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董钦 《新闻战线》2022,(14):65-68
推动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实践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既是法治专业媒体的职责使命,又为法治专业媒体施展才能提供了广阔舞台。法治报要始终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深入阐释解读,充分发挥专业媒体在法治宣传报道上的引领作用、标杆作用。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开展法治报道、推进法治宣传,在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展现作为,获得成长和进步,这是推进新时代法治报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朱艳丹 《东南传播》2023,(12):23-26
当下互联网下沉和新媒介技术不断迭代更新,政法类新媒体如何着眼大势,在新闻舆论工作中掌握话语权的同时让鲜活生动的内容直达受众引发共鸣并实现政法正能量的传播?作者结合福建法治报新媒体工作实践,阐述政法类新媒体通过以导向为核、把握时度、创新守正等,有效掌握议题设置权、创新议题设置的方法,发挥其在引导舆论、凝聚社会共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祥玖 《新闻战线》2022,(14):57-60
2022年1月,四川法治报荣获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集体表彰的“七五”普法先进集体。这是对四川法治报深度融合发展的充分肯定。近年来,四川法治报全媒体坚持守正创新,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三维一体”推进法治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开启了一场力度空前的融合转型。  相似文献   

4.
刘正勇 《新闻战线》2022,(14):61-64
以“弘扬法治精神,推动社会进步”为办报宗旨,湖南法治报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高站位,转观念,拓展大法治,锻造思想力;多平台,广渠道,构筑全媒体,提升传播力;正能量,善发声,稳住舆论场,发挥引导力;树品牌,强服务,融合创新,扩大影响力。应势而谋,实施“移动优先”战略,做好法治传播的平台建设和渠道建设;因势而动,做好流程重组,构筑一体化生产、传播平台;顺势而为,针对视频日益成为传播风口的大势,开展短视频与图文结合的融媒体报道。  相似文献   

5.
赵翔 《新闻战线》2022,(14):32-36
在新征程上,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融合“报、刊、网、微、端、屏”,构建融媒体平台传播矩阵,用思想引领之声、服务大局之声、司法为民之声、守正创新之声“四部曲”谱写中国法治故事,深刻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贡献,积极打造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新高地”,用心讲述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到法院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的生动实践,在新起点上奋力谱写全面依法治国新篇章。  相似文献   

6.
路畅 《新闻战线》2022,(14):16-20
宣传好阐释好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职责使命。人民日报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遵循理论宣传阐释规律,着力创新宣传阐释传播思路,着重提升宣传阐释水平,着眼提高影响力、覆盖面,努力探索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阐释的传播模式、路径和规律,为进一步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阐释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7.
杨维汉  罗沙 《新闻战线》2022,(14):21-24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内涵博大精深、非常丰富。如何深入宣传、准确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需要中央主流媒体认真思考并付诸实践。新华社国内部认真学习领悟、深入宣传报道习近平法治思想,精心组织策划践行“四力”为法治中国鼓与呼,顺应融媒发展大势以“产品思维”创新法治传播,推出一批精品力作,使法治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十一个坚持”应该成为中国法治传播研究的重要选题和核心内容,尤其需要加强对习近平关于法治文化和法治传播的重要论述的原创性研究,创新中国特色法治传播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中国特色法治传播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法治思维和舆论监督的统一,统筹国内法治传播和国际法治传播,还要科学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大众化普法宣传经验,建构中国特色法治传播话语体系,讲好新时代法治中国故事,让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促进“八五”普法取得更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尤莉 《传媒观察》2013,(4):51-52
广大政法新闻工作者在新闻的采访传播中,坚持政法新闻的真实性、透明性原则,是实现新时期以法治国、构建法治社会、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从政法新闻的真实性和透明性的必要性和社会价值等方面论述.并结合案例加以分析证明。  相似文献   

10.
普法宣传工作的本质是法治传播。全媒体背景下信息纷繁复杂,如何规范法治传播行为、提升法治宣传水平,是当前普法宣传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法治传播过程中,传播工作者应提升法治素养,践行“四力”要求。要在内容创作中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人民为中心、服务大局、普法与法治实践深度融合原则,依法、真实、准确报道,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与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丁海军 《新闻战线》2022,(14):25-2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正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体目标大力度向前推进。而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就是普法,法治新闻节目得到发展。本文以央视《热线12》栏目为例,分析当下法治新闻节目的融合传播策略。在媒体融合大环境下,法治宣传需要面对新形势、承担新任务、应对新挑战,充分领会并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全媒体”的重要论述,提高普法载体与内容、目的、过程的契合度,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推动法治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2.
陆利莉 《视听》2023,(8):143-145
当下,“视频化”逐渐成为政法媒体新闻报道实践层面和观念层面融合转型的新常态。政法媒体要转向短视频新跑道,应统筹采编资源,视频报道与法律服务统一路径,一体策划、融合传播,用法用情引导公众增强法治理念;回应热点关切,持续融合新媒体的新形态,探索法治视听立体宣传新发展,提升传播覆盖面,扩大影响力;坚持技术逻辑和空间逻辑,提升法治信息容量,在用户共鸣中实现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13.
政法宣传对营造法治环境,推动法治进程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近期典型案例,以辩证视角指出当下政法报道的三大误区,从新闻伦理、法治思维、价值选择、报道技巧等方面入手,探求政法系统宣传报道增加人文温度、提升舆论引导力和社会公信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邵炳芳 《新闻战线》2022,(14):29-31
法治日报社将大力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认真学习领会、深入宣传阐释,举全报社之力,提前策划、精心组织、精细落实,统筹网上网下,综合运用报纸、网站、新媒体等多个平台,全力做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报道工作。“习近平法治思想专家谈”系列微视频一推出,即引起广泛反响,成为“爆款”。  相似文献   

15.
刚刚结束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法工作布置了议题,对政法机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给予了“纠偏”:既要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不动摇,又要加强和改善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既要正确处理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关系,又要处理好维稳和维权的关系:政法工作随着社会转型变化,其职责范围也在逐渐扩展,在变化中,惟有法治才是解决上述议题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6.
张蒙蒙 《大观周刊》2012,(47):69-69,68
作为一名基层政法干警,通过学习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法官职业道德以及法官行为规范,并参加由最高人民法院组织的知识竞赛,我对政法干警的核心价值观、法官职业道德以及法官行为规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浅入深的过程,这也为我以后的工作生涯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导向,在我内心深处形成了“厚德立身、明法至公、居衡而正、至中而盛”的法治精神。.以“忠诚、为民、公正、廉洁”为主要内容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政法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政法干警应有的政治本色、宗旨理念、价值追求和基本操守。  相似文献   

17.
卢维英 《今传媒》2012,(4):25-27
社会主义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是对我国政法队伍建设探索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是政法队伍建设的思想指南。当前,在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复杂利益诉求的交织下,社会主义政法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凝练和培育具有鲜明特色、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政法核心价值观。正确认识与理解政法核心价值观,对广大政法干警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法治专业报作为党领导的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促进依法治国进程为己任的专业媒体,承担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  相似文献   

19.
现代中国目前处于一个“转型期”之中,我们每个人都被时代裹挟前进着,其实被裹挟的不仅仅是人,还有为人服务的制度、文化等。当然法治也避免不了,从它诞生似乎就充满着困境,并突围着。本文以冯象先生的《政法笔记》作为探讨文本,主要通过“意识形态与法治、政治婢女与法律”的“浅描”展示现代法治的困境及其突围。  相似文献   

20.
孙福会 《新闻战线》2022,(14):41-44
人民公安报守正创新,融会贯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丰富内涵,以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为契机,重塑“策、采、编、发、馈”流程机制,聚合全媒体资源,上接创新理论“天线”,下接基层实践“地气”,策划推出了一系列文字、图片、短视频、H5、海报、动漫等作品,全网总传播量超过182亿次,在全社会引发强烈反响,有力增强了全警和社会各界人民群众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有力提升了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