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邮资封片这个大家族在芬兰邮政史和集邮界都有不同寻常的显著地位。因为世界上只有芬兰这个国家是先发行邮资信封,多年之后才开始发行邮票,而其邮资封、简中又有多种举世闻名的珍罕品。  相似文献   

2.
李军 《集邮博览》2012,(10):32-33
我编组的一片邮集《钻戒》,在“北京2012全国一片集邮邀请展”上获得二等奖(85分),这是邮展主办方、评审员和集邮界师友对我的褒奖和鼓励。我很感激。  相似文献   

3.
邮集评审在集邮界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因为评审结果众人皆知而评审过程只有参与的几位评审员最清楚。所以,坊间的传言、作者的揣摩、观众的猜测等等,让每一位关心邮展最终评审结果的人如入雾瘴。  相似文献   

4.
嘉伟 《集邮博览》2009,(4):28-31
在集邮界,孙蒋涛仅在近五六年让人知晓,刮目相看、名声上扬。为什么?在集邮界同仁对他还缺乏了解之前,他已是一名有影响的山水国画家,是一名很有业绩的企业家,更有甚者称他是一名善于交际的社会活动家。  相似文献   

5.
普9天安门图普通邮资明信片,1956年起发行,1970年结束,前后共14年,除了最初发行的无编号外,其余都有编号。便于识别印制年份。对无编号片,目前集邮界有两种说法,—是认为仅有1956年版,二是认为可分1956年、1957年两版,我个人倾向于后,这个问题不在本研究范围,暂且不谈。从1956年发行第一种普9片至今,将近半个世纪,但集邮界对普9片印刷版别的研究,至今未有正确的定论。  相似文献   

6.
发行于1856年的英属圭亚那1分洋红邮票,自1873年被发现以来,不但一直保持着世界珍邮交易价格的最高记录,被国际集邮界公认为“世界第一珍邮”,而且百余年来有关它的趣闻轶事,也见诸于集邮报刊书籍。其中,一直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它有没有第2枚?因为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有人发现其第2枚的事情,但最终都令集邮界空欢喜一场,或者是只闻其声不见其物,或者  相似文献   

7.
在极限集邮界内,一般重视收集、制作“自然片”,即用邮票发行以前的图画明信片销戳后制成极限片,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在邮展中得分较高。对于时差较小的近期“自然片”,有的“和谐一致”的要素,相对而言,还不如“专印片”。有些专印片“三要素”很和谐,具有较好的欣赏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集邮界,尤其是“区票”的爱好者,都记得一位英国人辛普森,因为他为中国苏区邮政保存了一个实寄封。该封为竖形红框中式封,左上角贴有“湘鄂西省赤色邮务总局”发行的“壹分邮花”邮票一枚,使用三格式圆形邮戳以蓝色销票。发信者乃“监利县苏维埃政府”,寄达地是“观音洲”,收信者为“堤工委员会”。在日本邮趣协会出版的《中国解放区邮票图鉴》中,为该封特别注明:“现知仅此一件”。目前,我国集邮界对此封尚有争议,但依  相似文献   

9.
李树 《上海集邮》2005,(10):18-19
“革”期间,各地邮局出售过一种在普9型天安门图普通邮资片上以红色加印“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字的邮资片。这种红字加印“敬祝”片由邮政总局发行,集邮界称“红字机盖”或“总局加盖”。“敬祝”片作为特殊时期发行的邮政用品,有着特殊年代的烙印,也是集邮乐于收集、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
在集邮界,收集信销票的人不少。可是一枚枚信销票的背后,有更多的揭票实寄信封被遗弃,很少有人珍视它们,收集的人也不多。对于我来说,从来不收集实寄残封,因为那都是鸡肋—掉票、破损,观之无味,弃之可惜,件件看着都让人心疼。但有一件除外。  相似文献   

11.
编辑寄语     
《上海集邮》2004,(4):1-1
纪念水原 已故日本集邮家水原明窗先生是我国集邮界的老朋友。尤其在我国集邮复苏之初,上海市集邮协会成立前后,他同上海集邮界的接触特别密切,本刊最初的四期就有三期反映这些往事。他在1993年去世后,日本邮趣协会及其哲嗣落合宙一先生仍同上海集邮界的水原故旧保持友好的交往,互致问候,并每年寄来新版的  相似文献   

12.
张健 《上海集邮》2009,(1):41-42
在“文革”中个人崇拜达到顶峰的1968年,邮政总局与上海市邮政局都不约而同地发行了加盖“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的普9型天安门图邮资明信片(下称“‘敬祝’片”)。现存上海“敬祝”片(图1)的最早使用日期明显早于总局“敬祝”片。因此,目前集邮界普遍认为:上海“敬祝”片加盖在前,总局“敬祝”片是受其影响后加盖的,  相似文献   

13.
秦逸 《上海集邮》2012,(6):41-43
1999年3月22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牡丹》邮资片(集邮界称"白片",下同),由北京邮票厂印制,英文片铭为"Postcard The people’sRepublic of China"(图1,"小写p"),其中,"people’s"的首字母为小写的"p",而在英文中,国名、地名、人名等首字母都应大写。同年九十月份,《牡丹》片的第二种版式出  相似文献   

14.
编辑寄语     
《上海集邮》2006,(1):48-48
喜贺邮博邮人们翘首切盼的上海邮政博物馆将在新年的元旦开馆迎宾,这不啻是上海邮政的大事, 也件集邮界的喜事,因为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部分直接展示邮票和宣传集邮。从此,外地邮友来沪,也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极限集邮界持续了几年的关于“剪裁片”的争论,沸沸扬扬、见仁见智,谁也说服不了谁。2001年,某些媒体刊登了“FIP极限委员会Jacques Thenard先生“回复极限规则问题”的几点意见以后,似乎为这个问题划上了一个句号。  相似文献   

16.
对于邮品的分类,我国邮政部门及集邮界创造了一个简单明了、使用方便的方法:以类别名称中代表性文字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为代字,连同套序数字,则构成具体品种的代号。如:邮资明信片即以P(片Pian)为代字。对于若干类别的邮资片已经有了公认的统一代号与编目,但也尚有商榷之处。 一、普通片的分类与代号 在邮票总公司编印的《邮票价目表》中,将东北使用邮资片和加字改值片都编入普通片系列中,代字为PP.。  相似文献   

17.
曹风增 《上海集邮》2010,(10):32-34
极限集邮界常说的"自然片",是指那些非为邮票发行而发行的明信片;"专印片"则是指专门为制作极限片而印制的图画明信片。专印片大多由邮政局、集邮公司、集邮团体印制,也有个人印制(近年来这种片有飞速增长的趋势),一般与邮票同步发行,也有刻意为淡化其"专印"性质而提前发行的,但那样风险很大。邮票发行之后,刻意为邮票图案而发行的明信片更是不折不扣的“专印片”。  相似文献   

18.
编辑寄语     
《上海集邮》2011,(12):48-48
期盼上海 近三年内我国集邮界接踵举办洛阳世展、杭州国展、无锡亚展,长三角地区三占其二。无论在杭在锡,上海集邮者皆得地理之便,就像在家门口欣逢盛会,呼朋唤友,踊跃参与,欢愉地度过一次难忘的短途旅行。本期综合报道,概述上海集邮界在本届亚展的成绩与行踪。上海曾第一次在首都以外举办全国邮展,但这已是20年前的往事,如今每逢集邮界盛会,都能听到全国邮迷期盼这个成功举办世博的城市再次举办大型邮展的呼声。  相似文献   

19.
因为我热衷邮票美学的研究,所以平时格外关注这类书籍及报刊文章,见者即购。我们知道,邮票的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邮票美学也是自成体系的,应属“边缘学科”,集邮界涉足此领域的人屈指可数,著书立说者更为寥寥,故此也更加珍贵。在我的印象里,天津学者苏连弟是较早的一位,其研究既深入又系统,中国邮  相似文献   

20.
张洁 《集邮博览》2009,(1):19-19
从某种意义上讲,在集邮界中人们对邮商的评价似乎有失偏颇。对于一些集邮爱好者来说,这个结论可能会让他们略微感到奇怪,可事实就是这样。邮商应该得到正名,因为他们是集邮业发展的基石。试想,当你无论何时需要出售手中的邮票时,谁会是我们的买家?当然是邮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