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和生存的压力不断增大,社会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日益变得越来越复杂,现代人的心理问题也伴随而生。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大学生活和学习中面临着家庭、生活、学习和就业等各方面所带来的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探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预防和解决办法,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在大学教育过程中不能忽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地面对学习,面对生活,面对纷繁的社会。因此,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大学发展过程中具备现实价值的问题。本文首先论述了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实意义,然后分析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及成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对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生活环境的急剧变化,社会上的各种不良思想和风气,对当代大学生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不可避免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和困惑,如环境适应不良反应,人际关系紧张产生的心理障碍,性意识模糊产生的心理困惑,此外,还有在大学里生活、学习产生的挫折,对就业问题难以选择的难题等等。因此,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探讨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和成因、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学是学生从家庭的封闭环境走向社会的开放环境的重要过渡,在这过程当中,很多学生都会因为适应不了生活的变化而产生较大的困扰和烦恼。从大学生适应性能力的内涵和构成中分析大学生在新时期会产生的适应性问题及解决方法,培养大学生对于大学环境、社会环境及自身内心变化的适应性能力,让能力的培养提高对大学生学习生活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农村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一部分,其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农村大学生的大学适应指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从物质生活、校园生活及心理生活逐步适应大学生活。然而,农村大学生从农村来到大城市中的校园生活中却面临着角色知觉、角色冲突、角色紧张以及由此引起的角色差距,为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农村大学生应积极进行角色调适。  相似文献   

6.
由于种种原因,大学新生在完成个人角色转变以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主观幸福感较低。相关工作者应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的幸福感和焦虑水平进行干预,以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使大学新生更快地适应大学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7.
一些大学新生在入学初期,由于缺乏思想准备而感到不适应。表现出几种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失落心理;空虚、迷茫心理;自我意识失调等。针对以上心理问题,帮助大学新生逐步适应未来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适应新环境;规划好学习生活;谨慎演绎爱情童话;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明确指出要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和锻炼,大学二年级学生对自主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在提高能力的过程中出现了停滞不前的高原现象。项目组对180名大学二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英语自主学习情况、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满意度的调查,旨在发现提高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过程中的问题,寻找原因,分析高原现象产生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探索克服高原现象、提高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因角色转换、生活贫困、情感困惑、学习和就业压力过大、生理缺陷等,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心理问题.朋辈咨询、网络咨询、团体咨询、个体咨询、书信和电话咨询模式是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采用SCL-90和成人内-外控制量表,对由浙江林学院2006级入学学习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大学新生组成的实验组,以随机方式抽取的同期参加其它体育选项课教学的大学新生组成的对照组,分别进行了前测和后测。结果发现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教育对于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非常明显,但对于存在明显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则不明显。结论: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教育对普遍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