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支点。古希腊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_点,我可以把整个地球撬起来。”这话听起来有意思,问题的关键在于_这个支点怎么给,给在什么位置最_省力、最方便。我们歌唱中的支点_通常是指气息的依托、支持。同样也存在一个位置问题,支点给对-了,事半功倍,声音既饱满又轻松;-支点给错了位置,则会弄得费力不-讨好。正确的支点位置应该立在横,隔膜处,它是由歌唱时横隔膜及两肋向外的扩张与小腹的往里“兜”-之间的对抗所形成的。这种气息的。支托是整个歌唱系统中的动力所,在。为此,要把握声带闭合点与共鸣…  相似文献   

2.
郭鲁新 《考试周刊》2011,(44):44-45
歌唱者悦耳的声音是建立在良好的气息运用基础之上的。呼吸活动是歌唱训练诸多问题中首先应引起重视的问题。呼吸要有准备、有计划、有节制。歌唱中的气息运通过要合理的、有意识的呼吸活动去调控。  相似文献   

3.
呼吸在声乐演唱中是极为重要的,正确的呼吸是歌唱艺术的一个重要因素。意大利美声学派有这样的说法:“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和动力,谁懂得呼吸谁就懂得歌唱。”对于声音是否圆润柔美,能否运用自如,声音是否具有穿透力,声区是否统一,音准是否完美,节奏是否准确,这些都取决与歌唱者的正确呼吸。  相似文献   

4.
歌唱训练可否用统一的标准方法?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曾对歌唱方法有过这样的论述:“有多少歌唱者就有多少种歌唱方法,对这位歌唱者所采用的歌唱方法,在另一位歌唱者有可能就完全无效。”  相似文献   

5.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 ,是源动力。古今中外的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都非常重视歌唱的呼吸问题。如我国唐人段安节在《乐府杂录》中就有“善歌者 ,必先调其气 ,氤氲自脐间出 ,至喉乃噫其词 ,即分抗坠之音 ,即得其术 ,即可至遏云响谷之妙也”的论述。有的歌唱家说“歌唱艺术就是呼吸的艺术”。世界著名歌唱家长鲁索也曾说过“一个歌唱者是否踏上成功之路 ,首先要看他对于呼吸器官的操纵和运用是否建立了坚固的基础”。如上所述不胜枚举 ,都说明了一点 :声乐艺术是运用气吸的艺术。然而 ,仅有气还不能完全表达一首歌或一部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丰富内…  相似文献   

6.
“用你的心儿去歌唱”。这句话是德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汉姆波尔说的。“如果有人问我歌唱艺术的含义是什么,我不会从声音技巧的角度去说明。我要说明那乃是感动听众的才能。如果歌唱者仅仅是把音给唱出来了,那么充其量不过是一位技工匠人而已”。  相似文献   

7.
歌唱者要想使自己的歌唱声音保持圆润、通畅、音色优美,就必须首先协调好喉头的位置,有了正确的喉头位置,就会拥有所需要的美好的声音与歌唱共鸣。本文阐述的是正确的喉头位置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及如何做到正确的喉头位置,以及在歌唱中喉头位置与气息、声带间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8.
高红 《华章》2012,(35)
气息既是生命的动力,也是歌唱的动力和支柱,是声乐学习者必须掌握的一门技巧.歌唱者的声音只有建立在正确的气息上才能悦耳动听.失去了气息的支持,就谈不上歌唱的发声、共鸣、吐字、音色等等,歌唱艺术也就不存在.初学声乐者务必要把掌握正确的呼吸放在首要位置.本文就初学声乐者如何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作一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如何才能把一首歌曲唱好呢,这是每一个歌唱者不断探讨与研究的问题。由于每个人的艺术品味、美学观点、歌唱习惯有所不同,因此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必然存在着差别。我想就一般情况,简单地谈一下,供大家参考。一、要进行正确的美声训练意大利著名声乐大师吉诺·贝基来我国讲学时,简明扼要的指出美声法的三个基本  相似文献   

10.
佟琳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11):86-88
气息为声音之本,同时呼吸也是歌唱的原动力。通俗演唱者在演唱时离不开气息的运用和支持,但在通俗演唱中气息又存在一种很独特的运用方式。通过对发声练习曲的研究能够逐步提高歌唱者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歌唱状态,使歌唱发声的技术成为歌唱表现的有力手段,为达到声情并茂服务。  相似文献   

11.
歌唱中存在的音准偏差(也称之为跑调),会给歌唱者及听众带来很大的困扰。在歌唱教学中,教师要为歌唱者营造良好的歌唱氛围;歌唱者要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加强正确的歌唱气息对抗力训练,并锻炼和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切实解决好这一歌唱中存在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在声乐学习中,许多歌唱者,特别是初学者往往会出现声音发虚、音量小、喉咙紧、气息浅等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学会叹气是一大有效途径,即用叹气的方法练习歌唱,以获得通、松、亮、圆的美妙声音。  相似文献   

13.
在歌唱的过程中,情感表现歌唱者的思想,技巧是手段,歌唱者的声音只是感情的载体,而表达情感才是歌唱之“本”。只有声音与情感的有效结合,才能创造完美的音乐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4.
小学音乐课应从把握音准、节奏和气息入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丽 《现代教学》2013,(3):58-59
歌唱其实是一种运动,它同任何运动一样,都需要基于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能够以最自然、最舒展、最美的声音去表达内心的感受,是进一步表情达意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只有当学生能准确歌唱时,他们才能充满自信地生动歌唱。只有当学生能大胆、生动地歌唱时,他们才能享受到歌唱的美妙和快乐,他们才能由歌唱走进音乐的殿堂。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我也常发现歌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生的“音准”问题——全部齐声演唱时,总能听到个别低八度或是没有找到音高的不和谐声音,当独唱时,学生往往也会因为不够自信,导致音偏高或者偏低;学生的“节奏”问题——对于节奏感不强的学生,他们听伴奏的能力会比较弱,通常都是自己演唱自己的,而不跟随音乐节奏;学生的“气息”问题——部分学生不会运用气息歌唱,盲目追求自己个人的音量,导致声音过大而嘈杂。因此,小学音乐课应从引导学生把握音准、节奏和气息入手。  相似文献   

15.
歌唱艺术是通过声音感染人、打动人,如果一个人在歌唱中心理有障碍,唱出的声音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所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每一位歌唱者取得成功的保证,也是一位歌唱者必须具备的.歌唱者的心理培养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克服主观片面性和保守性,这样遇到困难容易克服,技巧方法容易掌握,学习进步快,心情就高兴,便会出现良性循环的好效果.其次,歌唱的方法应该是科学的、正确的.方法科学、正确,歌声就优美动听,只要感到声音优美,心情自然就更轻松、愉快,良好的歌唱心理便能得到建立和巩固.  相似文献   

16.
咽壁训练是建立在科学的自然的歌唱呼吸技术上,是歌唱时弹性呼吸作用于腔体放松后形成的一种状态,咽壁训练的目的是提高歌者演唱时声音在支点,同时使我们的声音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力度,本文将叙述如何通过有效训练,能让歌唱者可以获得更“美”的声音.  相似文献   

17.
“咽音”是一种传统意大利歌唱方法,是声乐家们用它来区别、分辨歌唱嗓音训练时,以一种特殊的方法,通过人体独特的发音机能,发出的具有明显音响特征和别具嗓音色彩的一种声音。所以,“咽音”不仅是个专业术语,而且它还包括着一个与众不同的练习手段和一个奇特的潜在声音形象。“咽音”发声技术法,30年代由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鲍那维塔带来中国并传授给我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嗓音研究专家林俊卿博士。50年代末期,在上海以林俊卿博士为核心的上海声乐研究所使文艺界里掀起过一段学习“咽音”的热潮。我国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艺术嗓音专家…  相似文献   

18.
歌唱的效果如何,取决于歌唱方法是否科学、正确。我国著名声乐艺术教育家沈湘教授指出:"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气息的调整与控制在歌唱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只有使学生学会正确地调整、运用气息,他们才有可能唱出圆润动听且富有感情色彩的歌声。一、气息运用的基本要求1.音量方面。(1)控制强音时气息的运用。唱强音时,气息既要雄浑有力,使声音能产生充分的共鸣,又要使气息在歌唱的腔体内具有回旋的余地,以达到丰富、适度的声音效果。  相似文献   

19.
徐珍红 《鄂州大学学报》2010,17(1):65-67,75
中国歌唱者中有一部分声音尖细、清脆的适合民族唱法的歌唱者。有一部分声音浑厚、共鸣极强的适合美声唱法的歌唱者,然而绝大多数歌唱者的嗓音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要适应绝大多数歌唱者的“民美”嗓音,“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交融式教学”的研究在我国声乐教学领域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最大的区别就在咬字位置和共鸣腔体的应用上,因此.在“民美”唱法教学中除改变咬字位置外,更多的要从共鸣的角度来协调统一。巴巴罗一帕里,玛米夫人①的《嗓音共鸣》提出:人的全身是嗓音的音板,在良好的歌唱中,人的全身是一个复杂的嗓音共鸣腔,接受并传达发自声带而传向四周的振动。“民美”唱法的声音就是这样一个“全共鸣”的声音。  相似文献   

20.
声乐又是一门感知的艺术,它本身具有抽象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弊病,而这些弊病又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歌唱能力的发展。为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纠正和解决的方法。 一、歌唱的姿势 歌唱的姿势是声乐演唱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才能使歌唱器官各部分组织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歌唱姿势。如果忽视了正确歌唱姿势的培养,就容易养成一些不良的歌唱习惯。例如,过于低头会压迫喉咽腔,使之难以发出正确的声音;头抬过高,下颌(下巴)前伸,必然干扰喉结(甲状软骨)的稳定,发出的声音会“散而白”、无弹性;口歪和舌头僵硬,会影响声音的音色;端肩、歪脖,使得气息不深,呼吸支点上移;如果腹部前挺,又会破坏横隔膜对气息的控制能力,等等,这些都说明歌唱姿势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着发声器官的功能能否充分发挥。正确的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