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社会正在全面步入信息化社会,知识化信息社会和智能化信息社会的时代正在来临。信息社会的特点是,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已经由单一的技术拉动转向技术与内容共同推动。  相似文献   

2.
张品良 《网络传播》2005,(10):12-13
“当今世界正在向网络社会时代过渡,互联网正在创造一个特殊的、虚拟的社会空间,因此,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网络虚拟社会是历史和现实对构建和谐社会提出的新的挑战。社会发展越来越依靠网络传播的种种功能,社会对网络传播的利用、驾御、掌控能力已经与和谐社会的全面建构息息相关,互联网的出现绝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飞跃,它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既有形态。”  相似文献   

3.
通信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深入各行各业及家庭,切切实实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那么未来的十年会怎样发展?一、我们面临全球化的环境,信息化已成为各个行业的竞争力体现,一个数字化社会正在到来。信息社会和数字社会已经谈论很多年,今天真正开始到来。数字社会的本质是ICT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目前,互联网技术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互联网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影响到整个社会。档案工作是国家信息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已经从不同层面、多方位地利用互联网技术为自身建设服务,期望实现国家档案资源的有机整合和充分利用。如今,一种新的互联网技术——网格,越来越逼近我们的生活,它必将引起档案工作的时代变迁。  相似文献   

5.
当前新媒体技术和应用则正在以其创新之力持续不断地进动社会变迁进程。对于处于这个过程中的2011年,我们则可将其看作是新媒体发展历程中的一个过渡性节点。在这个节点上,新媒体传播之波,引起信息波涛汹涌;移动互联网社会之变,深入社会结构肌理。新兴传播形态,冲击社会结构2011年新媒体发展有何独特之处?笔者认为,2011年仍是从固定互联网迈向移动互联  相似文献   

6.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超媒体时代。媒体在社会生活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媒体社会地位的大大提高,在社会上享有极大的公信力,各国都会把媒体作为组织社会和动员社会的有效手段。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普及应用,以报纸和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正在经受日益严峻的冲击和挑战。据有关资料统计,截止到2013年6月,我国的互联网用户已达5.91亿,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互联网市场。  相似文献   

7.
我们今天感受的媒体融合是现代信息技术所推进的,信息传播的技术手段、功能结构和形态模式的界限改变。技术的发展推进着社会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我们今天在体验着互联网所有的技术性功能的同时,正在感受到它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的影响,感受着它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注入的巨大推动力量。互联网平台所承载的信息采集技术、信息导航技术,信息整合技术,信息诠释技术将把每个社会成员与人类的数字世界连接起来,从而推进每一个生命的能量与整个人类文明能量之间的沟通与交互。  相似文献   

8.
我们今天感受的媒体融合是现代信息技术所推进的,信息传播的技术手段、功能结构和形态模式的界限改变。技术的发展推进着社会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我们今天在体验着互联网所有的技术性功能的同时,正在感受到它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的影响.感受着它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注入的巨大推动力量。互联网平台所承载的信息采集技术、信息导航技术,信息整合技术,信息诠释技术将把每个社会成员与人类的数字世界连接起来.从而推进每一个生命的能量与整个人类文明能量之间的沟通与交互。  相似文献   

9.
匡文波 《传媒》2006,(3):40-41
互联网在中国的全面发展已经走过了12个春秋,已经渗透到了社会各个领域,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读书冶学不可缺少的工具.其实,互联网只是数字化新媒体的先锋成员,以3G技术为基础的手机媒体,以及建立在宽带网基础之上的网络电视正在改变着整个传媒业,正在创造下一个经济与社会奇迹.但是,新媒体在中国的发展迫切需要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与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世界》2020,(4):93-93
报告指出,媒体发展的驱动力从以内容为主转变为以内容和技术双轮驱动,技术和内容越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技术在媒体发展中的作用变得空前重要。科技作为生产力,与内容深度融合,正在推动内容生产关系变革。内容科技在为社会提供大规模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同时,正成为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1.
刘繁华 《新闻窗》2013,(6):41-41
在当前的信息化社会中,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社会传媒过程中,电视新闻作为表现形式丰富的重要信息获取介质,依然是人们获取外界信息不可缺少的介质。而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今天,要想让电视新闻发挥其应有的信息传播功能,就要电视新闻编辑们从编辑技巧出发,积极思考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人类正在步入信息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人类文明史上,物质、能量和信息一直是支撑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工业革命使人类在生产与利用物质和能量两种资源上取得了巨大成功,高效率、专业化的大生产推动着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化社会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实现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高效率、专业化、多样化和规模化。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13.
曹新虎 《军事记者》2006,(6):19-19,21
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方式。信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巨大动力,信息的获取和传输已成为信息社会迅速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数字化是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各种事物和指令转化为数字形式,能够方便地进行传输和控制。从通信到自动化操作,从传媒业发展到图书馆建设,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报刊的应用人类知识的传承,因记录载体的演变发展而越来越便利多元。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字报刊应运而生。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报刊内容的图像、文本、语言和数据库等多种媒体信息或指令进行加工和处理,…  相似文献   

14.
当下,移动互联网技术正处于高速发展期。移动互联网融合了移动通讯和互联网的技术与特质,目前,各种移动互联网应用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处于信息社会的现代人,在生活、学习和工作等各个方面都已经离不开移动互联网,其中微信已成为移动互联网最大的平台应用。青少年时期是人类成长过程中的一段重要时期,介于童年期与成年期之间,青少年对移动互联网的需求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应对办法,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爆炸已经将我们推入了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新特征的信息社会,数据爆炸性增长催生了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衍生物出现,如互联网金融等等,大数据已经不再只是研究实验室的研究课题,它们已经冲击着社会,并对商业实践产生颠覆性的影响。金融业作为传统行业之一,也感受到了地震,金融机构若不能紧随经济、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
在最近20多年里诞生并发展的互联网,造成了社会传播的极大震荡,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目前,在传媒领域,互联网以对信息的处理、存储、传递和互动的超凡能力成为具有颠覆能力的全新媒体。它正在改变媒介生态,传统的媒介生存空间和生存规则也必将随之调整,随之而来的,将是市场和利益的重新分配。  相似文献   

17.
目前,工业社会正在向信息社会过渡,传播环境发生着剧烈变迁.传统广告是工业社会的产物,身上带有不可消除的“原罪”,在信息环境下,传统广告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倒退.“连接”是互联网的基本要义,社交媒体的出现是互联网发展的分水岭,它将物的网络推进到人与人之间的网络,社交广告是基于社交网络的一种信息传播模式,与传统广告具有本质的区别.社交广告应在认知层面、关系层面和传播层面建构其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8.
社会媒体(Social Media)是一种在线交互媒体,具有广泛的用户参与性,允许用户在线交流、协作、发布、分享、传播信息,组成虚拟网络社区。近年来,社会媒体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从早期的论坛、博客、播客、维基到风头正劲的社交网站、微博,正在成为网络技术发展的热点和趋势,并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同时也给世界各国的社会秩序带来巨大冲击。因此,基于社会媒体的虚拟社会管理是一个新时代互联网大发展环境下政府面临的突出挑战。  相似文献   

19.
《兰台世界》2013,(S5):43-44
<正>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内网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通过物理隔离内网与外网,可有效阻止来自外网的非法入侵,防止内网信息泄露,从而保证内网信息的安全。为避免内网成为信息孤岛,内网需要同外网进行信息交换。本文详述了基于完全隔离的信息交换模式和基于网闸/光闸的信息交换模式,指出了优缺点,以及应用范围。一、物理隔离的必要性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网络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正在融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以因特网、内联网(以下简称内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已经成为了现实社会信息化和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的影响力正在超越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必须承担社会责任,主动净化网络环境.为网络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和政策氛围.回顾互联网10年发展历程.网站具有媒体和经济的双重属性.从媒体特性看,互联网的影响力正在超越传统媒体.数据显示,我国网民超过9400万.网民的比例很高.在大城市中已经达到40%.国民对互联网的依赖远胜于传统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