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杂交玉米品种、667m^2密度,氮肥,磷肥、钾肥的正交试验,得出最优的配置是:绵单1号品种,667m^2密度为2800-330株,施N量10-15kg,P2O5量8-11kg,K2O量5.0-7.5kg.  相似文献   

2.
先玉335夏玉米高产栽培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密度、氮、钾肥施用量与先玉335玉米品种产量的关系,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各因素与产量之间的数学模型,筛选高产栽培优化模式。结果表明,最佳农艺方案:种植密度62.175-71.160千株/hm2,配施纯氮266.875-284.010kg/hm2和K20207.645-246.270kg/hm2,产量可达10125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3.
新乡市优质小麦施用磷肥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每666.7m^2施P2O512kg、K2O6kg的基础上,穗数随磷量增加呈直线上升,穗粒数以施P2O58kg/666.7m^2为最高,千粒重的变化与施磷量无关,高产区每666.7m^2的P2O5施用量不应少于10kg,中低产区以7.84~8.38kg为宜,增施磷肥对籽粒品质的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在山西临汾建立了大豆、油葵、玉米和休闲4个茬口。对不同茬口下的8个不同专用小麦品种的产量及个体和群体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量性状适宜大豆茬口的品种1个,玉米茬口2个,油葵茬口3个,休闲茬口2个。8个品种在各茬口的平均产量以玉米茬最高5985.0kg/hm^2,大豆茬最低5602.5kg/hm^2。个体生长冬前表现较好的为油葵茬,拔节期表现较好的为玉米茬。不同茬口对同一品种的群体消长动态影响不同,不同品种间的群体消长动态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夏玉米品种的合理群体密度,使优良品种与生态环境相适应,以发挥群体优势而夺取高产,研究了不同群体效应对夏玉米光合生理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75万株/hm^2处理产量最高,在6.75~7.50万株/hm^2群体密度范围内,群体叶面积指数、光合势随密度的增加显著增加,而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比叶重则下降,玉米品种群体密度为6.75万株/hm^2,可构建较合理的群体结构,获得较高的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6.
优质小麦不同生育期施用纯氮与浇灌浆水的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拔节期追施纯氮120kg/hm^2、不浇灌浆水的产量为7884.0kg/hm^2居冠,显著高于孕穗期追施纯氮105kg/hm^2、灌浆初期喷施纯氮15kg/hm^2,并浇灌浆水处理的产量,其它各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此外对三个超7500kg/hm^2的高产小区的群体动态、植株干重、叶面积指数的动态变化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7.
引种和栽培试验表明,华杂2号油菜适合安徽省种植,尤其适合一年二熟地区种植.单产3000kg/hm2的最适农艺措施为:9月中旬播种育苗,MET化控,10月下旬移栽,密度15万株/hm2,施N180kg/hm2,P2O590kg/hm2,K2O105kg/hm2.硼砂15kg/hm2,磷、钾、硼肥一次性基施,N肥按底肥:苗肥:苔肥=5:3:2施用.注意防菌核病,集中连片种植确保优质.  相似文献   

8.
新乡市强筋小麦高产优质优化施肥决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筋小麦产量6760kg/hm^2以上,在高肥力地力基础上纯N总施用量为302.25-315.90kg/hm^2,K2O总量120.3-137.4kg/hm^2,其中70%作底肥,30%越冬后返青前作追肥施入,另外底施P2O5150kg/hm^2。小麦产量5250kg/hm^2以上,施纯N总量221.7-243.0kg/hm^2,K2O总量82.5-100.05kg/hm^2,除70%作底肥外,其余30%于拔节后至孕穗前施入,另外底施P2O5120kg/hm^2。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钾细菌UV诱变处理,获得了两株正变株,其解钾能力分别为7.05mg/ml(K2O)和10.25mg/ml(K2O),较出发菌株提高1282.35%、1909.80%。并且通过酸碱、温度驯化,得到一株正抗性变异株,其解磷解钾能力分别是73.mg/ml(P2O5),4.41mg/ml(K2O),较出发菌株分别提高35.97%,25.53%。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木质素的生物降解新途径,采用平板显色法从三株白腐真菌中筛选出一株灵芝属漆酶高产菌,以农作物秸秆等为培养基进行固态发酵,该菌主要产漆酶和少量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在优化条件下,该菌发酵18d,漆酶活力最高达2056U/g干曲.该菌以玉米秸秆、油菜秸秆及稻草作为唯一营养源固态发酵30d,对玉米秸秆的木质素降解率最大,达到23.7%,油菜秸秆也达到了16.2%.  相似文献   

11.
通过最优回归设计田间试验测得的参数,建立旱稻产量目标性状的氮磷两因素效应编码值回归方程,从挖掘方程所蕴藏的信息得出,旱稻高产最大施肥量为N298.65kg/hm^2,P2O5 203.70kg/hm^2,产投比8.82,经济最佳施肥量为N266.75kg/hm^2,P2O5 186.6kg/hm^2,产投比9.76,并对单因素效应及互作效应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12.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在小麦幼穗分化于二棱末期,叶面喷洒250ppm的多效唑悬浮液50kg/亩,可使株高降低,节间缩短,增加干物质积累,增长子房长,宽度,提高穗部经济性状,亩增小麦26.46kg,增产7.13%。  相似文献   

13.
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技术王惠生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是一项增加单位面积株数和提高单产的有效方法,应用此项技术比不覆膜地块亩增加700—1000株,提高亩产80—100%以上,扣除地膜成本费65—70元/亩,每亩可净增收200元以上.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适合于黑...  相似文献   

14.
辉县市玉米“3414”肥料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玉米氮、磷、钾"3414"回归设计田间试验测得的数据,分别建立以玉米产量为目标函数的NPK、NP、NK、PK、N、P、K 3类7种肥力效应模型,求出每种肥效模型的高产最优施肥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各种施肥模型提供的施肥量及产量期望的经济效益分析,决选出辉县市玉米生产的推荐施肥量为:施纯N 252.54 kg/hm2、P2O5 184.25 kg/hm2、K2O 150.63 kg/hm2,产量期望10 437.64 kg/hm2,产投比6.32.  相似文献   

15.
冀东地区越冬菠菜氮磷钾的吸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化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冀东地区越冬菠菜(唐山大叶)氮磷钾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越冬菠菜新鲜茎叶产量在92544kg/hm^2水平下,平均每生产1000kg新鲜茎叶,植株需吸收N3.073kg,P2051.152kg,K203.772kg,比例为1.00:0.38:1.23。3月2日~4月10日是植株吸收N,P2O5的主要时期,分别占各自总吸收量的70.14%,66.12%;3月12日~4月10日是植株吸收K2O的主要时期,占总吸收量的64.67%。收获时,植株吸收的N,P2O5,K2O主要贮存在绿叶及花茎中。  相似文献   

16.
密度与施肥对白肋烟香味物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顶空分离前处理方法及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分析鉴定技术,对不同种植密度与施肥水平组合生产的原烟进行了定量测定,并对其主要化学成分和鲜叶的腺毛密度也做了测定,结果表明:密度与施肥对香味物质的成分与含量、主要化学成分和腺毛密度都具有一定影响,以A:B。处理的较好,其次是A2B3,A1B2和A1B3.因此,在当地TN86以种植密度18000株/hm^2.施氮300kg/hm^2,N:P2O5:K2O=1:1:1.5的栽培组合,有利于烟叶香吃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高肥力条件下,施用钾肥比不施钾肥的强筋小麦的产量可以提高11.1%~16.5%。钾肥量(K2O)为9kg/667m^2时产量最高,可达476.2kg/667m^2。粗蛋白含量,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采用D-饱和最优回归设计,以皮棉产量为目标,建立二元二次回归模型,经数学运算得出:惠满丰在春育夏栽棉花上最佳施肥方法及用量为,移栽沟土壤喷施192.82ml/亩,及现苗前棉株叶背喷施168.01ml/轩,每亩增收皮棉10.78kg,增产14.92%,每亩纯利润114.93元。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高肥地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得出两种肥地水平小麦高产栽培,均以增苗增穗为主攻方向,同时要使亩穗数与穗粒数协调发展,中,高肥地的最大基本苗分别为11.78万和17.50万,最佳穗数分别为17.26万/亩和30.78万/亩。  相似文献   

20.
甘薯“冀审薯200001”氮磷钾吸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冀审薯200001”块根产量48900kg/hm^2水平下氮、磷、钾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每生产1000kg鲜薯,植株需吸收N7.58kg,P2O5 2.64kg,K2O11.47kg,其比例为1.00:0.34:1.51;栽秧后55-81d是植株吸收各种养分最多的时期,分别占植株总吸收量的52.95%,45.83%,55.69%;不同生长时期各器官中N、P2O5、K2O的含量及吸收量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