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构成和工作状况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由此形成了对辅导员职业认知和态度的特殊性,应从增强职业认同,学会职业心理调适;培养职业去趣,拓展职业发展空间等方面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知,端正职业态度。  相似文献   

2.
专业化与职业化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的角色泛化、定位不清,造成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较低,职业认同度较低.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就必须走专业化与职业化之路,在实践中要改革高校管理体制,实行专业化管理;确立高校辅导员系列职业体系,打通其职业化发展通道;在相关高校设立辅导员专业;增强培训的专业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选择了110名少先队大队辅导员,采用"我是谁"测验分析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的职业角色定位;采用"少先队是什么"测验,探究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的职业认知水平,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揭示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的职业角色定位与角色认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仅有30%的被试能清晰地将自己定位为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且被试职业定位越清晰,在职业认知水平测验中的成绩越好。该结果有助于指导现阶段我国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的培训与选拔。  相似文献   

4.
通过解析教育部最新印发的文件《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深入了解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岗位职责与基本要求;结合工作中对辅导员角色的理解,探讨如何通过准确的角色认知发掘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5.
江蕾  胡财江 《快乐阅读》2023,(8):103-105
<正>随着中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辅导员在高职院校运行和管理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作为大学生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守门人,高职院校辅导员整体素质的高低和专业发展状况,必然影响着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而其整体素质、专业发展和辅导员队伍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必然的联系。在国家不断加大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力度的情况下,辅导员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其专业化水平也得到一定提升,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亟须解决,如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发展面临职业定位不清晰、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专业能力不足、职业倦怠严重等问题。由此,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发展困境及策略研究必将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人,其专业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管理水平。目前,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过程中存在着发展机制不健全、角色与个体、结构合理性有待提高、稳定性较差和继续教育欠缺等问题,可通过高校加强辅导员队伍规划建设、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健全辅导员发展机制、打造专业发展平台等途径帮助辅导员做好个人的职业定位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有效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年龄轻,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时间不长;学历较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的少;工作任务重"等问题。解决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前景问题非常值得研究;基于职业前景,应采取"从现实制度支撑出发解决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前景问题;减轻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和负担,鼓励其开展研究式工作;帮助辅导员解决个人学历提升与工作投入相冲突的问题;尊重辅导员的职业爱好,为其创造多元化职业发展前景"等对策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8.
王慧敏  冯娟 《考试周刊》2012,(69):161-162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政治品质的导师.人格品质的楷模。辅导员工作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辅导员不仅仅是管理者,更是教育者。当前辅导员队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角色定位模糊.职责不明确:工作定位边缘化,工作效率较低;专业化程度低下,教育管理水平有限:考核评价弹性大,随意性较大;专业归属不明确,职业化趋势较弱。辅导员职业能力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研究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对提升辅导员专业素养、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邢青 《教育探索》2022,(5):74-77
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的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而清晰有效的辅导员身份认同是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和保障,但种种现实因素导致辅导员队伍面临着价值冲突、角色冲突和发展冲突,严重影响了辅导员身份认同的建构和理想价值的实现。为消解高校辅导员身份认同冲突,辅导员自身应转变角色观念,坚定辅导员从业信念和信仰;通过他者认同强化职业价值,提升辅导员自身认同感和效能感;高校应完善机制建设,拓宽辅导员职业发展路径和空间。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现状、培养途径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依托,分析理论界对辅导员职业角色定位、能力提升问题的研究现状,探究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辅导员职业角色能力提升的路径,为加快辅导员职业角色的适应进程,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寻找一些支撑。  相似文献   

11.
和谐校园建设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要发挥辅导员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就必须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本文论述了高校辅导员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作用与优势,提出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技术精巧”与“人文关怀”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的高等教育目前面临着新的范式变化。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是新范式的核心所在。在这样一个宏大背景之下,有理由认为,"技术精巧"——数字化写作平台的使用,有助于缓解大学英语教学"量大面广"同"优质教学"之间的矛盾。更为重要的是,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有必要通过"人文关怀"——强化"顶层设计,基层参与;团队支撑,服务教学"的理念,才能有效解决教学科研、教师发展中的一些代表性的问题,使得"技术精巧"落到实处,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高校篮球队的训练工作是一个教练员与运动员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作为训练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练员对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主体的运动员所产生的影响力。是决定训练成效、竞赛成绩和队的发展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教练员对运动员的影响力有权力性和非权力性之分,提高教练员行为影响力,关键在于提高非权力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we use a hybrid methodology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skilful performance of sports teams as an exemplar of distributed cognition. We highlight key differences between a team of individual experts (an aggregate system) and an expert team (an emergent system), and outline the kinds of shared characteristics likely to be found in an expert team. We focus on the way that shared knowledge contributes to expert team performance. In particular, we suggest that certain kinds of shared knowledge (both embodied and declarative) and shared skill, potentially developed through a team’s history of playing and training together, facilitate successful coordination. These kinds of shared knowledge and skill may be less developed in a team of experts without a shared history. Exploring the expert performance of sports teams informs our understanding of distributed cognition and collaboration more generally and creates avenues for further philosophical and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卫星 《高教论坛》2006,(4):185-188
高校学生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实施者,又是学生日常管理的直接执行者,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赖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辅导员队伍。目前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由于数量不足、专心不够、素质不佳、机制不全,存在“缺位”、“虚位”、“错位”、“无位”等现象。加强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完善制度,科学流动,专业化、职业化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网络与现实环境催生了高校辅导员团队构建博客的形式.辅导员团队构建博客目前在全国高校范围内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但必将成为辅导员博客的发展趋势.学科和兴趣搭配合理的辅导员团队,将有助于辅导员加强工作交流和理论研究,多渠道多方法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辅导员自我管理的主体意识,加速辅导员个人在团体中的成长.  相似文献   

17.
高校院系辅导员团队建设的意义、现状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院(系)辅导员团队建设,是基于管理学团队协作理论和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现实需要提出来的,对于辅导员自身发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院系辅导员团队建设上存在结构不合理、合作不深入等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团队"组阁"制、建设共享型团队文化等路径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8.
辅导员是高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管理机制未建立建全,出现了辅导员事务性工作繁重、定位不明、出路困惑等问题,造成辅导员思想不稳定,成为流水兵。为此,应完善机制,明确辅导员职责,科学安排,提高辅导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稳定辅导队伍。  相似文献   

19.
对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出现岗位职责多、工作任务繁重、整体素质普遍不高、难于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队伍不稳定、可持续发展能力差等现状,提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即明确角色定位,抓住工作重心,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积极探索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道路,才能真正发挥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梁丕桓 《高教论坛》2008,(1):140-143,115
辅导员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承担者,是学生工作的中坚力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目标,必须有一支高层次、高素质、稳定的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充分认识辅导员角色的学术性、职业性的特点,实现辅导员职业的专业化是加强高职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