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元春,字友夏,明代湖广承天府竟陵县(今湖北省天门市)人。生于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卒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谭元春为中国古代的著名作家和文学理论家,明末竟陵文学流派的领导者和代表人物。万历四十二、四十三年间,谭元春与竟陵派另一个领导人物钟惺(1574—1624)评选唐诗,刊行了《唐诗归》三十六卷;评选隋以前诗,刊行了《古诗归》十五卷,  相似文献   

2.
《石巢传奇四种》作者阮大铖(1587-1646),字集之,号圆海,又号石巢、百子山樵、皖髯。安庆府怀宁(今安庆市)人。万历三十一年(1603)中举,万历四十四年(1616)中进士,官户科给事中。天启四年(1624)以谋迁吏科阴结魏忠贤,又惧东林党攻己,未满一月即请归。崇祯元年(1628)起光禄卿。崇祯二年(1629)阮大铖名在  相似文献   

3.
《北京档案》2011,(11):40-41
袁崇焕(1584-1630),字元素,号自如,广西梧州府藤县人,祖籍广东东莞。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在誓死保卫明朝抗击清军中军功卓著,崇祯三年(1630),被崇祯  相似文献   

4.
徐继畬(1795—1873),字健男,号松龛,山西五台县人,道光六年(1826年)丙戌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转御史,出守广西浔州府,升福建延建邵道,再迁广东按察使、福建布政使,二十六年擢福建巡抚。咸丰元年(1851年),因福州神光寺案去职。同治四年(1865年),以三品京堂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管理同文馆,八年告病归里。徐继畬作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任职福建期间,五阅寒暑,编著出版了著名的世界历史地理著作《瀛环志略》。对徐继畬的研究,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徐继畬任职期间留下的数百件奏折,大多保存在本馆,是徐继畬研究的重要史料。1995年,由本馆与山西省社科院等单位合作编辑出版了《徐继畬集》,其中第3册《奏折》共收录其奏折(折、片、单)540余件,但当时检索遗漏较多。今从馆藏档案中检出《徐继畬集》未收录奏折30余件,予以刊出,以供研究者利用。  相似文献   

5.
王永光,字有孚,河南省长垣县人,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年)中进士,初授中书舍人,累官至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系晚明时期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重臣.  相似文献   

6.
王永光(1561-1638),河南长垣人,字有孚,号射斗.明万历二十年进士,神宗时历官至南大理卿.光宗即位,升工部左侍郎署部事.天启年间,历官至兵部尚书,崇祯元年任户部尚书,后改吏部,崇祯四年致仕.  相似文献   

7.
张鹤鸣(1551—1635),字元平,号凤皋,晚号飘然翁,颍州(今安徽阜阳)人。万历十四年(1586年)通过会试,至二十年参加殿试成为进士。初授山东历城知县,天启元年(1621年)十月仕至兵部尚书。因误用辽东巡抚王化贞,导致明军在广宁溃败,于是辞官告归。天启六年二月,因魏忠贤荐,起用为南京工部尚书,十二月改为兵部尚书。后崇祯帝铲除阉党,张鹤鸣受到朝臣连续上章抨击,自求隐退,被诏加太子太保返乡。崇祯八年(1635年)正月,李自成部攻颍州,张鹤鸣组织抵抗,城陷被杀,年85岁。其家人六次受到封赠,而封赠诰敕原件在崇祯八年兵乱中焚毁。封赠诰敕的文本,多保存在其后人多次续修的《张氏族谱》(今存民国26年刻本)中,尚能构成比较完整的任职轨迹。这些诰敕文本,所载内容不仅与明代的封赠制度吻合,而且与(顺治)《颍州志》中的记载一致。兹按时间顺序依次辑录刊出,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
宋应星(1587~?),字长庚。江西奉新县人。明万历年间举人,曾任江西分宜教谕、福建汀州推官、安徽亳州知州等职。崇祯末年弃官回乡。生平崇尚实学,对封建士大夫轻视生产,深为不满,所以他在《天工开物·序》中,有所表达。  相似文献   

9.
福建朱美初于崇祯六年(1633)所刻的《坛经》,源自明代南华禅寺僧人泰仓在嘉靖十四年(1535)的刻本。这部《坛经》的发现,不仅是证实宗宝为光孝寺住持的重要证据,而且也是现存属于宗宝本版本谱系的最早本。德清校本属于它的流传本而形成宗宝本的又一系统。  相似文献   

10.
《新唐书·艺文志》,黄璞《闽中名士传》一卷。璞,原居侯官(今福建福州),后迁莆田(今属福建)。字绍山,一字德温,大顺三年(891)进士,官至崇文馆校书郎。昭宗时,杜门不仕。"黄巢兵入闽,  相似文献   

11.
王永光,字有孚,河南省长垣县人,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年)中进士,初授中书舍人,累官至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系晚明时期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重臣。他年逾古稀时,告老还乡,崇祯十一年七月寿终正寝。在其牌位入王氏祠堂时,崇祯皇帝亲赐“四朝元老”金匾并颁旨谕祭谕葬于长垣祖茔。天启六年八月,“南中鼓躁之变起”。朝廷遂起用王永光为南京兵部尚书并加为太子太保衔,命其前往平乱。王永光接旨后冒暑急驰,不到十天即抵任所。星夜听取汇报后,遂微服私访,查出并秘密逮捕了乱首杨善一伙,…  相似文献   

12.
<藏书纪事诗>7卷,清叶昌炽撰. 叶昌炽(1847-1917年)字鞠裳,晚号缘裻庐主人,江苏苏州人.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举人,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并兼国史馆、会典馆两职.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出任甘肃学政,升授五品翰林院侍讲.当时发现敦煌遗书,叶氏曾建议藩台将遗书及有关文物运到省城保管,未被采纳,致使大批文物流散于国外.后叶氏倦意官场,称病归乡里,著述终老.  相似文献   

13.
侯振龙 《历史档案》2019,(3):117-124
正明朝末年国势衰微,天启七年(1627)爆发的陕西农民起义拉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此时,后金接连侵入内地,牵制并消灭了大量明军主力。崇祯十六年(1643)十月十一日,李自成攻陷西安,并略定周边地区,"三秦无不望风归款"。(1)十二月,李自成散布山西的檄文中已有"嗟尔明朝,大数已终……止有晋燕,久困汤火,不忍坐视"(2)等语。第二年正月初一日,李自成建国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 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辽宁省档案馆合编的《中国明朝档案总汇》一书 ,近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现世所存明代档案之总集 ,所辑档案主要来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辽宁省档案馆所藏 ,共 10 1册 ,计 6千余万字。从第 1至 88册 ,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时间从洪武四年 (1371年 )至崇祯十七年 (16 4 4年 )。按文种分为三编 :第一编为折件类 ,计 35 34件 ,主要是兵部、礼部的题行稿、题稿、行稿、题本、奏本、启本、揭帖、咨呈、札付、禀文、契约、手札、行状、告示等 ;第二编为簿册类 ,计 113卷 ,主要是《武职选簿》;…  相似文献   

15.
沈津 《图书馆杂志》1989,8(6):56-57
明祟祯刻本阎红螺说礼《阎红螺说礼》三十三卷,明阎有章撰。崇祯九年(1630)刻本。四册。半页九行十八字,左右双边,白口,单鱼尾。题“古扬阎有章含卿辑并著男台生非台、晋生昭晋参较”。前有崇祯七年许遂序、九年阎有章自序。书藏美国芝加哥大学远东图书馆。有章,《扬州府志》无传。据许遂序,“今之善说礼者为阎红螺氏,红螺家世显曲台,声称籍甚,  相似文献   

16.
通俗文艺编辑凌濛初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他是明末有名的通俗小说家和通俗文艺编辑。他青壮年时期,在仕途、文场都不得意,便专心于刻书,编辑通俗读物。他18岁时补廪膳生。24岁时评《东坡禅喜集》,天启元年(1621)刻成《东坡山谷禅喜集》。48岁时编撰《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年,崇祯元年(1628)刻成。53岁时,编撰成《二刻拍案惊奇》。崇祯七年(1634)55岁时授上海县丞,从此步入仕途,专心做官,没有再做编辑工作,也没有什么创作。在上海做了8年官,63岁时擢徐州通判。第二年入何腾蛟幕。他仇视农  相似文献   

17.
l刃JJ.门.1日口,·明代档案·夭启崇祯防务档选刊崇祯十四年明清战防明档选.清代档案·顺治年间长芦盐政题本(上)雍正元年各省关税额史料封睑正初年京敲水利史料伺治初年湖北督抚藩桌道府官员履历光绪末年清廷整饰京徽银钱比价史料宜统元年各省户数统计表册洁末与英俄美日等国商业贸易史料载沐等王公亲贵履历顺治年间长芦盐政题本(下)台湾朱一贵抗i[?史料(.七》雍正年间云南水利史料卉访土尔启特回归奏折选译铜仁赵子淡率团众抗粮史料先绪,长年学政史料选载颗治年间两淮盐务题本台湾朱一贵抗清史料(中)道光五年议行潜粮海运事宜史料(上)清…  相似文献   

18.
雨燕 《兰台内外》2013,(4):62-63
中国人何时与烟草接触,研究普遍认为应该从1600年传教士利玛窦觐见万历帝时献上鼻烟开始。作为一种高级的西洋货,鼻烟开始在北京的贵族间流行。同时,在南方的福建漳州,水手陆续从菲律宾带来烟草,并且在福建开始试验种植。至崇祯皇帝时,北方从日本、朝鲜传入的烟草,开始在明朝各东北驻军以及后金(满清)贵族中流行起来。虽然烟草进入中国只有四百来年的时间,但却迅速俘获了国人的心。  相似文献   

19.
袁崇焕(1584-1630),字元素,号自如,广西梧州府藤县人,祖籍广东东莞.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在誓死保卫明朝抗击清军中军功卓著,崇祯三年(1630),被崇祯皇帝以“谋叛”罪在北京西市刑场凌迟处死.其部下余氏义仆为其收敛骸骨,葬于北京广渠门内广东义园,并从此世代为袁守墓.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乾隆帝下令为袁崇焕平反昭雪,后人为纪念袁崇焕,先后修建了祠和墓.  相似文献   

20.
《萝轩变古笺谱》为吴发祥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刻于南京,卷首有福建颜继祖(绳稷别署白门散史)“小引”。原为清代张宗松清绮斋旧藏,现归上海博物馆入藏。余帙上、下两册,计笺一百八十二页,上卷最后一页“陇上云”,为明季流寓南京的名画字吴相如(号士冠)所绘。自去年由朵云轩照各笺原尺寸及设色的复刻本出版以来,深为国内外学术家所称誉,这是对我国文化艺术优良传统的赞赏和珍视的反映,其理由固然由于此书是现存我国最早出版而又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