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明确宣告了绝对豁免主义的终结,其第三部分“不得援引国家豁免的诉讼”列举了不得援引管辖豁免的八种情形,其中商业交易是限制豁免原则的核心问题之一。《公约》规定了商业交易以“性质标准为主,目的标准为辅”的判定规则,并对商业交易界定中的国际私法问题及国家与国有企业行为的责任关系作出了规定。本文在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公约》在确立相对豁免原则及建立框架以协调各国在执行该原则的实践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家管辖豁免制度的新近发展与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2月16日,第59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意味着大多数国家接受了“限制豁免论”,标志着一百多年来的“绝对豁免论”与“限制豁免论”之争暂时达成了妥协,国家管辖豁免制度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鉴于我国政府已签署该《公约》,有必要探寻我国在新形势下的对策,以适应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3.
国家及其财产的管辖豁免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2004年12月16日第59届联大通过了《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的管辖豁免公约》,我国政府也于2005年9月签署了该公约.在国家及其财产的管辖豁免中,国家同另一国自然人或法人之间从事的商业交易行为一直是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问题,文章结合《公约》的相关规定和各国的实践对该问题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4.
国家豁免是国家主权原则的体现。国家豁免从传统的绝对豁免论和相对豁免论,发展到《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对于国家及其豁免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规定。我国在国家豁免问题上,主张和坚持国家豁免原则,反对恣意破坏国家主权原则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关于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的适用范围,"限制豁免论"正在逐步取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2004年12月2日第59届联大通过的《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也采纳了"限制豁免论",并规定国家在8种诉讼程序中不得援引管辖豁免。虽然我国也签署了该《公约》,但由于其关于上述有关8种不享有豁免的诉讼行为的规定多数比较原则,许多概念不够明确,有待进一步厘定。而如何解释和适用这些例外规定,还缺少统一的标准,并且公约还未生效,我国法院应按照本国实践尽快制定我国的《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法》,其中,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关系、国有商业行为的判断标准和我国国情利害攸关,本文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现状以及公约对这两个问题进行粗浅地探讨。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豁免主体中最为复杂的一类,对其认定以及如何享有豁免权,各国的实践和理论不一。无论是结构主义还是职能主义,国有企业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享有豁免权利,二者殊途同归,但是仍有差异。本文通过比较《联合国国家豁免公约》以及英美典型国家的相关规定,试图为我国即将到来的国家豁免法提供理论依据。此外,本文拟分析我国目前相关立法的不足,指出我国的当务之急一方面是修改、完善相关民商事法律,厘清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关系,另一方面则是加速我国的国家及其财产豁免立法工作,以表明我国对此问题的立场。同时在微观层面要积极应诉,提高诉讼策略,最大程度地保护我国当事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及国际间交往的增多,跨国法律纠纷剧增,一国政府在另一国法院的地位就显得格外重要。虽然国家主权豁免是国际法上一个比较古老的原则,但各国家间对国家主权豁免持有的不同态度,即限制豁免主义和绝对豁免主义,成为有争论的问题。研究新时期的国家主权与豁免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国家财产的执行豁免是国际法领域的重大争议问题之一。一方面,各国新近的立法与实践在此问题上仍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的立法与实践以及一些国际法律件在此方面也有新的变化。就这些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对正确制定我国的相关对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家管辖豁免制度形成之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经历了从绝对豁免立场向限制豁免立场的转变。这种转变既有政治经济上的需要,也有法理上的支持,是客观的,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国际法的基本理论为基础论述了国家豁免在国家从事侵权行为中的适用,阐述了与国家豁免有关的侵权行为的认定、外国侵权行为与法院地国之间的领土联系与国家豁免的关系以及在征收中如何适用国家豁免,结论是:外国国家在法院地国境内的行为造成了人身伤害时。不论其行为的性质是“主权”的还是“商业”的,该法院地国的属地管辖权可以延伸到对此类案件的管辖。但是。这一管辖权是以严格的管辖联系为前提的,如果不顾此类行为的性质。对发生在外国境内的类似行为实施域外管辖就构成了对外国国家本身管辖权的干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