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即将进行的“综合科目”考试是建立在中学各学科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作为“新”、“旧”高考过渡的2000年高考,必将会重视学科间的渗透、交叉和综合。物理是中学基础科目中与化学联系较密切的学科。下面从八个方面举例说明物理知识在解化学题中的应用。一、溶液密度问题图1 浮力变化例1.在烧杯中盛有100mL2mol·L-1的H2SO4溶液,同时有一表面光滑的小球(不与H2SO4反应)悬浮于溶液中央(如图1所示)。向该烧杯中缓缓注入04mol·L-1的Ba(OH)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在实验过程中烧杯里的现象是  。解析:由于存在反应:Ba…  相似文献   

2.
离子反应     
题型示例一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例 1】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CO2Ca2 + +2ClO- +H2 O +CO2 =CaCO3 ↓ +2HClOB .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Fe2 + +2H2 O2 +4H+ =Fe3 + +4H2 OC .用氨水吸收少量SO2NH3 ·H2 O +SO2 =NH+ 4 +HSO- 3D .硝酸铁溶液中加过量氨水Fe3 + +3NH3 ·H2 O =Fe(OH) 3 ↓ +3NH+ 4解析 :A中过量的CO2 可溶解CaCO3 ,离子反应式可写成ClO- +H2 O +CO2 =HCO- 3 +HClO ;B中电荷不守恒 ,…  相似文献   

3.
王林兆 《化学教学》2002,(3):49-49,26
随着“3 +X”高考模式的逐渐推广 ,某一理科综合试题非常流行 ,详见如下 :不参加化学反应的某物体悬浮在密度为 1 .0 5×1 0 3 kg/m3 的Ba(OH) 2 溶液 ,现逐滴加入密度为1 .2 2×1 0 3 kg/m3 的H2 SO4溶液 ,则物体运动情况如何 ?[例题评价 ]该题中要考查学生运用物质变化(化学 )引起溶液密度变化 ,从而导致浮力变化 (物理 )的理科综合题。[流行答案 ]开始H2 SO4和Ba(OH) 2 反应 ,溶液密度逐渐变小 ,反应完全后 ,溶液密度逐渐变大 ,导致该物体先下沉至到底 ,后又上浮 ,最后处于漂浮。实际现象如何呢 ?让我们通过实验来…  相似文献   

4.
1 有固体无溶液参加的化学反应固体的颜色变化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1 反应物为固体、生成物中也有固体的反应(1)绿变黑Cu2 (OH) 2 CO3△ 2CuO +H2 O +CO2 ↑(2 )紫黑变黑2KMnO4△ K2 MnO4 +MnO2 +O2 ↑(3)黑变红2CuO +C 高温Cu +CO2 ↑(4 )蓝变白CuSO4 ·5H2 O △ CuSO4 +5H2 O1.2 反应物为固体和气体、生成物中有固体的反应(1)红变黑  2Cu +O2△ 2CuO(2 )红变白  4P +5O2点燃2P2 O5(3)银白变黑  3Fe +2O2点燃Fe3O42 固体完全与溶液间的反应2 .1 固体完全溶解于溶液…  相似文献   

5.
作为初中化学一个重要的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 ,在各省市中考题中每年都为重点考查内容。从其考查的方式来看 ,主要有以下题型 :一、判断正误型例 1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 ,书写正确的是 (   )。(A) 2Fe 6HCl=2FeCl3 3H2 ↑(B)CaCO3 2HCl=CaCl2 H2 O CO2 ↑(C)H2 SO4 BaCl2 =BaSO4↓ 2HCl(D)Fe 2AgCl=FeCl2 2Ag( 99年黄冈市中考题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方面面。 (A)中生成物FeCl3 应为FeCl2 ;(D)中反应不能发生 ;而 (B)、(C)均符合…  相似文献   

6.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正向思维的反向思考方式,它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正向思维在许多情况下偏重于单向思考追求唯一的正确的答案,其思维具有较明显的聚敛性特征,而逆向思维则往往具有较明显的发散性特征。例如:正向思维逆向思维1.Cl2和Fe共热生成什么物质?答:FeCl31.什么物质反应可生成FeCl3?答:Fe Cl2、Fe(OH)3 HCl、Fe2O3 HCl、FeCl2 Cl2等方法均可以。2.在平衡体CH3COO- H2OCH3COOH OH-中加入CH3COONa固体平衡如何移动?答:正向移动。2.…  相似文献   

7.
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 ,大多是在溶液中通过离子之间的交换而实现的 .因此 ,运用离子的性质分析以下五类问题 ,往往比运用物质性质更便捷 .一、溶液导电性变化分析例 1 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到Ba(OH) 2 溶液中 ,溶液导电性明显减弱的是 (   ) .(A)盐酸    (B)Na2 CO3(C)Na2 SO4 (D)H2 SO4分析 溶液导电性的强弱 ,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多少 .盐酸加入到Ba(OH) 2 溶液中 ,盐酸中的H+ 与Ba(OH ) 2 溶液中的OH- 结合成H2 O ,溶液中的OH- 减少了 ,但新增了Cl- ;Na2 CO3、Na2 SO4 加…  相似文献   

8.
武娟 《化学教学》2001,(5):39-40
1 求同思维法将物质的分子式或化学式进行恰当的变形或者代换 ,以便找出共同点。例 1、向三支盛有 1.5mL 0 .0 4mol·L- 1Ca(OH) 2 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H3PO4 ,当分别生成Ca3(PO4 ) 2 、CaHPO4 和Ca(H2 PO4 ) 2时 ,所消耗H3PO4 溶液的体积比为 (   )A .1∶2∶3 B .3∶2∶1 C .2∶3∶6 D .6∶3∶2解析 :运用求同思维 ,Ca(OH) 2 物质的量相同 ,磷酸浓度相同 ,则有Ca3(PO4 ) 2 转化变形为Ca(PO4 ) 23,再比较三种物质化学式Ca (PO4 ) 23、CaHPO4 、Ca(H2 PO4 ) 2…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一个题 :把金属钠投入到下列物质的溶液中 ,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   )A HCl B NaHCO3  C FeCl3  D CuSO4答案为 (C、D)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题 ,我们在钠这一节的教学中补充了这样一个实验 :在小烧杯中装入约 2 / 3体积的CuSO4 稀溶液 ,把一小块 (约为黄豆大小 )钠投入小烧杯中。反应现象为 :钠浮在液面上 ,很快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小球向各个方向迅速游动 ,有嘶嘶的响声 ,同时有蓝色沉淀产生。谁知随着沉淀的增多 ,钠的游动速度越来越慢 ,突然停止在烧杯内壁的液面上 ,伴有剧烈的燃烧现象 ,并有黑色…  相似文献   

10.
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性质实验 ,也是一种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试根据附图 ,回答下列问题 :附图 喷泉实验1 .在图A的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 ,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   )。A .HCl和H2 O B .NH3 和H2 OC .NH3 和汽油D .CO2 和NaOH溶液2 .在图B的锥形瓶中 ,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 ,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 (   )。A .Cu与稀盐酸B .NaHCO3 与NaOH溶液C .CaCO3 与稀硫酸D .NH4HCO3 与稀盐酸3 .在图B的锥形瓶外放一水槽 ,锥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