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音乐教育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和感染力,不仅能陶冶人们的情操,改善人们的心理品质,而且对促进人们的智力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我国古代把“礼”和“乐”并提,把音乐看作是向人们进行教育的工具。孔子(前551——前479)所说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明确地把“乐”列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在国外,古希腊时期就有了音乐教育,设立了琴弦学校。古代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把音乐推为教育的第一要目。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音乐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智力开发的重要教育内容。重视音乐教育,改革音乐教育,对我们培养“四化”人才有着重要意义。下面试从音乐与记忆、形象思维、身体发育、美育几方面略谈音乐教育对智力开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学堂乐歌是近代中国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一种新音乐形式。以此开展的音乐教育.成为中国近代新音乐教育标志的学堂乐歌教育。在效仿西方音乐文化的实践中,它开创了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发展的新局面。与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相比。以学堂乐歌教育为代表的新音乐教育在音乐创作手法与乐器使用、教学机构与科目西化、专业音乐教育家培养等“硬件方面”的发展更具时代性。对清末民初新音乐教育形式——学堂乐歌教育在产生与“硬件方面”创新之处的研究,影射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在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作用等“软件方面”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3.
杨静 《煤炭高等教育》2007,25(6):125-125
一、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民间乐传承方式的异同 从1927年中国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者萧友梅博士创办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所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机构--上海国立音乐院开始,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就沿袭了以"前苏联--德奥音乐体系"为主的西方音乐教育模式.即以西方音乐教育为范本,用标准化、规范化、学究等级的教育手段,建构了一个"普遍性知识"的传播和传承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高霏 《教学与管理》2002,(10):56-57
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和智力开发的重要手段。人们很早就懂得以艺术手段作为教育人的工具。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曾认为,音乐有潜移默化和美化心灵的作用,他主张儿童都应学音乐。我国古代总是把“礼和乐”并提,并且很早就有“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观点,把音乐看作是对人们教育的工具。孔子所说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明确地把“乐”列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可见,音乐教育在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以下从几个方面谈谈中小学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5.
日本鼓励对儿童进行民族古代音乐教育由大约650名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师组成的“日本古代音乐教育促进会”成立及由该会倡导的“学校音乐教育要吸收日本古代音乐运动”从开始至今已经过去6年了。在这6年中,文部省颁布的《学习指导要领》也已经过修改,其中明确规...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总是把“礼”和“乐”并提,并且很早就有“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观点,把音乐看作是向人们进行教育的工具。时至今日,人们对音乐的教化作用看得更清、更重,把基础教育中的小学音乐教育提升到了“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的高度,音乐教育受到了越  相似文献   

7.
由大约650名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师组成的“日本古代音乐教育促进会”成立及由该会倡导的“学校音乐教育要吸收日本古代音乐运动”从开始至今已经过去6年了。在这6年中,文部省颁布的《学习指导要领》也已经  相似文献   

8.
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和智力开发的重要手段。人们很早就懂得以艺术手段作为教育人的工具。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曾认为,音乐有潜移默化和美化心灵的作用,他主张儿童都应学音乐。我国古代总是把“礼和乐”并提,并且很早就有“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观点,把音乐看作是对人们教育的工具。孔子所说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明确地把“乐”列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可见,音乐教育在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以下从几个方面谈谈中小学音乐教育。应具备怎样的素质才算是合格的音乐教师?现在,在这方面存在一个误区。首先,…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的音乐教育开始受到政府和全社会的重视,1986年内先后成立了由中国音协倡建的音乐教育委员会和高校音乐教育学会。是年底,全国性的“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在广州召开,盛况空前。各地城市的音乐幼儿园和音乐小学纷纷建立,在职或退休音乐工作者利用业余和闲暇收徒办班等形式也开始得到许可和鼓励。音乐教育开始进入家庭,少年、幼儿中出现了“音乐热”。抽样调查表明,广州市幼儿和儿童学钢琴、小提琴的人数比两年前增加了十倍;  相似文献   

10.
人类出现必有残疾人伴生,盲人是残疾类别中尤为痛苦的弱势社群,却因听音辨乐的自然优势,能得天独厚地融入大千世界。中国最早的残疾人专业教育正从盲人音乐教育发轫,“上三代”是“官办”盲人音乐的发达时期。先秦以降,礼崩乐坏,官方瞽目乐师体制停废,官办盲人音乐教育机构无存。延至晚清,盲乐人更多转入并存续于民间,他们是华夏古乐文化一脉相传的承继光大者。但,中国古代的盲人音乐教育与近代特殊教育仍有时代差别,它只是制度化特殊教育的前奏曲目和古典形态。古代盲人音乐教育的近代转型,是古今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结果,带来中国特殊音乐教育与时俱进的丰沛内容和无限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音乐艺术不能直接改造社会,但可通过对人们意识的教育,进而改造社会。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向弟子传授“六艺”时,把音乐教育列为第二重要地位,并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12.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洋音乐和亚洲各国音乐的不断涌入,在我国的近代音乐史中出现了一个在中国音乐史中从未出现过的名词“学堂乐歌”。伴随着“学堂乐歌”的兴起和发展,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从封建社会的传统的师徒传承的非正规形式进入到了正式的学校音乐教育。与此同时,我国的音乐创作也随着“学堂乐歌”的出现而有了质的飞跃。对我国近代音乐教育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顺应时代的发展,中美两国近十年来对艺术(音乐)课程标准都进行了相应的更新。由于教育管理体制以及教育现状的不同,两国在课程标准编制模式以及推行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基于国内教育实际情况的考量,中美两国分别选择了“分段式”和“一贯制”的编制模式。由中央统一管理的教育体制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而美国课程标准的推行则建立在各州自愿使用的基础之上。两国课程标准中对艺术素养、艺术学习过程、课程综合理念都有所重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及构建综合型课程的追求。为落实课程理念与框架,两国均提出了逆向设计法则,且突出了当前音乐教育改革对“以美育人”观念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已成为当前普教界的中心议题 ,而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从孔子为学生制订的教学内容“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到古希腊雅典、斯巴达的教育 ,都把音乐列为必修科目。现代教育制度建立以后 ,音乐一直作为学校教育的课程之一。今天 ,对人的教育是由社会、家庭、学校这一网络体系完成的 ,但对青少年来说 ,学校教育是一块主阵地 ,应该说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大背景下 ,学校教育工作除了传授知识技能之外 ,重要的就是培养人 ,培养人的内心世界 ,音乐教育则是塑造人类“灵魂”的…  相似文献   

15.
裴东 《教学研究》2004,(5):432-434
音乐教育一般指学校音乐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可分为专业音乐教育和普通音乐教育,前者可叫做高等音乐教育,后者则称为中小学音乐教育.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培养其良好气质修养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美国音乐教育家穆塞尔曾指出,在普通学校传统的回归中,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欣赏而进行的教育.他认为,“音乐欣赏课可以说是音乐教育中,设法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所以,音乐教育必须建立在音乐欣赏上.欣赏提供了动力,音乐教育的目的只能是培养更好、更深的欣赏力.“[1]……  相似文献   

16.
中国女性教育的跨世纪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没有女校,但有女学的女性教育传统 与19世纪中期开始的近代相比,中国处于古代封建社会形态的历史要长得多。在那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没有专门的女性教育机构,但是以女性为对象的广义的女学却相当发达。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念提倡“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女子无才便是德”等,形成了不利于女性学校教育发展的客观环境和主观认识,同时也形成了严格约束女性,对女性进行教化的社会规范与网络。没有女校,但有女学是中国近代以前女性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 由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女性学校教育的发展常常是在传统势力较为薄弱的地区或  相似文献   

17.
音乐,作为满足人类听觉审美需求的艺术形式,一直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博得人们的尊重和喜爱。它具有净化人类心灵、陶冶人类情操、鼓舞人类志气、丰富人类生活的巨大潜能,不仅证明了音乐自身的价值,而且也造就了一个高贵而神圣的事业,那就是音乐教育事业。美国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规定:获得学士学位所修满的360学分中必须有72学分是普通音乐或其他艺术理论的课程。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他教授的课程里就有“乐”,“乐”在今天看来就是美学教育,通过音乐教育来实现“仁”。我国的国家教育部门曾专门召开会议特别强调音乐教育对校园文化的…  相似文献   

18.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和终身性的内容。在人的素质发展中 ,在精神心灵的培育中 ,音乐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的、必要的、重要的内容。中外哲人各有一句名言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人的身体在于体育 ,人的心灵在于音乐。”这些话反映了人们对音乐的理性与实践的深刻认识。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大纲提出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提高民族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作用。”这说明在全面发展教育中 ,在素质教育中 ,是不可忽视美育和音乐的。在学校教育中 ,音乐…  相似文献   

19.
在先秦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形成了儒、道两家重要的哲学和教育思想,其中"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不仅构成了先秦教育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对后世的音乐教育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当今音乐教育要想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必须立足于中国传统乐教思想的基础之上。文章旨在重新审视古代乐教思想中"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并从中吸取精华,寻找其在当代音乐教育的运用及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当代音乐教育的历史回顾1952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第一个中学、小学、幼儿园《暂行规程》明确提出“实施德育、智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教育”。美育的实施伴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潮,学校音乐教育主要通过民间音乐和革命歌曲,以群众歌咏与合唱活动等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前苏联的音乐和音乐教育理论的传播,对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可以看出这一阶段的学校音乐教育和新生的共和国一样,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