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中吕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生活于元代中期,曾任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等职,在任期间以直言敢谏,  相似文献   

2.
华章溢彩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0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品读 张养浩(1270-1329),元朝官吏,曾做到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官位颇高.他任职期间,体恤百姓疾苦,赈济灾民,整顿吏治,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  相似文献   

3.
<正> 在元代已知姓名的二百多位散曲作家中,张养浩是在散曲数量上仅次于张可久、乔吉並有别集传世的重要作家。但是,长期以来,大多数元散曲爱好者都是从那首著名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知道其作者张养浩的,至于他还有哪些散曲,思想内容如何?有什么创作特点等等,则了解不多。鉴于此,本文试图对其散曲作一粗浅论述。翻开《元史·张养浩传》,我们会惊喜地发现他不仅是元代,而且是整个封建社会少有的好官。他生于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卒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幼有义行,好学不倦,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  相似文献   

4.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把潼关的地形与历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潼关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发出一声沉甸甸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千古奇叹。不少读者不明白,作者为何有这样沉重的责任感呢?这要结合作者的经历加以理解。张养浩于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因关中旱灾,任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为此景所动,“山…  相似文献   

5.
杨漾 《语文知识》2014,(11):76-77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晚年的散曲代表作。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朝廷任命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前往赈灾,他不顾高龄体弱,随即“散其家之所有”登车就道,星夜奔赴任所。途经潼关时,由眼前所见,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于是写了这首《山坡羊·潼关怀古》。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在他以“山坡羊”为曲牌所写的九首怀古之作中,《潼关怀古》是思想性和艺术性最高的。  相似文献   

6.
一、《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是元代著名散曲作家,曾在朝中任礼部尚书、监察御史等要职,后退隐故土。天历二年(1329),陕西大旱,他应朝廷征召,出任陕西行台中丞,赈济灾民,因身心交瘁,四个月后卒于任所。他在陕西任上用“山坡羊”曲调,写了九首怀古小令,《潼关怀古》是其中的一首。这首散曲写了作者亲眼看到的陕西大旱时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的凄惨景象,发出由衷的感慨,读来十分感人。  相似文献   

7.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译文】华山的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聚会在一起一样,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我)遥望古都长安一带,内心想得很多。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遗址,看到了无数间的宫殿都变成了泥土。封  相似文献   

8.
原曲阅读〔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赏析案例读这首元曲,我们不妨来个移步换景:第一步,看他怎样描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曲的起首二句用比拟,一写山,一状水。写山用“聚”,突出潼关的地理位置和地势特征:群山辐辏,层峦攒集,就好像千军万马奔涌而来;状水以“怒”,描绘黄河气势:波涛滚滚,汹涌澎湃,怒不可遏。第三句则扣题,总括潼关位居中央,外临黄河以为表,内依华山以为里,形势险要,可谓固若金汤。三句十五…  相似文献   

9.
<正>《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代文学家张养浩的怀古代表作,天历二年,正值关中遭遇大旱,作者本已赋闲在家,但仍然“受命于危难之间”,前去关中赈灾,该首元散曲即是作者在赈灾途中有感而作。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一共创作了九首怀古散曲,分别为《潼关怀古》《咸阳怀古》《沔池怀古(二首)》《北邙山怀古》《未央怀古》《骊山怀古(二首)》《洛阳怀古》,  相似文献   

10.
散曲是中国文学的一支重要支流,它的出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维度。马致远可以说是写作散曲的典型作家,他的一生展现了元代文人的基本命运。但是少数民族作家贯云石却是散曲创作的一个特例,他与马致远有相同而又不尽相同的心灵归宿。文章在研读马致远与贯云石散曲的基础上,从散曲精神方面比较二人的同而有异的心灵指归,从而展现了元代文人的内心之苦。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评述了元代散曲创作通俗的基本特征,论述了散曲产生的社会条件以及这种特征对散曲创作的影响,从不同层面分析了元代散曲形式在产生过程中的得失;同时也从中参照出艺术创作中通俗风格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2.
《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是元后期重要的散曲家。他一生宦海沉浮,屡次遭贬辞官,与人民较接近。他留下的作品不多。天历二年,陕西大旱,他被召为陕西行台中丞,途中作九首散曲,很能代表他的思想,是他一生目击了人民的苦难之后,从历史的高度对百姓生活高度概括的反映。而九首中又以·潼关怀古》为最精辟、最深刻、最感人。下面:我们来欣赏这首散曲。一开篇:“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我们眼前顿时出现了气势磅礴、开阔雄伟的场景。山:华山。河:黄河。表里:内外。潼关正位于这内…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材初中语文五册课本中,编选了元代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一曲,这首名曲的最精彩之笔,莫过于它有一个言简意赅、力透纸背的结束部分,堪称精美无比的“曲尾”。该“曲尾”有一种令每一个品读者心潮澎湃、荡气回肠的魅力。从主旨来讲,它更是一个能立起全章、发人深思的精辟“曲眼”。 总的来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两句具有“曲尾”和“曲眼”双重功用,成功地向品读者展示了下述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4.
张养浩是元代后期著名作家,他的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为不可多得的名曲。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一三二九年)关中大旱,作者调任陕西行台中丞。外出赈济灾荒,途经潼关有感而作此曲。全曲共九首,下面讲析第七首。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  相似文献   

15.
《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张养浩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一生宦海沉浮,曾任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等职,遭过不少风险,于是弃职归隐。天历二年,关中大早,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他赴任后,致力于治旱救灾,积劳成疾,到官仅四个月就卒于任所。《山坡羊·潼关怀古》,就是他途经潼关,凭吊历史遗迹,感慨民生多艰之作。他以古喻今,赋于这首怀古之作以现实意义。潼关雄居秦,晋、豫三省要冲,位于黄河、渭河汇合处的南岸,是古都咸阳和长安的屏障。  相似文献   

16.
《山坡羊·潼关怀占》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的作品。张养浩一生宦海沉浮,曾任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等职,遭过不少风险,于是弃职归隐。“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元史·张养浩传》)他赴任后,致力于治旱救灾,积劳成疾,到官仅四个月就卒于任所。《山坡羊·潼关怀古》,就是他途经潼关,凭吊历史遗迹,感慨民生多艰所写。在诗中,他以古喻今,从而赋予了这首怀古之作无可比拟的现实意义。潼关雄居秦、晋、豫三省要冲,位于黄河、渭河汇合处的南岸,是古都咸阳和长安的屏障。它的北面是浊浪滔天的黄河,南面是一片崇山峻岭。这里谷深崖绝,人行其间,仰视悬崖,俯察洪流,无不心惊  相似文献   

17.
一曲沉郁苍凉的历史悲歌──张养浩《潼关怀古》的主题及其它张丛林峰恋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元曲作家张养浩的这首《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支思想进步内容丰富的小令。作品通过...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学的瑰宝唐诗、宋词和元曲,在国际学术界,是没有人不知道的。但通常我们所谓元曲,实际上它包括了散曲和杂剧两部分。散曲是元代的新诗,杂剧是元代的歌剧,二者在中国文学史上,都闪烁着不可磨灭的光辉! 可是,国人对于元代散曲的研究,一向看作是壮夫薄而不为的雕虫小技,不大为人所重视。如明代的李开先,藏书丰富,号称词山曲海,然他所刊行者,则只有乔吉和张可久二家的小令;清人号称包罗古今的《四库全书》,对元人散曲,也只列了乔、张二家的存目而已!自长洲吴梅先生,开始着手于散曲园地后,接着有任中敏的《散曲丛刊》及卢前的《饮虹簃所  相似文献   

19.
元代散曲语言不同于前代的文学语言,有其自身独特的语言特色。元代散曲在民间俚曲的基础上,受到了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独特的大众化文学样式。本文通过对元代散曲语言特征的归纳,分析元代散曲独特风格背后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画廊中,人态物象五彩缤纷、千姿百态。而由于元代这一历史时代和文人思想的特殊性以及元代散曲能容俗、善谐谑的体裁特点,元代散曲中的人态物象更是新奇驳杂,光怪陆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而杂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