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前年我写了一篇《书太多了》,登在《读书》1988年第7期上,里边摘录两位英国作家的文章,其中第二人是G.C.Squire。最近在旧书堆里翻出他的一本随笔选集《美人鱼酒店里的生活》,重读了一遍,里边有不少篇谈到与书有关的事情,现在挑出三篇来给《读书》的读者做个介绍。[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上海有家著名刊物,有位顾问仙逝,时跨两个年头了,但名字依然期期赫然印在显著地位。此事我早就发现,本想即向该刊编辑部质疑,但事杂忘了。近日与文友闲谈,又谈及此事,一位文友调侃说,此刊是跨时空、阴阳两界都发行的啦。我赶紧发一电邮给该刊编辑,叫他向主编转达。  相似文献   

3.
金秀杰 《档案天地》2010,(11):11-12
人生由无数个瞬间构成。而家庭档案把我的家庭、事业、爱好等每个瞬间串在一起描绘出我人生的轨迹.一个个凝固在照片的瞬间.记录了我工作的一些重大事件.一张张证书是我汗水和心血的结晶.一本本日记是我思想逐步升华的见证。  相似文献   

4.
《新闻传播》2007,(1):I0002-I0002
对平民生存状态深切关怀.对社会公共利益深度关注是都市资讯的责任。2006年“五·一”推出的与农民工联欢大型晚会——《今天我休息》拉近了电视台与农民工的距离。  相似文献   

5.
你们好!我是印刷院校的一名大三学生。3年来,《数码印刷》伴随着我的大学生活.也充实着我的印刷学习.感谢你们办了这么好的一本杂志.我非常非常喜欢。  相似文献   

6.
孙仲仪 《军事记者》2004,(11):49-49
时间飞逝,转眼间,我当兵5年多了。在这期间,工作岗位和生活环境几多变更,你也“改名换姓”,但我对你的情感却有增无减。无论从战士到士官,还是从士官到军校学员,喜欢读你的习惯没有丢.对写作的热情没有减。伴随着你的成长壮大.我也不断地成熟坚强。风雨中我们也经历了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说到相识.应该是缘分把我们连在了一起,新兵下连时因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我当了一名书。  相似文献   

7.
斯蒂芬·金是美国最畅销的作家,美国最畅销的25本书中,他一人独占7本.创作恐怖小说使他由一个工资微薄的高中教师一跃成为全世界作家中首屈一指的亿万富翁.30年中,他写出40本小说和200个中短篇小说,发行3亿本,每部小说的发行量都在100万册以上.英国作家克莱夫·巴克说过,美国家庭都拥有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就可能是斯蒂芬·金的小说.  相似文献   

8.
纵览全国各级电视台当中有一半以上的电视台开办了生活服务频道.其宗旨大都是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实际。作为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也要有本专业频道主持的特色。主持人形象塑造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这一点已经得到电视界的普遍认同。主持人的自身条件(包括年龄、外貌、性格、气质、知识结构和阅历等)是形成主持人独特的形象魅力的内在因素.而节目的特点和受众的心理需求则是对主持人形象定位和风格形成的外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王增如 《传媒》2000,(9):25-26
丁玲离开我们已经13年了,我曾有幸在她身边工作五年。回想她生前的音容笑貌,留给我最深印象的就是她的创新精神。《中国》是丁玲在八十岁这一年创办的大型文学双月刊。《中国》耗尽了丁玲晚年的心血,也鲜明地体现了她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0.
6月20日,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作为抗震救灾英模报告团的一员,在山西作演讲报告,人们从中领略到了新闻工作者忠实履行神圣使命的职业风采。5月12号,在珠峰呆了一个月之后我回到了拉萨,还沉浸在奥运火炬珠峰传递报道成功的喜悦中,大地震发生了。北京、台湾、日本都有震感!我的第一反应是:唐山大地震影响到了14个省,这可能是比32年前更大的一次灾难,而前方灾情不明!情况不明的时候是最需要记者的时候!我得去现场!我知道高原下撤以后的第一原则是休息,我也很想家,想不满两岁的儿子。但是这时候到一线去,不是我个人的选择而是一种职业的天性。  相似文献   

11.
经历是一点点积累的财富。 有经历,才有成长。从事新闻这份职业整整11年,多数时间都在经历一种新闻人生。我曾经在沈阳日报60年报庆特刊上写了一篇标题为《经历成长》的小文,说:“责任是一名新闻记者应有的品质,激情是一名新闻记者应有的风度。”  相似文献   

12.
初审意见 《中国风·节日绘本》是我社重点出版项目“中国风·儿童文学名作绘本书系”的后续选题,此次申报11册,加上2013年2月出版的《我爱妈妈》,构成一个12册的节日绘本小系列.总体来说,这是一套极具儿童视野且融传统节日习俗与当代现实生活于一体的优秀原创绘本.  相似文献   

13.
顾长芬 《大观周刊》2012,(11):16-16
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把人的精神层次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方面。利用这种学说来分析我国的古典小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西游记》就是一部用神魔故事来表现人类精神理解的著作,小说申的唐僧师徒四人以及妖魔鬼怪代表着三个层次中的不同方面,猪八戒代表“本我”,沙僧代表“自我”,唐僧则代表“超我”.孙悟空徘徊于“本我”与“超我”之间.而妖魔鬼怪综合了人类精神的多个层次,虽然侧重于“本我”,但不乏“自我”和“超我”的特征,“理想的超我”。“游走的行者”.“人性的妖魔”。本文试从魔性、人性、神性三个层面分析四种典型的人格。指出师徒四人是作者吴承恩精神世界、内心情感投射到现实存在的结果.其作品是作者“心灵游历”的外在体现。  相似文献   

14.
一本《新闻知识》杂志,已经伴我走过七年的军旅生涯,每当翻阅厚厚的剪报本,看着那骄人的成绩,总有一股暖流在心头涌起,如果没有她倾注的关怀,我绝不会有成功的今天。说起我和《新闻知识》的结识,这里面还有一段趣事呢。那是我当兵第一年,我帮一位机关干部整理宿舍。这位干部的书可真多,整整摆满了三大书橱,我一边干活,一边翻着书看。一本旧的发黄杂志被我拿到手里,我刚要丢到一旁,猛然间“新闻知识”四个字映入我的眼帘,我随意翻了一下,没想到被精彩的内容给吸引住了.当时我正学写新闻报道.非常需要有关新闻知识的书刊,这…  相似文献   

15.
去年底,乘兴安消防支队年终考核阿尔山市消防大队之机,我也搭便车前往。车离开乌兰浩特市.直趋北上。透过窗玻璃的霜花.外面飞逝过满眼的严冬。偶尔显露的雪痕。表明今冬的雪很是少的可怜。穿越几个镇区,时常见到路旁一些关于“注意防火”的提示警牌,心里便想:媒体报道提及的景象果然不假。  相似文献   

16.
我家里珍藏着一本相册,那是我出嫁时最有价值的嫁妆。每每看它,心中便掀起波澜,那是我的人生档案.是人生的真情体验。  相似文献   

17.
马宁  谭娟 《出版视野》2009,(1):24-24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也是我国走出国门、对外开放的30年。30年记录着中国走向世界不断成长的步伐.也见证了一个贸易大国的强劲崛起。今年4月重庆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了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渝版十佳图书“中国经济改革开放30年丛书”,其中有一本是《中国经济改革30年&#183;对外开放卷》,读罢该书,  相似文献   

18.
谢顾问:我初学写作,采访时总是随便找个本子或纸片,用完后就随手扔掉了。老通讯员批评我这样做不好,说使用采访本也有讲究。访问,怎样使用采访本才更科学呢?北京驻军肖吴肖吴同志:采访本是为采写新闻服务的,如何使用采访本,应从各人的实际和习惯出发,不必“一刀切”.但使用采访本确实也有个科学不科学的问题。这里,我把我所知道的一些方法介绍如下,仅供参考.一、采访本要采访专用,不能随便将日记本、笔记本、摘抄本拿来当采访本用。这样,采访本便于查找和保存。二、采访本要精巧,便于携带,用完一本,再用一本。如果能编上…  相似文献   

19.
曹之 《图书馆论坛》2005,25(6):347-348
我于民国三十三年(农历甲申岁,公元1944年)出生于黄河南岸,黄河水哺育了我难忘的童年。总角之年。即嗜书如命。先父在旧社会念过私塾,家里有几册线装书。四岁那年,母亲撒手西去,几册发黄的线装书伴我度过了苦难的岁月。我最喜欢的一本是《绘图千家诗》,这是一册石印本,上图下文。手写体.油光纸。在先父的指点下.我学会的第一首诗是唐代杜牧的《清明》。  相似文献   

20.
张杨  何燕 《兰台世界》2001,(9):40-41
九·一八事变爆发时,本庄繁是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是他参与策划和领导了九·一八事变,指挥关东军侵占我东北的大好河山.无数的史实证明,本庄繁是九·一八事变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