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邱豪 《考试周刊》2012,(6):181-182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审美教育又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所在。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非常有限。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成为摆在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作者认为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发挥学生的音乐审美想象、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理解力这几个方面入手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语文教师应从形象美、情感美、形式美等方面挖掘审美因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从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审美创造四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3.
文言文是蕴藏民族文化的审美意趣、利于审美教育的沃土.文言文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发展学生审美想象能力、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促进学生审美心理的成熟.  相似文献   

4.
何潇然 《考试周刊》2012,(72):42-42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只注重表面文字和故事情节,忽视了阅读过程中的审美引导,使人感到枯燥无味。新课标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审美境界。如何培养学生审美阅读能力?本文从审美发现力、审美感受力、审美理解力、审美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等五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起点,必须高度重视。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要训练学生的审美感官;要创设审美情境;要通过审美想象来拓展审美感知的空间;要重视诵读,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了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研究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感知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的方法。通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塑造健康人格,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7.
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关系到学生的精神生活、情感培养和智力发展.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通过语文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感知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创造力.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应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学生的数学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上多下工夫,以达到提高学生数学审美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车延霞 《现代语文》2005,(8):102-103
新课程非常关注审美教育,重视学生审美情趣、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0.
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它培养学生对美好音乐的热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并能起到启迪智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等作用.小学音乐课的审美教育重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要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以满腔热情走进新课程,发掘教育过程中的审美因素,建构学生的审美心灵结构,构筑音乐与心灵的桥梁,促进音乐与学生心灵的沟通与交融.  相似文献   

11.
朱晔 《华章》2010,(20)
音乐欣赏课是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在音乐欣赏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审美想象力、审美理解力和审美创造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科是一门融基础性、人文性、审美性为一体的学科,作为审美主体的教师,理应启发另一审美主体的青少年学生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客体即语文的审美态度的端正融入其全过程.因此,教师在语文教育中要抓住课文即文字作品而引导青少年学生唤起强烈的审美欲望、满足基本的审美需求、形成特定的审美动机、知悉深层的审美意图,进而促使他们的审美态...  相似文献   

13.
付裕 《中学生电脑》2010,(10):43-44
审美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自觉而积极的审美意识、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康的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4.
吴长稳 《陕西教育》2009,(12):40-40
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塑造、构建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而学生的审美心理的构建是要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的。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通过各种审美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注重学生自助阅读、激发文学审美情趣,帮助引导、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思维,帮助学生质疑审美、形成创造性文学素养三个方面,论述了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文学审美情趣,较高文学审美思维能力、文学欣赏能力及文学创造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肖中锋 《成才之路》2011,(29):28-29
美术新课标在教学建议的第一条中就明确提出: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通过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情感能力、审美想象力、审美创造力和审美方法几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任岩 《文教资料》2011,(2):92-93
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加强合唱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围绕合唱的和谐统一性、团结合作性、审美性、叙事性、教育性五个方面对合唱的审美特征展开剖析。  相似文献   

18.
蔡永平 《考试周刊》2010,(45):195-196
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审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应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识别水平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高尚的审美能力;应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知、情、意和谐发展,追求真、善、美相结合的人生境界;通过线条、色彩、构图、造型再现现实反映生活,表达学生自己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9.
“阅读的审美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初中学生按照一定的审美要求,充分挖掘文学作品的审美内涵和因素,引导初中学生进行体味、联想、想象和创新,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感和理性的启迪,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富有创新性的审美能力。”所以,初中语文阅读活动中的审美教育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0.
审美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基于审美核心素养的高中古诗词教学通过“读诗文、悟诗境、拓诗眼”三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构建学生的审美经验、实现学生的审美创造,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