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冬奥会是在我国重要历史节点举办的重大标志性活动,其承载的意义远超体育比赛本身.本文以"跳出奥运看国运"的宏观视角、"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中观视角、"观察细节看变化"的微观视角,分析北京冬奥会报道的角度和思路,以期为重大主题活动新闻报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国内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践行了“体育强则中国强”的理念,也为弘扬中国文化、传播中国声音作出了贡献。体育赛事解说是传播体育文化、弘扬奥运精神的重要窗口。在技术赋能下,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体育赛事解说风格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在数字化传播语境下,赛事解说的内容体系不断嬗变,丰富的话语表达、多角度的话题选择、独特的解说风格呈现出新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3.
彭瀚翔  刘英杰 《视听》2022,(4):170-172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作为大型事件之一,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许多媒体通过短视频的形式从体育建筑、中国夺冠历史到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体育强国的访谈、中国传统文化与体育运动的融合等角度,对北京冬奥会进行重点宣传.短视频建构了冬奥会中的国家形象,并促成了国家形象的媒介奇观化,唤醒了观众的集体记忆,增强了观众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4.
迟强 《东南传播》2010,(7):131-133
本论文将广告视觉文化纳入消费社会这一语境下进行研究,从不同视角对广告视觉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隐患给予关注和思考。从政治经济学视角来看,广告视觉文化成为商品拜物教的布道者;从符号学视角来看,广告视觉符号在日益丰盈繁杂的同时,日益显现出自身的价值危机;从社会学视角来看,透过广告文本对"文化平等"与"文化民主"的制造表象,社会文化的深层次隐忧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5.
任怡燃 《视听》2022,(4):173-175
第24届冬季奥运会是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传递性、参与性和仪式性的大型活动.此次冬奥会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带来了融合冬奥会和非遗文化空间、融合媒介和人以及文化的新的传播情境,并赋予非遗这种中国传统文化以新的文化意义.因此,河北省在非遗传播策略上,既要关注冬奥会与本地文化环境的结合,实现文化空间的还原和拓展,又要深...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体育经济与体育传媒、体育宣传与传播文化、奥运精神与记者修养三个方面论述体育传媒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强调体育传媒要立足本土,做好宣传,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呐喊助威.  相似文献   

7.
白芸 《新闻世界》2010,(6):75-76
温哥华冬奥会的结束,标志着中国体育电视在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报道理念上,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从采访包括对传统采访与现今采访的思考和理解;央视对于建立"采访体系"的阶段性努力;新采访体系的形成;三位一体采访体系的理想模式以及对新的大赛采访体系的展望等方面,分析和阐释了新采访体系的建立对中国电视体育报道的深远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对于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教育的探讨多集中于体育教育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本文从媒介融合的视角出发,结合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特点,提出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应该整合校园媒体、加大体育知识宣传力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树立大学生体育创新意识;利用现代化传播技术进行体育文化交往、建设体育文化"软"环境;利用电子体育竞技平台、提升体育科技技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等途径。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对于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教育的探讨多集中于体育教育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本文从媒介融合的视角出发,结合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特点,提出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应该整合校园媒体、加大体育知识宣传力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树立大学生体育创新意识;利用现代化传播技术进行体育文化交往、建设体育文化"软"环境;利用电子体育竞技平台、提升体育科技技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等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体育文化,自在秦汉时期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繁荣阶段之后,经过魏晋南北朝的一段徘徊和沉寂,到了唐宋时期又出现r我国古代体育文化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鼎盛繁荣时期.本文将主要从唐代体育文化繁荣发展的原因、唐代体育文化发展的特征与形式等几个方面,对唐代体育文化进行某些特定视角的探析,以期找寻出一些那个极度繁荣的强大王朝时期在体育文化发展的某些隐藏于历史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面对着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西强东弱"的国际话语格局,北京冬奥会是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绝佳契机.本文基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对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的文化符号进行分析,对于如何更好地运用中国元素、升华符号价值、赢得更广泛的文化认同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特别是奥运会这样的大型体育赛事,在振奋精神、传播信息和传递正能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北京冬奥会是媒体进行融媒体改革后的又一次重要实践,事实证明,各传播矩阵合作,多种方式呈现,让冬奥会报道更加生动全面。体育不会落幕,运动永不止步,更多融媒体的报道实践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让每一位受众感受体育的魅力,体会情感的共振。  相似文献   

13.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传播作为我国对外传播的成功案例,在广电融合传播与内容创作上都有全新突破。内容上以现代视角完成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诠释,也展现出世界性的宽广包容,中国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带来了新奇的视觉观感,环节设计表达了东道主对宾客的热情,节目具有鲜明的网感。这些内容通过电视与网络媒介创造出的共享空间,实现全球受众同“在场”,形成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使国内外受众达成对于中国文化形象与奥林匹克体育观的双重认同。通过广电融合传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世界声音唱响了中国故事,也标志着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选手谷爱凌为个案,基于341篇新闻媒体报道和11980条新浪微博评论的词义共现网络分析,采用文本分析法从自塑和他塑两种视角解读其媒介形象,为新时代中国女性运动员媒介形象建构提供策略参考。研究认为:谷爱凌的自塑形象是独立自律的成功女性运动榜样,具体建构路径包括专业竞技领域的性别平权、从原生家庭汲取女性鼓励、拥抱商业并重新定义美与时尚以及主动进行女性体育发展的议题设置;谷爱凌的他塑形象是友善、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体育形象大使,具体表现为热爱并传播中国文化,传递传播关爱队友、尊重对手、挑战极限等奥林匹克精神,并在社交媒体平台与Z世代粉丝平等友好互动。由此提出新时代中国女性运动员的媒介形象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日益临近和冬季运动项目的大范围推广,花样滑冰体育赛事的播出频率也逐渐提高,花样滑冰电视体育解说在花样滑冰赛事转播和体育文化传播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关于花样滑冰电视体育解说的研究也逐步展开。本文通过录像分析法、录像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CCTV5近四届冬奥会的花样滑冰电视体育解说进行研究,发现我国花样滑冰电视体育解说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我国花样滑冰电视体育解说未来发展提出以下建议。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对未来我国花样滑冰电视体育解说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正>冰球是冬奥会最具看点的竞技球类项目之一,同时也是最早列入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比赛项目。1920年4月20至30日,瑞士、比利时、法国、加拿大、美国、瑞典、捷克斯洛伐克等七个国家运动员参加了在比利时安特卫普举行的第七届奥运会冰球比赛。本次比赛和1924年在法国夏蒙尼举办的第一届冬季奥运会都极大地推动了冰球在世界范围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家深耕思想文化领域的党媒,光明日报把牢导向、以我为主,突出思想、深度融合、质量优先,讲活故事,精准传播,在北京冬奥会的报道中形成了高潮迭起、特色鲜明的报道格局,全方位展现新时代中华体育健儿的风采,将冬奥会体育报道上升为一项立心铸魂的文化事业,充分彰显主流媒体建设成果,经受住了激烈新闻竞争和严峻疫情挑战的双重考验。  相似文献   

18.
每次报道冬奥会,有两个细节届届如此:其一,我出生于2月份,与冬奥会比赛时间“不谋而合”。从1980年首届冬奥会起,每次冬奥会期间,都要过一次生日。其二,每次采访时,我腕上的手表始终都按照“北京时间”运行,就怕超过后方编辑部的规定截稿时间。4年一届的冬奥会对选手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表现机会;对观众来说,是集中目睹全球体坛明星风采的良机;对记者来说,是一场新闻大战。体育记者既为能够采访冬奥会而自豪,也必须承受难以忍受的工作负荷和精神压力。要在类似冬奥会的大型体育赛事新闻战中有所收获,我认为细节至关重要。赛前抓细节,准确前…  相似文献   

19.
正CCTV-5频道晋级之路众所周知,2010年是体育频道的大赛年,冬奥会、世界杯、亚运会这三件体坛盛事将聚焦国人目光。年初温哥华冬奥会的收视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观众在收看花样滑冰、短道速滑、冰壶等精品赛事的同时,也  相似文献   

20.
央视对第21届温哥华冬奥会进行了全程直播和转播,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让观众享受了一场视听盛宴。本文从节目安排、报道队伍、报道视角以及媒体联动的角度对央视此次冬奥会报道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