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语义关系方面,本文将X、Y的语义关系分为"同义、近义、类义""反义、对义"两大类。在构式义方面,本文认为"没X没Y"否定X、Y所在的"自然语义场",概要来讲,当X、Y是同义、近义、类义关系时,"没X没Y"否定X、Y所指自然义场内部成员的存在;当X、Y是反义、对义关系时,"没X没Y"否定X、Y所指自然义场内部成员的分别。  相似文献   

2.
"X什么Y"构式有两种构成方式:一是X和Y为同一单音节行为动词,形成"V什么V"构式;二是由动宾式结构VN中间插入"什么"构成,形成"V什么N"构式。该构式可归结为拷贝式"话题—情态"构式,这是一种语用否定构式,其核心构式义为"否定",非核心义为"责备"和"提醒"。  相似文献   

3.
"X不X"正反问构式不是世界语言普遍使用的疑问结构类型,只有汉语及受汉语影响的部分亲邻语言才有,"X不X"正反问构式是一种源自汉语的独特句法结构。通过少数民族语言的跨语言比较,探询汉语"X不X"正反问句与周边语言接触的轨迹、影响,揭示汉语"X不X"正反问句的类型学特征。汉语"X不X"正反问构式在世界语言疑问句的大框架中应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以认知构式语法为理论基础,分析"让X飞"兼语的句法-语义特征。在句法上,X既是"让"的宾语,又是"飞"的主语;在语义上,因为"让"与"飞"的相互压制,"飞"具有了不同于普通义的构式义,通过分析语料可发现,兼语构式的四个成分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压制共存。  相似文献   

5.
"X什么Y"构式是指词或短语被"什么"离析所形成的表达否定性语义的结构式。最近几年,这种句式的研究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但不可否认,学术界在该句式的归属、句法结构的定性、结构意义的归纳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小的争议。  相似文献   

6.
"舌尖上的中国"表达的出现迅速引起了"舌尖上的X"流行语的形成。文章以认知构式语法为理论视角探讨了"舌尖上的X"构式形成的认知机制。研究表明:"舌尖上的中国"在多重压传机制下形成,并在高频使用中逐渐固化为心理构式;"舌尖上的X"是在用法事件中抽象出来的部分图式性构式,其完形义在一系列认知机制的作用下形成;该构式在多种构式的影响下具有独特的音位、句法、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7.
虽然网络新兴“成语”称名仍有争议,但“网络新成语”概念能体现与传统成语的联系与区别,是较为合适的概念。网络新成语中的替换类网络新成语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X言Y语”是其代表性构式。替换类网络新成语“X言Y语”较于原成语语义增值、语用扩充,原成语构式也对其在语音、功能结构、语义上施加影响。这符合替换类网络新成语与原成语关系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8.
从原型范畴的视角论述了英语双宾语动词,认为双宾语动词有三类:给予类、索取类和拒绝类.给予类双宾语动词处在基本层次,是原型.双宾语结构的典型成员“give sb.something”构成“X致使Y拥有Z”或“X成功转移Z至Y”的语义也是处在范畴的中心,而范畴的其他成员处在较边缘的位置.双宾语结构的语义同时受到内含词语和构式的双重压制,同构不同义是通过隐喻、转喻认知机制延伸出若干非原型性用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新词语会不断地涌现出来。"被自愿"、"被就业"等"被XX"新式短语在网络和报纸上频繁出现,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无奈与不满。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构式语法来分析"被XX"式短语,得出"被XX"是一个构式,有其丰富的构式义。  相似文献   

10.
以否定副词和动量词组成的"不数合"、"不数里"等句式,在《三国演义》中经常用在前后具有连续性或关联性的两个行为动作之间,充当主句的时间状语,具有体词谓语性质。"不数合"或"不数里"等结构的肯定式"V数合"或"V数里"补出了在否定式中没有出现的行为动词。否定式"V不数合"或"V不数里"的补语部分,有时出现趋向动词而成为"V不到数合"或"V不到数里"。"V不到数里"省略动词后的结构"不到数里",如"不到三里"和《战国策》中的"未至百里"结构相比,两者在表达时间的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别。"未至百里"这类结构被认为是时间短语叠合式"未VP之前"的源头之一,同样蕴含时间义的"不到三里"句式的产生则是汉语发展过程中,为适应情境表达的需要而不断丰富同义句式的一种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构式语法角度重新考察"谁说+X"结构,发现其独特的意义——表否定的语义及不满情绪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2.
Goldberg认为,构式是"形功配对体",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成语也不例外。Goldberg的一大研究成果在于全面挑战了"动词中心说",提出了"构式压制"和"动词与构式的互动关系"等观点,本文就在其构式语法一般研究程序的基础上研究含"救"四字成语,分析这类成语作为构式的存在理据,提炼其中心意义和用法,定位其句法框架和题元结构,并论述构式与动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对"不X不Y"和"没X没Y"格式的句法功能进行比较分析."不X不Y"和"没X没Y"在句中都可以作主语、谓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等句法成分.但是两者又有一些差异:"不X不Y"格式在句中主要作谓语和补语,其次是作定语和状语,作主语的情况很少.  相似文献   

14.
《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如”字平比句共有四种句法格式,即“X如Y”式、“XW如Y”式、“X如YW”式和“X如YZ”式。《杂剧》中的“如”字平比句经过新的规范和调整,呈现出较鲜明的过渡特点,既沿用了旧的句式,又有新的句式萌芽与发展。各个句式无论在结构形式还是在句法功能上都得到了扩展,从而形成新的“如”字平比句系统。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比较新旧"被"构式在形式和意义上的异同点,说明新"被"构式是与原构式各自平行发展的另一相关但不同的构式。在构式的形成过程中,词汇压制是暂时的,而主导的应是构式压制。新"被"构式形成和发展有其特定的修辞动因和语用动因。  相似文献   

16.
"A的A,B的B"对举格式是一种典型的对举构式。文章立足于此构式,从构式特点、话语功能以及其与相近并列格式"有的……,有的……"的比较三个方面对"A的A,B的B"对举构式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推动此类对举构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A了去了"是现代汉语口语中的一种常用构式,它除了表达性状形容词所代表的程度之深,听话人难以想象这个基本语义外,还具有表达夸张和感叹的功能。"A了去了"构式的存在具有理据性,它来源于"V了去了",继承了表示状态发生变化的特征,同时夸张的表达方式丰富了说话人的情感,使该构式有了感叹的意味,这赋予了"A了去了"构式独特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构式语法通常都是指的Goldberg的观点,认为影响语义意义的因素不仅有词汇,而且有更大的语言单位,即语法构式.一个句子不是一堆句子成分的堆砌,而是一个"完形"(陈香兰,认知语言学构式观,2009).在完形理论指导下,尝试将构式语法与翻译结合研究,对构式语法所界定的构式在英译汉过程中进行分析,在大胆尝试扩展构式语法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07年以来,"很X很XX"这种新兴语言结构迅速流行。本文以语言模因理论为依据,分析和探讨"很X很XX"结构模因的形成过程、语义关系以及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0.
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是电影版的"菲勒斯中心主义"颂歌.具有"俄狄浦斯"式家庭结构关系.<满城尽带黄金甲>作为当下流行文化的标本,展现隐藏的男权意识形态.显示出商业电影的男权文化本质.进而揭示大众流行文化中的男权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