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应辩证地看待人口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人口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是社会基本生产力和消费力的统一,人口的发展也存在经济效益问题。  相似文献   

2.
社会经济因素和计划生育因素是我国实现人口转变的两大基本因素。但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其影响是不同的,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合理制定计划生育政策,推进我国人口的良性转变,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口流动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作用.甘南州人口流动可分为外流人口、内流人口、旅游人口等几种形式,诸如此类的人口流动对甘南州社会经济、文化变迁与民族关系都有重大影响.认识人口流动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变迁的作用,并注意克服人口流动过程中的负面影响,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发展中面临的人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的经济取得较好的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主要人口问题和挑战:人口老龄化比重增加且速度逐渐加快;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人口素质相对较低且分布不合理;劳动力年龄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就业压力增加,压迫经济发展。人口和发展是安徽省当前以及未来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采取综合措施、正确引导才能解决人口主要问题,才能为振兴安徽经济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才能更好的促进安徽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人力资本和发展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分析青少年体质健康与人口转型时期社会经济建设之间的密切关系,在劳动力资源逐渐枯竭、人力资源开发不足、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宏观背景下对体育进行价值定位。探讨发展青少年体育、对其进行健康资本投资对增加人力资本存量、提高未来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人口红利式微之际,可以通过开发政府政策资源、学校体育资源、社区服务资源三种途径完善青少年体育发展策略,由此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发展青少年体育以推动数量型人口红利向质量型人口红利转化,可为优化人力资本、提高未来劳动力素质、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人口年龄结构对人口发展的速度、类型和趋势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进而影响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基于贵州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汇总数据,对贵州省及其周边省份人口数量、年龄结构、省内城乡人口结构和分地区年龄构成进行分析,以探索其中的规律特征,试图为贵州省制定中长期人口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体育产业的发展要注重体育人口的培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体育产业是实现我国体育事业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关系到能否在本世纪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的头等大事.由于体育人口的多少决定了体育市场中买方市场的大小.因此笔者试图通过对我国体育人口的现状与体育产业两者间的相互联系以及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来阐明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注重体育人口的培育.  相似文献   

8.
近年随着安徽经济的加速崛起,人口与经济的分布不一致性在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差异也在不断扩大。全省经济发展大体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中部凸起的空间格局。与经济格局相反,人口分布北多南少,经济发展滞后的皖北地区是全省人口比重最大的地区。改善安徽省人口分布的战略目标就是促使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人口分布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人口分布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安徽省人口与经济、城市、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农村体育人口发展 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安徽省农村社会体育人口比例为9.47%, 由于农村居民人口基数大,经济收入水平低,农村体育参与主体青年农民有26.7%外流,严重限制和阻碍了农村体育再发展,并针对相关情况提出了发展农村体育人口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农村体育人口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安徽省农村社会体育人口比例为9.47%,由于农村居民人口基数大,经济收入水平低,农村体育参与主体青年农民有26.7%外流,严重限制和阻碍了农村体育再发展,并针对相关情况提出了发展农村体育人口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区域大学科研与地方经济社会双向互动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高校科研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双向互动合作,能够充分发挥、弥补各自的科研优势,增强科学研究的能力,提升在优势科研方向上的竞争力,更有利于围绕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特色资源形成强有力的科研团队,促进大学科研特色的培育,实现二者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的背景、实质和政治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产生的背景是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的同时,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科学发展观的的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其政治意义在于注重效率、强调公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体现了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  相似文献   

13.
科学研究是高校的立校之基、发展与竞争之本,科研为社会服务必须成为现代大学的活力之源。所以,应当为大学的科研目标准确定位,立足于较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创新;科研必须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围绕人才培养来进行,做到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为此,必须营造教师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科研和谐氛围,增强学校服务地方的功能,使其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成分。  相似文献   

14.
根据玉溪市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运用Logistic增长模型,对玉溪市2001~2020年的人口发展规模做出预测,并取得了较好的模拟效果.从预测结果看,玉溪市到2020年人口约为219.11万人,其增长较为稳定,增长速度也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一系列大型交道设施项目的推进,给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变量,将使区域生产力配置格局发生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上海大都市圈周边和环太湖地区,必须加快产业组织和结构布局的调整,加强从制造、物流到贸易、金融的分工协作和对接联动。特别是应在经济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跨越行政分割,发展企业联盟,完善市场网络,从而逐步走向区域经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是影响社会经济活力、公共服务配置、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生态环境、交通、住宅等方面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科学开展城市规划的前提和基础。从主城区人口集中指数、人口集聚度指数、不同圈层人口密度分布变化、单中心与多中心人口密度分布模拟及主城区人口密度空间重构角度探讨1982-2010年乌鲁木齐市主城区人口空间分布规律。结果如下。1)近30年来主城区人口分布的集中程度一直在增加,人口分布的向心性较强,人口郊区化现象不明显。人口分布集中速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1982-2000年为高速增长阶段,2000-2010年为低速增加阶段。从人口集聚度指数来看,人口分布集聚特性明显且人口集聚沿主要交通走廊呈条带状特征。2)各年份人口密度随离城市中心的距离增加趋于减小,人口密度在0~3 km最大,在3~6 km处出现快速下降趋势;高人口密度街道分布有渐趋内移之势,低人口密度街道有渐趋外移趋势。3)单核心模型的回归表明:主城区4个年份的人口密度分布模型不尽相同,1982年与2000年反函数模型模拟效果较好;而1990年和2010年三次函数模型模拟更优。多核心模型的回归表明:2010年主城区双中心结构初露端倪,主中心在影响人口分布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次中心在集聚人口能力方面较弱。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贵阳市开始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同时人口老龄化速度正在逐渐加快。贵阳市老龄化呈现了老年人口规模大,发展速度快;"未富先老";高龄老人人数多,高龄化现象严重;随年龄增长,老年人口性别比逐渐递减;贫困、病残、空巢老年人比例高的特点。面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需要社会、政府和个人共同努力,尽快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