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王洛宾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民族改编曲,在发展中国西部音乐事业上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我俩永隔一江水》作为近年来翻唱程度最高的王洛宾改编曲,选用它为研究对象,从创作取材、旋律特色和歌词创编三个方面分析其音乐本体,对于探究王洛宾改编曲的音乐特色有极大的帮助,另外,对探讨王洛宾与西部音乐的深厚情缘,也能有一个更直观和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陶攀月 《考试周刊》2010,(27):231-232
音乐是文学的催化剂,那么如何让这种催化剂发挥出它最大的功效呢,本文认为,应让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引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深切关注和浓厚兴趣;让音乐的情景性引领幼儿和文学作品展开积极互动。让音乐的艺术感染性促使幼儿和文学作品展开积极的心灵碰撞。总而言之,音乐辅助了文学,音乐歌颂了劳动,音乐又指导了幼儿的行为:创造美的动作——美的声音——美的形态——美的旋律——美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1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西部歌王”王洛宾老人在“第四届上海国际广播音乐节”上出语惊人,他说:中国西部民歌是文学与音乐的最好结合,时下流行歌曲的缺陷在于仅有好听的旋律,而无“文学”之美,所以难有西部民歌那种长久流传的魅力。我们认为,王老前一句说得极为准确。西部民歌,远的如《兰花花》、《三十里铺》、《走西口》,近的如《九里里山圪塔十里里沟》、电影《黄土地》、《人生》插曲,的确唱尽了文学的悲们感和人情味。让人们体味到贫脊的艺术往往生命更顽强,西部民歌将比时下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天王”“歌后”活得更加长久。西哲曰多余…  相似文献   

4.
从五个方面阐述了王洛宾的歌曲是西北地区民间音乐与汉语的完美结合、带有浓厚的少数民族风情、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真实、质朴音乐情感的流露、具有群众化、通俗化的音乐表现这五个特点,从而论述王洛宾歌曲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王洛宾     
王洛宾(1913-1996),著名的西部民歌传播者,被誉为中国现代歌曲之王。王洛宾1913年1月生于北京,他父亲是油漆匠,会演奏多种民族乐器,而且十分爱唱京剧和昆曲。在家庭的熏陶下,王洛宾自幼就喜爱上音乐,并且对音乐有着很好的感受力和记忆力。  相似文献   

6.
一、王洛宾在近代青海的音乐教育活动 王洛宾(1913-1996,北京宛平人)于1938年秋随西北战地服务团到青海演出,并在西宁各中小学教唱抗日歌曲。剧团解散后,他应约于1939年初再次来到西宁,住在昆仑中学宿舍,组建青海抗战剧团,搜集整理民歌,从事抗日宣传活动。昆仑中学宿舍是王洛宾民歌收集整理的工作室。“当时洛宾拿出很多油印的小册子,大都是抗日歌曲。其中有他写的《老乡上战场》《血花曲》《风陵渡的歌声》等,还有一些抗日漫画、抗日口号的小册子。他把一沓油印的抗日歌曲散页交给我,要我送到几所学校去练唱。”王洛宾在回民中学(1940年改为昆仑中学)做音乐教员时,发现回族中学因受伊斯兰教规的约束禁止唱歌。当时学校虽然设置了音乐课,但不能说“唱”字,而只能说在音乐课上“念”歌儿。这也是民国时期青海学校音乐教育受到宗教影响的一个特点。王洛宾在1939年创作了一首《穆斯林进行曲》,这是一首激发民族意识觉醒、鼓动抗日救国热情的战斗进行曲。铿锵有力的节奏,激昂慷慨的旋律,通俗上口的歌词,激发了回族青年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同时也对他们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王洛宾在回族中学打破了学生不唱歌的习俗。此曲很快在全省流传,并在西北广大的回族地区群众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舒曼是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不仅推动了德国音乐文化的发展进步,同时也推动了世界音乐及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舒曼12首风格相似的钢琴作品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全新的钢琴作品形式——钢琴套曲。舒曼钢琴套曲具有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点,其作品在旋律、意境方面都具有诗的韵味和诸多文学因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小说具有音乐美,具体表现为作家对音响美、节奏美和旋律美的追求。鲁迅的个性和悲剧人格,艺术地投射到他的创作中,使他小说中的音乐美呈现出一种独特性,即音响的怪诞性和旋律的不和谐性。鲁迅小说的音乐美,是他的小说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如何客观、全面、有效地测评学生的音乐学业成就是各国音乐基础教育普遍关注的问题。新西兰学生学业成就监测研究项目(NMSSA)中的音乐学业成就测评,依据《新西兰课程》中艺术学习的4个维度要求和音乐学业成就目标,采用计算机辅助测试和艺术实践测试的方式,从艺术的本质、艺术表现、实践任务3个方面进行考查。无论是测试形式还是测试内容,新西兰音乐成就测评都体现出对核心素养、学科特点、本土文化、成就目标的关注,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音乐学业质量监测的开展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0.
杨亮 《文教资料》2006,(6):58-61
本文主要介绍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理论家、教育家和活动家贺绿汀先生所创作的声乐作品之旋律写作特点。他的音乐创作一直同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他又善于根据作品的内容要求,加以不同程度的现代专业创作的技术处理,使得他的音乐作品有着十分鲜明的个人风格。通过分析他在这方面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希望能为后辈提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钱穆从儒家的道德本体论来看待中国文学艺术的本质及其作用。他认为:文学、艺术属历史文化的第三层面,即精神层面。他提出了文学即人生、文学即心学的著名观点,强调中国文化诗学对于人生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中国文学的精神在于道德修养和情趣意境。在中国传统艺术中,他最推崇音乐艺术,他认为音乐较之其他艺术形式境界更高,最能表现人心。钱穆的艺术思想是他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2.
赵元任是中国20世纪有重大影响的语言学家和语言教育家,是语言方面的奇才。他还在音乐、戏剧、文学甚至摄影等艺术领域的许多方面都进行过卓有成效的实践,从而充实了他的学术研究内容。他把语言研究的成果运用于音乐作品的创作,把音乐知识和理论运用于语言的研究。30年代以后,他专门从事语言学研究,成为全世界公认的汉语言文字研究最有成就的学者。由于他的成就,学术界称他是“跨学科研究的楷模,是一个多专多能的学者”。  相似文献   

13.
为歌者而歌     
对许多人来说,王洛宾老人也许称得上是“出土文物”。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达坂城的姑娘》等民歌传唱大江南北,而其作者的名字却鲜为人知。人们难以想象,“达坂城的姑娘”载歌载舞的时候,王洛宾正经历着炼狱般的苦难。王洛宾被人重新提起,已是迟暮之年,古稀的王洛宾迎来了灿烂的晚霞。“宁着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他传奇的一生就是一首如泣如诉的歌。王洛宾是个奇特的现象。就他从事进步文艺事业的资历而言,就他的创作成就及其社会影响而言,应该得到丰厚的回报。然而他的记录十他平淡:似乎没有获得过什么大奖,没有获得专业方面的像样…  相似文献   

14.
钱穆从儒家的道德本体论来看待中国文学艺术的本质及其作用。他认为:文学、艺术属历史文化的第三层面,即精神层面。他提出了文学即人生,文学即心学的著名观点,强调中国文化诗学对于人生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中国文学的精神在于道德修养和情趣意境。在中国传统艺术中,他最推崇音乐艺术,他认为音乐较之其他艺术形式境界更高,最能表现人心。钱穆的文学艺术思想是他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5.
卢兰 《钦州学院学报》2015,(1):22-25,83
汉晋乃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音乐艺术的发展和赋体文学自身的演进,汉晋音乐赋的艺术成就及其对音乐的审美感悟和阐释也在与时俱进。就历时性言,《文选》音乐赋反映了汉晋音乐审美倾向经历了由道德政治教化功用到艺术审美愉悦感受的变化;就共时性言,汉晋音乐赋表现了汉晋人音乐审美的丰富文化内蕴。认识汉晋音乐赋中音乐审美的历时性变化与共时性价值,有助于了解《文选》音乐赋及音乐审美对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曹操是东汉末年一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音乐上也取得了重要成就。他维护雅乐的正统地位,注重音乐政教作用;爱好与提倡清商俗乐,发挥音乐审美娱乐及抒发个体情感的功能。在此音乐思想的指导下,曹操创作了诸多精美的乐府歌辞。这些合乐咏唱的歌辞,改变了乐府的生产方式和艺术面貌,转变了其时社会的艺术思潮与大众审美取向。曹操的音乐思想及其创作,对中古以来音乐、音乐文学乃至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学的色彩魅力贺智利情感作为文学创作的动力和重要内容,既是使文学区别于哲学、社会科学的不同之处,又是把文学和其它艺术联系起来的共同之处。尽管一般来说艺术的各个门类都有着自己特殊的外在标志,如音乐的音响、节奏和旋律,绘画的线条、色彩,文学的语言,但在表...  相似文献   

18.
歌剧作为西方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洋艺术的珍宝。这种艺术形式已经历经了几千年的沉淀,其成就是别的艺术形式所不能与之媲美的。本文对咏叹调《你那颗冰冷的心》旋律及演唱进行分析,使歌者能更好的把握作品。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音乐史上,德彪西被看作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开创者。他的音乐具有朦胧、飘逸、空幻的气氛,通过用这种恍惚的、朦胧的音乐氛围来暗示和象征客观事物,其旋律朦胧迷离,追求主观的瞬间感受和直觉印象,体现着印象主义艺术的艺术思想和美学观点。  相似文献   

20.
莫扎特是音乐史上最多产的作曲家之一,特别是他的歌剧创作具有旋律性和表现力,其中大部分作品被世人传唱到今。莫扎特对歌剧艺术的贡献是重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莫扎特歌剧艺术作为人类音乐艺术宝藏之一,将一直吸引我们去探索,去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