钱录》今已不传,综合相关材料可以考知《正钱录》写于康熙八年之前,其内容主要是针对钱谦益《列朝诗集》中的诗人小传而发,属摘瑕纠谬之作;其观点“疑讹弘多”,受到时人的激烈批评;吴乔之撰《正钱录》出于挟嫌攻讦,同时与明中叶以来士林狂诞风气的影响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张承志的小说《北方的河》以饱含诗意的笔触表现了一代热血青年的人生追求。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的主人公的与命运抗争、挑战人自身极限的行动,是人类几千年的心路历程。在思想和艺术上,他们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点,又因民族的不同、时代背景的相异而各具民族特色,并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相似文献   

9.
释道宣《大唐内典录》和道世《法苑珠林》卷百均不著录《诸经要集》,其首次著录是从唐释智?《开元释教录》开始的。现本《诸经要集》即道世自录《善恶业报论》,乃《法苑珠林》初本。道世“诸经要集”之称另有所指,其作品中所云“诸经要集”与现本《诸经要集》并非同一书。  相似文献   

10.
<左传>中常有士大夫赋诗言志的记载.但士大夫引诗,多断章取义,并不一定符合<诗经>的本意;而后人不识,常将<传>意与<诗>意等同,此谬大矣.予姑考之,虽郑玄亦未能免此俗,因作陋文以辩.  相似文献   

11.
敦煌写本碑刻文书是研究晚唐至宋初中国西北地区社会生活的重要文献资料。文章以前人释本为基础,参核缩微胶片及相关文献材料,就该类文书中部分尚存异议的字词予以补正,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欧阳修的身上,学者、文人、官僚是三位一体的,因而欧阳修的学术、文学与政事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和复杂。讨论欧阳修的经学与文学,有助于较好地把握欧阳修的文学面貌和学术成就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的考察,作者指出,欧阳修的经学成就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疑传惑经以尊经崇道;二是弃章句重义理与推人情、重人事。欧阳修的尊经崇道的经学观念和重义理、推人情、切人事的解经方法,深层地影响到了他的文学观念及创作,主要是在以下3个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一是关于文与道,欧阳修既强烈要求文以明道经世,也注意到了文学自身的特性;二是关于平易畅达和怪癖生涩,欧阳修倡导并维护了平易畅达的文风,而对怪癖生涩之风严加贬斥,这与他解经注重人情、关切人事紧密相关;三是“简而有法”与“穷而后工”,欧阳修提出的这两种主张,分别与他对《春秋》和《诗经》的看法有着深层的关联。  相似文献   

13.
清代督抚毕沅是乾嘉时期著名学者,集经学家、史学家、金石考据学家于一身,一生中学术成果颇丰,其范围涉及诸多领域。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状元历史学家,毕沅在历史学领域取得的成就是非常突出的,这体现在其编修史书,整理和修纂史地文献及金石考据等方面,其中很多成果是在前人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北京三杰"在新、旧唐书中均有记载,其指富嘉谟、吴少微、谷倚。谷倚的作品今已佚,而富吴二者流传至今的作品也不多,仅能就其现有篇章而论其大概风貌。其中富、吴二人创"富吴体",为时人所重,"富吴体"以儒家经典为本,力求务去齐梁之华丽词藻,强调作品要内容充实,回归秦汉骈散相间的文风,在武周时期以"上官体"占主导地位的绮丽文坛中,可谓别调新风,对初唐文风的转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金石学在宋代达到一个高峰,而有关云南的却仅有《隶释》收录的一通汉碑。至清代,中国的金石学再次出现高峰,著名金石学者王昶及阮元父子相继来滇,亲自寻访石刻并著录,通过他们的著作,云南石刻才逐渐为世人所知悉。  相似文献   

16.
Attempts to define the core body of knowledge in criminal justice have provided diverse and disparate explanations of what could be considered as central to the discipline. Previous efforts have focused on frequently cited authors and works, required learning for students and the personal beliefs of individual scholars. The present work adds to this body by examining the works considered by an elite sample of criminal justice educators as classics in the field. Based on a survey of Academy of Criminal Justice Sciences Presidents, Fellows and Bruce Smith Award winners the classic books in criminal justice are identified. Results show that a wide range of works and authors is identified, with relatively little consensus either across the sample or with previously identified works and authors. Comparison of presently identified works with those frequently cited and commonly required for doctoral students shows that only a minority of works identified by others are also considered classics by our elite sample.  相似文献   

17.
影山草堂为独山莫友芝童年读书场所,后迁遵义成为藏书室,三迁南京(江宁),成为江南著名藏书楼之一,友芝借以研治目录学、金石学和文字学,著述等身。其子孙迁往扬州,藏书被逐渐卖尽。  相似文献   

18.
指出清代除了专集歌曲文献外,还有一部分歌曲散见于类书、乐书、乐谱及宗教典籍中,通过归纳这些歌曲内容,并与前代作品比较,分析出清代不同书谱中所收录歌曲作品在数量、内容、辑录思想上的具体特征,研究这些散见歌曲文献能给清代歌曲文献作重要补充,为今人了解研究清代歌唱音乐提供可靠依据和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19.
清代史家王鸣盛的代表作《十七史商榷》中,包含了他对司马迁到欧阳修等一系列史家的史学思想,以及《史记》至《新五代史》十九部正史中有关历史撰述方面的精辟论述。既显示了其研究领域之宽广,又展现了一位史学名家对历史著述的关注与热忱。王鸣盛探讨历代史家思想之旨趣,以及对历史著述者主体意识的着力开掘,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20.
郑玄著述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玄一生著述浩富。兹考之,计有所注类31种,其中经注15种,纬书注10种,杂注6种;著作类23种,总计54种。另有门弟子所辑2种。至其著述先后之次,盖先注诸纬,后注诸经,而以其遭党禁之14年期间,著述最丰,《三礼注》即成于此时,是其学术大成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