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进国 《出版科学》2018,26(2):118-123
20世纪30年代 [1],国民党当局逐步建立了以上海为中心的书报检查制度体系,上海左翼作家和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话语权均遭严重箝制.以胡适为首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秉承言论和出版自由的理念,利用当局内部的矛盾和权力罅隙,与国民党当局进行了话语权博弈,进而铸就了现代自由主义文学的内在精神品质.这段被遮蔽的历史,对中国现代新闻出版史和文学制度都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秦风工商日报是秦风日报和工商日报的联合版,为西安有影响的民办报纸,发行人是中国民主同盟的中央常委兼西北民盟总支部的主要负责人杜斌臣(后为国民党反动派所杀害)。该报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主张和平民主,敢于揭露国民党政府的窳政,为老百姓说真话,因而见嫉于反动当局。一次,秦风工商日报登载一则消息,内容是:“蒋介石顷下令各省市,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国共实行第二次合作,但国民党当局坚持推行文化专制政策,遭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步出版界的坚持斗争。查禁与反查禁的斗争为其主要内容。一抗战爆发,国共实行第二次合作,国统区的进步新闻出版事业一度出现蓬勃发展局面。上海、南京沦陷后,国民党政府迁到武汉,武汉成为抗日宣传的中心,大批革命进步书刊广为流传,主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全民抗战、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和持久战的路线和方针,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行,批评国民党当局片面抗战和妥协动摇倾向。这对推动抗日群众运动的发展,坚定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和决心,产生很…  相似文献   

4.
在台湾,三家电视台中视,华视和台视均由国民党和军方控制,可以说是当政者的“喉舌”。在野党民进党不满三台为当局独占、社会各界不满电视中听不到反对派的声音,便申请设置新的电视台,但均被当局以“电波频道已满”为由驳回。于是,“游击”播送电视电波在岛内悄然而起,同当局的电视电波展开激烈攻防战。民进党秘书长张俊宏说:“现有的三家电视台都是一片国民党的声  相似文献   

5.
(一) 奋斗日报是原国民党绥远省军政当局的机关报。它宣传报道绥远省当局的政策法令、国内外新闻,以及社会消息等。北平和平解放后,配合绥远当局革新起义,对绥远和平解放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奋斗日报的前身是国民党三十五军(当时军长是傅作义)一张油印的军队小报。它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太原失守、三十  相似文献   

6.
《青年记者》2005,(7):9-10
山东报业的真正发展,是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七七”事变后,济南、青岛和津浦、胶济铁路沿线城市相继失守。原国民党当局控制的报纸除少数内迁外,大部分停刊。在共产党创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一大批宣传抗日救亡的报纸却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
《新华日报》迁渝出报的八年间,国民党当局名义上允许办报,实际上则使用了包括对报纸出版进行检扣与查禁、对报纸发行进行封锁与阻挠等种种手段进行迫害。在严峻的出版和发行困境下,重庆《新华日报》一边采用灵活合法的方式同国民党当局作斗争以求生存,一边坚持改进报纸内容与强化组织队伍建设以谋发展,不仅避免了几度被封闭的危机,还为中共在国统区构筑了强大的话语体系,较好地完成了中共赋予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8.
《青年记者》2005,(7):16-16
1945年初,美、英、苏等盟国记向重庆国民党当局提出要到延安等抗日根据地采访的要求。国民党当局极不愿意,只好采取拖延战术;到了1944年5月,实在拖不下去了,才答应,并将活动的名称改为“中外记西北参观团”。  相似文献   

9.
民国后期,粤港边界走私猖獗,几近失控,严重影响了当时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国民党当局采取多种措施缉私,但限于历史局限,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0.
国际宣传处是国民党抗战时期对外宣传政策的执行机构。在历时八年的抗战中,它根据国民党当局所制定的对外宣传方针,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活动。本文试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有关档案为基本材料,对这一机构的组织及其活动作一较为详细的介绍,以期对研究国民党战时对外宣传政策有所裨助。  相似文献   

11.
1930年4月,国民党当局在南京晓庄师范查获中共中央秘密出版物《布尔塞维克》杂志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领导人画像等,表明晓庄师范已然成为中共南京地下组织活动的重要据点。国民党当局改变了此前“勾结反动军阀”冯玉祥的事件定性,转而指向事件背后的中共地下组织,造成中共晓庄支部和南京市委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文献。为了营救“七君子”,何香凝和宋庆龄互相配合,对国民党反动当局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何香凝在此函中,申讨了国民党反动当局破坏孙中山三大政策、迫害爱国人士的罪行,并以保护宋庆龄自任,慷慨激昂,义正词严。何香凝在发出此函的同一天(1937年7月4日),还以单款专致孙科一函,其内容与此函完全相同。此函中个别错字,即据其专致孙科函加以校正。  相似文献   

13.
1949-1979年台湾经济发展初期,财经杂志起步,威权统治下财经杂志积极宣导国民党当局财经政策。1980-1987年台湾经济发展飞速,财经杂志高速发展。社会多元化,财经杂志谨慎批评国民党当局。解严后的1988-1999年台湾经济继续向前,财经杂志快速发展。变革时期,财经杂志用国民党当局意识形态建构台湾历史、相对中立、增加民进党报道。2000-2009年台湾经济转入低增长,财经杂志平稳发展。蓝绿对峙下,财经杂志相对平衡地报道蓝绿阵营。  相似文献   

14.
1945年5月26日,为了纪念抗日爱国将领戴安澜将军,《海鸥周刊》在昆明创刊。先父戴扶青担任该刊社长兼发行人。从那时起,在戴将军爱国精神激励下,先父及诸同人不屈不挠、历尽艰辛,以《海鸥周刊》为阵地,讴歌先烈、宣传抗战、痛砭时弊、倡导民主。四年之中,虽因经费困难一度停刊,仍然出版了50期左右。1949年9月,在国民党云南当局发动的“九·九”整肃中被查封。  相似文献   

15.
1935年,在国民党南昌军人监狱诞生了“一份报纸”《面盆报》。该报的创始人、主编叫何秉才。何秉才在大革命失败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1月,他为掩护战友被捕,国民党当局以“政治犯”罪名,将他判了15年徒刑。入狱后,何秉才很快与狱中的共产党员取得联系,他们还秘密建立了狱中党支部。狱中斗争的情景,使何秉才觉得要是有份支部  相似文献   

16.
透视唐飞和台湾当局的“新内阁”5月20日,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就职。“新内阁”也完成交接,正式“出炉”亮相,开始运作。担任这个“内阁”龙头的,是新任“行政院院长”唐飞。唐飞生于1932年,江苏太仓人。国民党“空军官校”32期毕业。历任国民党当局“空军飞行官”、“中队长”、“大队长”、国民党当局驻南非“大使馆”武官,“空军  相似文献   

17.
在国民党统治下的台湾地区,“报禁”是耳熟能详的新闻术语。一些新闻界人士认为,“报禁”是“新闻自由”的宿敌,它的存在,对当局一向所标榜的“民主政治”实在是一个莫大的嘲讽。台湾“报禁”之由来,可谓年长日久。1949年,当陈诚、蒋经国受蒋介石委派先赴台湾“主政”时,就对新闻界  相似文献   

18.
国民党当局逃台,已经44年。在世局变动、世事沧桑的今天,国民党真情如何?国民党前途何在?中国统一的前景如何,本文乃台湾学人公充持论之作,当为关心中国命运之人士读之。  相似文献   

19.
1933年8月9日,在湖北武昌威泉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位飞行员龙文光,被国民党当局以"带机投匪"罪叛处死刑,时年仅34岁.  相似文献   

20.
1928年,我国新闻界前辈、著名的新闻教育家顾执中先生在上海创办了一所新型的新闻学校——民治新闻学院,4年后因国民党当局刁难而被迫改名为民治新闻专科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