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网络微纪录片是基于新媒体网络且由全民生产的具有即时性、草根性、碎片化等特点的纪录片,其从制作到播出都与传统纪录片多有不同,而其发展速度更是惊人,短短数年间就将中国社会带入了全民纪录时代,其不仅在新媒体中风生水起,甚至开始向主流媒体回流.2015年8月,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南京电视台面向南京电视台、南京网络电视台、全国各视频网站及微信平台等推出了30集微纪录片《抗战》和40集微纪录片《战鹰》,每集虽然只有短短3分钟左右,但高水准的制作获得了大众好评.  相似文献   

2.
赵丽维  李明扬 《传媒》2021,(1):34-36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微纪录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原创短视频内容平台二更的系列微纪录片,坚持以社会主流价值为导向,关注小人物、透视大社会,通过制作有温度的内容,传播深入人心的普适价值观,赢得了观众的认同和喜爱.二更通过整合全网传播矩阵,用公益微纪录片撬动主流媒体资源,打造全媒体传播体系,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形成,由此探索出微纪录片持续发展的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微纪录片是"微时代"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主要运用非虚构的创作手法,将碎片化的素材用数字技术制作成风格简约、主题明确、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短小纪录片。系列微纪录片《城殇》在内容创作和艺术表达方面,呈现出与普通纪录片所不同的特色。在新媒体时代,其创作与传播对历史记忆的建构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也为今后的微纪录片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巍 《声屏世界》2014,(12):45-46
<正>纪录片是人们获取知识与信息、体悟人性与人生以及反映社会与时代变革的重要载体。近几年来,我国的纪录片制作在曲折中不断向前推进,制作水平不断提升,播出后的收视率也普遍提高,可以说在制作与播出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诸如题材狭窄、创作观念陈旧以及市场不规范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势必会影响中国纪录片今后的发展。中国纪录片现状问题探析从整体上来看,中国纪录片存在很多不足,如在纪录片的题材选择方面视野不够广阔,不能满足当前许多国际  相似文献   

5.
田征 《新闻前哨》2022,(21):79-80
在新时期,纪录片制作越来越体现出消费文化的特征,呈现出符合消费、粉丝经济等消费方式,表现为类别跨界、类型混搭、设计故事、定制内容、纪实概念泛化等特点,经众筹、风投等方式加速了纪录片产业发展。本文探究基于消费语境下纪录片的文化转向情况,通过分析消费时代下纪录片的创作语境和特征,具体指明消费语境下纪录片制作文化转向实际情况,并探寻纪录片制作转向带来的文化后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媒体行业也迎来了一次更新的浪潮。尤其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新媒体行业快速发展,各种媒介开始进行多元化的交融。纪录片作为影视创作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其传播方式与创作方式也在发生改变。在这个大环境下微纪录片就诞生了。微纪录片依托其制作周期短、投资低、传播方式快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认可。所以微纪录片与新媒体技术两者相辅相成,扩大了彼此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纪录片拍摄设备发展和制作技术提高发展的同时,互联网也以快速的发展速度随时代而前进。借助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纪录片也有了很便捷的发布平台,从而使更多的纪录片作品得以进入大众的视野。纪录片在视频网站中的自由传播当然有其成功之处,但是由于拍摄和制作水平的不同使纪录片也呈现出相应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修小萍 《东南传播》2021,(12):119-12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日益提升,纪录片的发展与制作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同时,人们对创意纪录片也越来越关注,加强创意纪录片的制作水准也变得越来越迫切.本文阐述了什么是创意纪录片,如何进行创意纪录片的制作,并重点分析了在制作中应注意题材、人物的选择、加强视听语言设计的创作方法,以增强纪录片的生动性和可看性.  相似文献   

9.
胡郁婷曾铮 《视听》2016,(11):70-71
虚拟数字技术引入纪录片制作环节以来,在为纪录片带来全新的展现形式的同时,亦引发了关于"真实性"的论争。在数字时代,虚拟数字技术的应用为纪录片的发展带来了优势,有利于提升中国纪录片的质感与观赏性,以及相应的市场空间。本文着眼于中国数字纪录片的未来发展趋势,从发展优势、应用要求、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0.
刘彦玲 《视听》2021,(1):67-68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信息视频化程度的提高,短视频创作成为一种流行风潮.微纪录片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一种艺术形式,短小凝练,融合了短视频创作的特点,以小见大地再现真实生活.在短视频盛行的时代,微纪录片也要坚持推陈出新,迎合时代发展潮流.本文结合短视频与微纪录片的关系以及相互影响,探究短视频时代微纪录片的创作如何找到更...  相似文献   

11.
张闯 《新闻世界》2014,(4):265-266
电视纪录片的属性与政治传播需求是息息相关的,电视纪录片需要在政治传播的引导下实现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控,无论是在题材选择上还是在制作过程中,电视纪录片与政治传播的联系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2.
谭晓云 《青年记者》2020,(11):77-78
新媒体纪录片的传播主体策略(一)多元化的制作模式电视纪录片以电视台的制作团队为主要制作模式,“制播分离”催生了多元化的制作模式.融媒体时代,聚集民营制作主体、新媒体平台与广播电视台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催生了联合制作、外购与委托承制三种纪录片主要制作模式,为纪录片产业提供更优质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地域性纪录片是地方电视台创作的主要节目类型,彰显着地方电视台的特色和节目制作水准。新媒体时代,随着播出媒介的平台日益宽广,全域化成为地域性纪录片走向市场,为更多受众接受的发展路径之一。本文重点以近年来国内部分地方电视台特别是河北保定电视台纪录片创作为个案,对地域性纪录片全域化处理的策略进行梳理总结。  相似文献   

14.
吴雨蓉 《传媒》2015,(12):64-66
2014年开始,PGC成为网络微纪录片生产的主导模式,由此网络微纪录片的发展从“全民纪录时代”进入到“后全民纪录时代”.节目来源的改变给网络微纪录片带来了全新的变化.本文将在描述“后全民纪录时代”现状的基础上从题材选择、创作语法、专业价值和社会意义几个方面对PGC网络微纪录片的特征与价值进行阐释,以期为网络微纪录片的发展留下实时性注解.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制作和传播方式需要进行改变,在当前新媒体发展环境下结合区域的发展特征来制定出新内容,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环境的推动,塑造良好的区域形象,有助于区域环境的传播。本文主要结合晋东南的区域形象塑造,对新媒体时代下区域形象塑造与传播方式进行了详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品牌战略化发展观点,有助于我国新媒体时代纪录片的制作,结合传播区域的主体化特点,通过多样化的传播渠道优化纪录片内容,提高纪录片的整体制作质量。  相似文献   

16.
刘震  余索 《新闻界》2013,(11):37-40
数字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纪录片创作的生态环境。除了传统的胶片及摄像机拍摄外,照相机等设备被越来越多地使用于纪录片制作之中。纪录片进入易拍、易编、易传的时代,但我们必须理性思考当下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现状以及逐步探索纪录片未来的发展道路。本文认为拍摄媒介的易获得性、大众参与的多元化以及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是纪录片实现易拍的重要条件,未来中国纪录片与新媒体的结合将更加紧密,纪录片的市场机制也将会逐步建成。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人人都可以成为传播主体的时代,出现了全民媒体、全程媒体、全息媒体等。微纪录片作为新媒体和互联网结合的一种新形态,传播能力较强,受到受众的喜爱。随着受众需求增加、评判能力提高,微纪录片要实现更好地发展,就必须加强内修外练,实现跨界融合。本文将分析全媒体视域下微纪录片的现状和特点,从选题角度、叙事创新、传播规律等方面着手,探讨微纪录片在借鉴传统纪录片优势的基础上如何实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纪录片是广播电视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纪录片的生产、制作及播出效果备受业界关注。纪录片生产制作能力成为业界衡量媒体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在今天大众传播时代逐渐向小众化、专业化迈进的过程中,纪录片的市场价值成为业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对于纪录片内容创新和市场化探索的研究已经蔚然成风。作者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将传播学、营销学理论、方法和纪录片的营销现状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阐述了纪录片营销创新对于纪录片市场做大做强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当前纪录片市场化过程中主要问题剖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认为做好纪录片营销是纪录片市场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并提出了做好市场分析、细分受众市场、增强销售能力等创新营销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纪录片     
金珠 《视听界》2007,(4):117-117
央视推出大型电视纪录片《香港十年》,台湾电视人制作纪录片纪念抗日战争爆发七十周年.  相似文献   

20.
文化形式的变迁和经济步伐的加快为全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助力,日益丰富的文化形式为记录片的传播带来更多的机遇,使微纪录片以一种更加自由的形式呈现出来。本文围绕全媒体时代微纪录片的文化传播价值、实施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强化策略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