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人都是通讯社”“人人都是评论员”的全媒体时代,作为主流媒体家族的主要成员,党报跟上时代步伐,引领融合发展,已经刻不容缓。评论作为党报的旗帜和舆论引导的排头兵,更应具有高度敏感和自信力,积极抢占“融合化生存”的先机。  相似文献   

2.
张泰来  穆静 《青年记者》2022,(19):68-69
评论可视化指通过图、文、视频等多种视觉符号进行评论“融媒”表达。在媒介融合趋势下,各主流媒体不断丰富评论的可视化表达方式,让评论更加直观可感,更有效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本文以主流媒体可视化评论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评论可视化的“全媒体”表达方式、“全方位”可视化特点,以及可视化对评论生产过程和表达倾向性带来的影响、如何避免可视化带来的“陷阱”等。  相似文献   

3.
李劭强 《传媒》2023,(S1):82-86
新时代主流媒体需要生产出与时代相匹配的“刚需评论”,使其成为沟通对话、应对危机、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工具。其中不可或缺的研究角度,就是技术革新对主流媒体新闻评论产生的冲击与赋权。研究发现,主流媒体新闻评论提升传播力的技术路径包括:纵深化融合拓展新闻评论版图、多模态传播丰富新闻评论式样、主流化算法驱动新闻评论传播、超文本网络整合新闻评论议题。  相似文献   

4.
施维  李竟涵 《新闻战线》2023,(22):59-61
全媒体时代,“三农”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挑战、新机遇,做好高质量舆论引导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应发挥主流评论旗帜和灵魂的作用,从表达策略、表达视角、表达内容等方面持续提升主流评论表达,突破纸媒的传播手段和渠道,发挥主流评论优势,展现主流媒体“定音鼓”“定海针”作用。  相似文献   

5.
全媒体时代,媒体信息传播方式、传播格局和传播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多元势必带来观点的多元化,传统主流媒体在议程设置、舆论引导和塑造社会核心价值观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播说联播》栏目,采用平民化、接地气的评论语气,以短视频为评论主要形式,采用跨媒体叙事方式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矩阵,有效地增强了主流媒体在热点事件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新闻评论的发展提供了典范。  相似文献   

6.
李学云 《新闻战线》2020,(7):112-113
受众在哪里,党报评论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这是责任和使命使然。全媒体时代,以传播主流价值为己任的党报评论,要用好“金话筒”,以“四力”赋能,进军新媒体,占领制高点,发出最强音。  相似文献   

7.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深刻地改变着传媒的格局和传播形态.各媒体形态间的融合不仅表现在技术手段和传播途径,在表现形式上也互为借鉴取舍.本文以微博为代表的“微评论”对当下媒体表达方式的影响推动为契入点,从对台广播的内容角度,探讨以“微评论”“事件反应迅速、表达简洁鲜明、强调互动沟通”为特征的新闻评论表达方式,在当前对台广播宣传中的语境特点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8.
周强 《新闻前哨》2021,(3):24-25
地市媒体融合是大趋势,融媒体中心建设是重要支撑,内容建设是融合的核心。地市媒体融合要实现从“相加”到“相融”,做到“全媒体、融传播”,打造全媒体时代的新型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9.
凌锋 《中国记者》2023,(10):122-124
<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评论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引导舆论方面具有独特作用。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及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如何进一步推动评论工作走好全媒体时代的群众路线,是新闻媒体和评论工作者需要持续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新闻评论历来被视作媒体的“旗帜”和“灵魂”,从中能看出一个媒体坚守的价值观。坚持新闻立台,追求评论强台,已成为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谋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共识。近年来,短视频呈现爆发式增长,在短视频和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出现了“短视频新闻评论”这种新型评论形式,体现了媒体公信力和深度报道能力,有效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凝聚正能量。本文以期借助短视频的媒介优势,探寻实现短视频新闻评论有效传播的路径,从而更好地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关注热点话题、精心策划选题、壮大评论队伍,努力做实做强全媒体时代的新闻评论。西双版纳报策划推出的“雨林时评”专栏,紧跟时代步伐巧发声,围绕本土特色抓选题,统筹线下线上促联动,成为当地引导舆论的重要阵地和窗口,为地市媒体提升宣传报道影响力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群众路线是党的新闻工作的根本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灵魂。当前媒体融合进程进一步下沉至省、市、县级媒体,如何在全媒体时代坚持走好群众路线,成为地方主流媒体实现深度融合发展亟需面对的问题。本文围绕“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的价值坐标,聚焦广西地方主流媒体的融合实践,从信息采集、内容生产、渠道互动和社会治理四个方面探讨媒体践行群众路线的创新路径,以期为地方主流媒体提升自身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以及公信力提供实践导向。  相似文献   

13.
张东锋 《新闻战线》2023,(17):77-79
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新闻传播模式蓬勃发展,视频评论成为主流媒体在加快推进媒体融合转型过程中竞逐发力的重点领域。要在“众声喧哗”的互联网中引领舆论,需要从表达的切入点、视角、话语方式等多个维度对提升主流媒体视频评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4.
陈海波 《新闻窗》2012,(1):83-84
新闻评论写作是高校新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之一,在实务新闻学课程群构架中居于重要位置。在全媒体时代的语境下,新闻评论写作的教学目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需要与时俱进.从而培养出适应当代媒体环境、准确感知社会舆情、具备一定评论素养和写作技能的“准”新闻人。  相似文献   

15.
廖卫华 《新闻前哨》2022,(24):15-17
全媒体时代,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深度融合发展既是中央要求,也是顺应新时代新趋势下媒体发展的主流选择。法治媒体在不断重构的媒体格局之下如何找到自身优势,准确定位,以“不变应万变”成为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几家重点法治媒体特别是《民主与法制》社融合发展的探索,就法治媒体如何宣传好阐释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路径、机制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媒体行业已经步入全媒体时代,对于整个行业起到了革新式影响。而作为我国各行业工作指导的党报新闻评论,也需要借助全媒体的行业发展进行创新,继续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领头人。本文以写作理论、写作方法、队伍素质三个角度,对于全媒体时代的党报新闻评论创新进行系统性研究,旨在为我国未来党报新闻评论发展贡献力量,助力社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闻战线》2023,(2):7-1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这为我们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如何推动地市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是我们一直在努力践行的重要工作。近年来,长沙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的重要论述,紧紧抓住“党媒姓党”这个核心,深刻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和媒体发展规律,摸准全媒体时代的脉搏,坚持内容和技术“两翼齐飞”,全力打造内容生产体系和技术支持体系,不断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融合中心化”已成为主流媒体向新型主流媒体演进的必要路径。河北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在实践中探究新型主流媒体“融合中心化”的三重逻辑,力图在新兴舆论场中重塑主流媒体价值,从内容生产、品牌塑造、商业营销及媒体融合等多个方面破圈突围,打破藩篱壁垒,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提高舆论引导力与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廖靖文 《青年记者》2017,(30):69-70
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不断攀升,传统主流媒体的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传统主流媒体如何立足自身优势,探索媒体融合的新路径,成为必须回应的新课题. 每年的全国两会都是一场“新闻大战”,2017全国两会报道更是媒体深度融合后的一次全面检阅.广州日报将全国两会报道视为“重中之重”,提前三个月谋划,挑选百余名精兵强将,集结成九大全媒体战队.从平面到全媒体,从报纸到AR(增强现实)、机器人、H5(第五代应用超文本标记语言)、VR(虚拟现实),广州日报在全国两会报道中探索媒体融合的新路径,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发文称赞.  相似文献   

20.
曾祥敏  李佳佳 《传媒》2023,(24):15-17
<正>顺应融合势态,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党对新闻舆论工作总体传播效果的要求,也是主流媒体守正创新的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再次凸显了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的重要性,也对在全媒体时代如何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提出新要求。在当前舆论生态中,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面临着“自媒体”舆论生态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