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秦始皇从历史的角度上来说,功大于过,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但是,也应看到他‘焚书坑儒’对文化和知识分子的摧残……”在邯郸市赵都小学的一节校本课上,6年级的林思远同学正滔滔不绝地评价着从邯郸走出的历史名人——秦始皇。  相似文献   

2.
秦始皇在位37年,为了完善统一大业,执行法家学术思想,而锐意改革.但是,由于各诸侯国文字异形,语言有碍,故统一文字是第一要务,是重中之重.因此,秦始皇五次出巡,七次立石,最终以小篆为标准文字,第一次实现了文字统一.秦文字的统一促进与发展了秦国的伟大统一,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秦始皇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力强盛。秦始皇(羸政)亲政后,从公元前230年至221年,用了十年时间,消灭了韩、赵、魏、齐、楚、燕六国,统一了中国。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  相似文献   

4.
秦始皇生当中国封建社会由大分裂走向大统一的历史时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为政治决策服务,已经成为政治家们普遍的实践活动。回顾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和鼎新立制中若干重大政治决策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到史学对政治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它体现了秦始皇对历史鉴戒功用的自觉认识,更加直接地反映出史学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毛主席指出;“如果说,秦以前的一个时代是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那末,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就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地主阶级专政国家的建立,是当时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民群众长期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伟大祖国的统一史上,秦汉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是我国由封国统一制向郡县统一制进行大过渡的时期。而为这一过渡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则是秦始皇嬴政和汉高祖刘邦。 在研究秦皇汉祖对我国统一事业的贡献时,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考虑:何以由魄力很大的秦始皇所建立的秦王朝只存在了十五年,而在人们的印象中气魄远逊于秦始皇的刘邦却奠定了汉王朝四百年的基础?这就是本文讨论的中心。  相似文献   

7.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是秦王朝的开国皇帝。赢姓,赵氏,名政,是秦庄襄王之子。他出生在赵国的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公元前247年,秦王政在13岁时登王位。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开始亲自处理朝政,建立了第一个多民族国家。他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不仅创立了君主专制制度,使中国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并进入了中央集权的帝制时代,还在经济和思想方面形成了"车同轨,书同文"的局面,为以后各朝各代的封建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自古以来,从古至今,对秦始皇的评价问题一直众说纷纭。本文从秦始皇功与过两方面对秦始皇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8.
秦始皇“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乃秦国自孝公以来兼并扩张的结果,前后历时一百四十余年,有着长顺充分的准备,因而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如何巩固和建设这样一个领域广阔的封建统一国家?秦始皇缺乏思想和政策上的准备。他没有如同《吕氏春秋》那样对未来统一帝国的制度设施作出全盘的设想,加之秦始皇五十而逝,过早地剥夺了他总结统治经验的机会。这一切,不能不使秦始皇在秦王朝的巩固和建设上连连失误,酝成了二世而亡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9.
在《吕氏春秋》的研究中,有的论者认为,《吕氏春秋》是反对秦始皇的。例如,郭老在其《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一文中说,《吕氏春秋》与秦始皇,“无论在思想上与政见上,都完全立于两绝端”。笔者认为,《吕氏春秋》与秦始皇既有对立,也有相一致的地方。《吕氏春秋》宣传天下统一,以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这与秦始皇的思想政见是一致的。而统一天下之后,它主张对绝对君权加以限制,这又与秦始  相似文献   

10.
侯永国 《文教资料》2008,(30):84-86
秦始皇在其统治时期,颁布了一系列的婚姻法令,与统一六国、建立君主专制制度一样,秦始皇颁布的这些婚姻法令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奠定了两千多年专制王朝的基本婚姻制度.本文根据出土资料,结合历史文献,谈谈秦始皇整肃婚姻制度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课标解读]1.了解秦兼并六国、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探讨秦朝统一的意义,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了解秦朝时期的两项伟大工程——长城和灵渠。  相似文献   

12.
秦始皇"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乃秦国自孝公以来兼并扩张的结果,前后历时一百四十余年,有着长期而充分的准备,因而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如何巩固和建设这样一个领域广阔的封建统一国家?秦始皇缺乏思想和政策上的准备.他没有如同《吕氏春秋》那样对未来统一帝国的制度设施作出全盘的设想,加之秦始皇五十而逝,过早地剥夺了他总结统治经验的机会.这一切,不能不使秦始皇在秦王朝的巩固和建设上连连失误,酝成了二世而亡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3.
秦始皇巡游天下及其对后世旅游的影响叶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了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纷争的局面,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王朝.统一大业完成后,为了申张秦法、宣扬威德,为了考察军事和政务,也为了求神问仙.祭祀...  相似文献   

14.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对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贡献.在他统治期间,推行了一系列加强国家统一的措施,对其中的"焚书坑儒"的看法,笔者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一方面,要看到它的负面影响,即它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另一方面,要看到它造就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历史格局,为以后历代统治者所效仿.  相似文献   

15.
公元前二二一年,新兴地主阶级的杰出政治家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但是到了公元前二○九年,便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秦王朝很快便灭亡了。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民起义,使秦王朝二世而亡?两千多年来,反动统治阶级利用孔孟之徒的謬说歪曲成是由于秦始皇实行“暴政”。在批林批孔运动进一步深入开展的今天,正确认识秦王朝建立后面临的阶级矛盾,认识赵高篡权的性质及其阶级基础,对于了解秦汉之际的阶级斗争和儒法斗争,识破林彪反党集团的反革命狰狞面目,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它们取得统治权力以前和取得统治权力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它们是生气勃勃的,是革命者,是先进者,是真老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正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革命高潮时期。这一时期的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如韩非、秦始皇等,旗帜鲜明地推行法家路线,实行对奴隶主阶级的专政,“峭其法而严其刑”。他们对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孔孟之道进行了有力的批判斗争;对儒家的反革命活动,实行严厉的专政。秦始皇采用“焚书坑儒”的革命措施,沉重地打击了儒学和儒家反动派,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但是,封建社会是刚刚从奴隶社会产生出来的,它在经济、道德、精神各个方面不  相似文献   

17.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并灭六国,统一天下,这是我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秦始皇为了巩固封建主义中央政权,颁布了一系列加强统一的措施,统一度量衡是其中重要措施之一。这是秦王朝专制主义政权保障对劳动人民进行剥削的重要手段,也是秦政府对各级官吏,尤其是仓储官吏实行督责的重要手段。为此,秦始皇于全国统一之年专门颁发了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嵌刻在经过政府检定的标准度量衡器上,这就是我们平常称呼的“秦始皇二十六年诏版”。这篇诏文,史书不载,但从地下出土却甚早,隋时颜之推在其所著《颜氏家训》中,就记述隋文帝开皇二年长安民掘得秦时铁秤权,上镌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和秦二世元年诏书。宋以来的金石书著录了数十枚,新中国成立以后也出土了不少带有诏版的秦权量,东至山东,西至甘肃,北至内蒙、辽宁,南至江苏北部,  相似文献   

18.
秦俑军阵之谜徐卫民时常有人问,秦始皇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泥人泥马来陪葬?回答可以很简单,它实质上是秦始皇按照古代"事死如事生"的礼制要求设计的结果。秦始皇即位后,大部分精力和时间耗费于统一全国的战争,正因为他率领千军万马南征北战,才消灭了六国,统一了天...  相似文献   

19.
秦始皇是我国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急剧变革时期里一位新兴地主阶级的杰出的代表人物。他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结束诸侯割据的局面,大胆废除奴隶社会长期实行的分封制,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地主阶级专政的国家。他崇尚法家,反对儒家,主张革新,反对复古,是一个坚决打击反动奴隶主阶级搞复辟活动的厚今薄古专家。但是,两千年来,在我国历史上,凡是复古守旧的反动派,无不咒骂秦始皇。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也和历代行将灭亡的反动派一样,恶毒攻击秦始皇,把骂秦作为阴谋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一种反革命手段。因此,我们必须  相似文献   

20.
“四人帮”鼓吹“法家解放妇女,儒家迫害妇女”。果真如此吗?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在中国建立起第一个封建中央集权制的国家。为了宣扬统一帝国的德威,秦始皇先后五次巡游全国,并在峄山、泰山、琅、芝罘、东观、碣石和会稽等竖立七块刻石。从这些刻石铭文中不仅看到“除疑定法,成知所辟,方伯分职,诸治经易”以及“器械一量,同书文字”等鼓吹中央集权、统一法制的重要性,而且勒令对待妇女要进行“匡饬异俗”。这种对妇女要特殊进行必要的饬俗,突出的表现在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在会稽的刻石。刻石上明确规定:“饬省宣义,有死而嫁,倍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