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薇洁 《新闻实践》2009,(12):42-43
专家,即指能够在某一特定领域成功占有外行所不具备的具体技能或专门知识的人,而新闻报道中引用的"专家说"顾名思义就是专家的言论。本文所涉及的专家言论,仅是针对出现在媒体新闻报道中的针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专家解读。因此,此类专家言论也可以看做是知识分子在公共领域内发表的看法,从媒介本身讲即是媒体借助专家的科学专长来进行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2.
张广宁 《新闻世界》2011,(12):140-141
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是“我们社会生活当中一个领域,其间能够形成公众舆论一类的事物。”这一空间是对所有公民开放的,能够保证他们自由地集会和聚会,表述开口发表观点。张季鸾先生早在1931年就提出了“报纸应为公共论坛”。这一观点似乎与哈贝马斯的公共舆论领域不谋而合。张先生重视舆论,《大公报》以他的言论而著称。本文试在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观点的基础上对(《大公报》如何建构公共论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杨尔希 《新闻世界》2012,(5):103-104
从近年网络舆论的发展来看,网络上的言论表达多了自由,少了理性。网民在通过网络参与公共议题的讨论时常常超出言论在法律和道德层面上的尺度,带有极端的感情色彩。本文选取了近几年网民热炒的几个典型事件进行分析,认为网络舆论存在极端情绪化倾向,这种情绪化网络舆论扭曲了言论自由的内涵。并就网络舆论如何“去情绪化”提出一些建议,让网络舆论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4.
张希熙 《今传媒》2020,28(5):59-61
如今,网络中的民粹主义言论屡见不鲜,在一些网络公共事件中还呈现极端化倾向,对舆论造成负面影响并导致事件非理性发展。探析网络民粹主义,应当考虑到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心理动因,并反思网络技术本身在言论思想繁杂的时代,如何来有效地加强正面引导及监管,发挥舆论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5,(16):53-58
微博赋予了大学生更多的利用媒体发表言论的权力,成为了高校领域一个重要的新型舆论场。论文结合案例考察了微博公共空间中大学生网络舆论的生成,提出了四种主要的舆论生成模式:民意蒸腾模式、多元桥节点辐射模式、再中心化模式、自由博弈模式,研究发现校园草根微博、各方意见领袖、高校机构微博是大学生微博舆论生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它们的作用之下,大学生加入到了事件的讨论中,推动舆论形成,对微博公共空间的发展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7,(4):29-33
在网络公共事件中,各种言论都会得到表达,既可能形成共识,也可能产生分歧。宁波老虎咬人事件中的意见分歧很大。网民如何理性讨论,达成共识,这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梳理了宁波老虎咬人事件中的言论立场,揭示了网络舆论的价值取向偏差,分析了产生这种偏差的现实根源。面对可能具有多重意涵的事件,公共讨论应当恪守理性原则,坚持事实与价值的统一,秉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媒体技术对传播领域生态格局的改变,新媒体言论重新对话语权的归属进行了定义。它改变了言论话语方式,在话语深度和广度上都作了进一步延展。新媒体言论深刻反映了社会转型期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折射出多元言论空间的现实图景,对发挥舆论引导力、实现公共精神的理性表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网络及移动媒体的出现,不仅颠覆了媒体形态,由公共媒体进入到"自媒体"时代,而且也颠覆了传受关系,由传受分离,进入到"传受一体"时代,不仅颠覆了新闻采写,由职业记者进入到"泛记者"时代,而且也颠覆了媒体疆界,由有边界覆盖进入到无边界覆盖。在这样的时代,媒介更加开放,言论更加自由,舆民聚集更加方便,舆论狂潮瞬时涌现。一、新媒体舆论特点1.舆论话题的公共性。网络作为虚拟的公共空间,汇聚了众多舆民和众说纷纭的言论和意见。在这个意见广场上各种意见、言论相互交集激荡。虽然一些话题也会引起网民的关注,但真正形成万众围观,深度参与,表达共  相似文献   

9.
言论是报纸的旗帜,它直接体现着报纸的立场、观点。报纸言论多种多样,小言论就是其中的一种。虽然它篇幅较小,但对于引导舆论、明辨是非、弘扬正义、鞭挞邪恶有着很大的作用。各种报纸都很重视小言论。那么,怎样写好小言论呢?  相似文献   

10.
韩国影星崔真实走得很突然,关于谁是真凶,大家莫衷一是,但这起事件却在激起网民大讨论的同时也引发了学术界关于网络公共舆论的争鸣.其中一家网站上写到:崔真实的死,让这个国家的网民看到,不负责的言论杀伤力有多大.网络公共舆论应当走向何方,舆论场把关何时才能形成体系、走向正轨?这些问题应该开始触动媒体研究者的内心.  相似文献   

11.
所谓舆论,就是一些社会群体或社会集团对社会上某些事件或问题所公开表露的带有倾向性的意见和言论。大体上说,舆论有两种形态:一种是自在型舆论,这是意识形态的雏形,它是民众对社会问题的一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多元表达平台的不断发展,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发生对政府与主流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发起了更高的挑战。面对更多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发生,我们看到,虽然政府及主流新闻媒体在社会舆论引导中仍然起着主要作用,但在强大的社会多元表达力量面前却时而显出其薄弱与不足之处。如何提高社会舆论的引导能力便成为需要研究的当务之急。"石首事件"后期出现的一次"舆论声势"引发了笔者关于这一问题的思考,本文试图就此探讨并提出,面对公共事件发生时可能出现的有助于言论公信力提高、信息透明度增强,同时又可引导舆论向更为理性方向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叶林峰 《新闻传播》2023,(18):17-19
舆论作为一个重要社会构成被纳入众多学科领域,在这些学科中的表述都体现出“舆论”的一般性,即一种群体性的意见或言论。由于“舆论”本身涵盖广泛而又复杂多变,在新闻传播学中尚未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根据舆论作为一种人类意识,是群体性产物,具有特定对象和指向性等特点,我们将“舆论”定义为:舆论是人群对于某一特定社会现象或问题形成的整体倾向性言论。参考国外心理学和社会学关于“场域理论”的研究成果,我国学者提出了“舆论场”的概念,即人群形成共同意见的时空环境,并在此概念的基础上形成了“两个舆论场”的说法。  相似文献   

14.
戴彬 《新闻传播》2010,(5):137-137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在公共论域的言论空间中通过公开评论,提出改进建议等手段,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以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舆论报道虽无强制力,却在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中极具影响力,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  相似文献   

15.
虞嘉 《视听界》2006,(3):98-99
对于网络舆论的定义问题,笔者认为,所谓网络舆论主要是依其传播形式来区分的一种舆论类型,实际上是社会舆论的一种。一方面:网络舆论是舆论的特殊形式,其特殊之处就在于其产生、形成并发挥作用的载体是网络,所有的言论、态度、意见、信念和情绪都是在网络中表达的,是网络中的公众所表达的意见的总和。另一方面,网络舆论“不仅是互联网上形成的公众一致意见,而且是遍及全球的无声意见的交互过程”①。与舆论的其他表现形态相比,网络舆论凭借其特殊的介质而更注重意见和言论的交锋、融合过程,即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网络舆论的特点分析:网络舆…  相似文献   

16.
言论是新闻媒体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新闻舆论的主要声音。一张报纸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人们首先是从言论中获得的,言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一些报纸在重视抓好新闻版言论的同时,往往却忽略了副刊的言论经营,尤其是晚报副刊。作为报纸的一个组成部分,晚报副刊同样担负着舆论引导的重任,对言论的忽视,就会削弱副刊的思想性和引导性。  相似文献   

17.
自媒体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公众利用自媒体集中表达对某一事件的意见可以形成社会动员力量,使事件的发展和文化意义都超出原生事件本身。本文以新媒体在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中所发表的言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政府、新媒体两者对于药品安全所引发的公共舆论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互动关系,并对促进危机事件的妥善解决、有效引导舆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杨永峰 《新闻知识》2012,(12):30-32
与传统公共舆论相比,网络公共舆论具有及时性、交互性、放大效应等一系列特点,同时作为一种舆论手段,网络公共舆论在政府公共管理中发挥着反映公众意愿与呼声、充当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桥梁等重要作用,这些作用的发挥,必然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公共管理监督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网络舆论是一种新型的舆论形式,它是指网民对于自己所关心话题,以网络媒体为载体,通过网络公共空间,公开表达的意见.在中国,网络舆论主要由网络中的媒体言论、论坛(BBS)及新闻跟帖以及微博等共同反映与形成.在现代传播环境之下,大学生使用互联网并在网络上表达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越来越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并形成了具有大学生群体特征的网络舆论行为.从“哈警察打人事件”到“躲猫猫事件”,从周久耕“天价香烟”案到河南“灵宝跨省抓捕发帖人王帅案”等等,这些著名的网络事件的传播和解决,网络舆论尤其以大学生为代表的网络舆论以其独特的方式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媒体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公众利用自媒体集中表达对某一事件的意见可以形成社会动员,使事件的发展和文化意义都超出原生事件本身。以新媒体在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中所发表的言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政府、新媒体两者之间在由于药品安全所引发的公共舆论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互动关系,能够对如何促进危机事件的圆满解决、有效引导舆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