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近年来,上海市崇明县教育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实现了重大转型,即从“生态教育”向“教育生态”的转型,这是崇明教育在已有基础上实现跨越的契机。从“生态教育”到“教育生态”,崇明教育的价值产生了新的叠加,教育的方向得到了拓展,教育的内涵得到了深化。可以说,“教育生态”是实现崇明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的核心理念,是崇明教育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强大引擎”,是崇明“生态教育”从单一的教育方式走向综合的“教育生态”格局的“起航远征”。  相似文献   

2.
如何把崇明生态岛建设中十分丰富的生态乡情教育资源开发成课程,把崇明的孩子培养成“生态人”,并探索一条创造的、实施好新课程改革方案的“崇明之路”,这是一个摆在崇明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而现实的课题。为主动服务于生态岛建设实践, 崇明教育确立了打造生态教育品牌的发展战略。为了能实现这种品牌战略,我们选择以“县校联动”为实践策略,开展生态教育。  相似文献   

3.
陈英 《现代教学》2006,(1):29-30
如何把崇明生态岛建设中十分丰富的生态乡情教育资源开发成课程,把崇明的孩子培养成“生态人”,并探索一条创造的、实施好新课程改革方案的“崇明之路”,这是一个摆在崇明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而现实的课题。为主动服务于生态岛建设实践,崇明教育确立了打造生态教育品牌的发展战略。为了能实现这种品牌战略,我们选择以“县校联动”为实践策略,开展生态教育。  相似文献   

4.
“生态崇明”校本课程是崇明生态教育课程结构体系中的一个部分,是学校对国家课程和“生态崇明”地方课程的补充。海洪小学的《芦苇恋歌》课程是以崇明生态岛建设为背景,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导向,以崇明特色资源芦苇为依托,以弘扬垦拓精神为主线而开发的一门综合课程。  相似文献   

5.
顾锡家 《现代教学》2010,(12):12-12
“生态崇明”的学科渗透是指以学科为基础,教师将“生态崇明”课程中的内容与学科教学对接或综合起来,并有计划、有组织地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在完成学科课程目标的同时,实现“生态崇明”课程的目标。本文结合乡土音乐的学科内容,就“生态崇明”学科渗透的策略、实施以及操作要点作简要阐释。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文明建设的征途中,生态文明早已成为牵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热门话题。而在上海,最有资本谈“生态”的,恐怕就是崇明了。自从通往崇明的隧桥工程正式开通,如何使崇明生态优势延续下去,重任无疑会落在子孙后代身上。对此,崇明县的教育同仁们可以说既有远见,也有担当,他们从5年前就开始在“鸟文化”区域课程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思想指导,部署“生态崇明”区域课程的系统建设。发展至今,一个立体式的区域特色课程系统基本呈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7.
地方特色课程可以是针对特定年级学生作相对单一的创建实践,也可以针对整个区域各学段学生作体系性的创建实践。体系性的创建实践会遇到一系列特殊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创造性解决过程,就是地方特色课程体系性创新实践过程。崇明县“十一五”“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都明确提出要创建“生态教育”区域教育特色的发展目标,多年来,我们以“生态崇明”地方课程体系性创建为依托,构筑起了区域“生态教育”特色,并在岛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从“生态崇明”课程实践看,地方特色课程体系性创建至少要关注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8.
把崇明开发成长江三角洲区域内特有的“外通大洋、内联腹地”的“岛桥”,并能提升上海作为世界城市品位的现代化“生态岛”,这是崇明未来发展的目标与定位。陈良宇书记在《上海市十二届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崇明处理好生态保护与开发建没的关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崇明大开发的  相似文献   

9.
黄强 《上海教育》2009,(23):15-15
崇明的“生态教育”改革之路既是对其教育体系构建的探索,也是对区域教育本土化实践的一次有益尝试,对未来的本土化实践有多方面启示。  相似文献   

10.
陈之腾 《上海教育》2023,(18):36-37
<正>从订制、实施个性化的学习辅导方案,到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再到深挖乡土文化遗产构建本土特色的优质校本课程,近年来“双减”背景下的崇明课后服务正不断迭代升级,用心打造孩子成长的课后服务生态,已经成为崇明一张愈加闪亮的教育名片。一校一方案,精准实施课后服务在许多崇明教育人看来,开展高质量的课后服务工作,必然需要“精准”——把握需求要精准,实施服务也要精准。  相似文献   

11.
黄强 《现代教学》2010,(12):7-7
通过五年多的实践,我县已经构建起“生态崇明”课程结构与实施体系。这一体系不仅为我县深入推进“生态教育”特色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对我县新课程改革的工作具有“突破一点,带动整体”的效应,呈现出五个方面的牵引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上海的“后花园”,崇明要建成世界级生态岛,硬件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育生态人,而生态教育是培育生态人的重要载体,因而生态教育对于推进崇明生态岛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学校教育中贯彻生态教育,真正实现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必须抓住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的建构。学校要有创设课程建设的新思维,让学生成为课程建设和实施的主体。这不仅应该成为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维度,也理应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突破口。多年来,上海市崇明中学开展了指向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学校生态课程的建设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9月1日,总投资2.3亿元,占地261.9亩的崇明县寄宿制高级中学迎来竣工后的第一个开学日,崇明终于有了自己的市重点中学; 这天,由两所中学、一个小学和一所青少年活动中心组成的现代化教育园区正式投入使用,教育正为海岛崇明的发展提供强劲的可持续推动力; 还是这天,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副市长严隽琪一行10余人大清早冒着瓢泼大雨赶往崇明,和岛上师生共度新学期开学第一天。这个9月1日,让记者体会着崇明之“重”:上海基础教育走向均衡的“重点”正向郊区突破;而突破的“重心”在崇明,因为崇明教育实现了现代化,也就意味着上海教育真正走向现代化;这更是政府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所作出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14.
崇明岛将走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即向生态岛建设的重大转型。这种转型的难题之一是崇明人的建设问题,即崇明人生态素养的养成问题。中小学教育是崇明社会结构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理应成为生态岛建设过程中最活  相似文献   

15.
崇明是上海今后一个时期内阶段性战略重点发展的地区之一。面对这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崇明教育找到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之路——开展绿色教育,以更好地服务于崇明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绿色教育成为崇明“科教兴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绿色教育正日益显现出它为崇明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效。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绿色教育这一抓手,崇明教育的整体质量正得到快速提高。  相似文献   

16.
黄强 《上海教育》2011,(6):106-107
就像交通由渡船转向大桥一样,由生态教育到教育生态,崇明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尽快直面这个大角度的转型。改革,在积聚中酝酿突破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滞后及地理环境的影响,多年来,崇明教育在资金投入和队伍建设上长期处于薄弱的状态,使教育的整体发展明显滞后于其他区县。  相似文献   

17.
赵锋  栾兆祥 《上海教育》2003,(12A):26-30
崇明是上海今后一个时期内阶段性战略重点发展的地区之一。面对这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崇明教育找到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之路——开展绿色教育,以更好地服务于崇明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绿色教育成为崇明“科教兴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绿色教育正日益显现出它为崇明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效。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绿色教育这一抓手,崇明教育的整体质量正得到快速提高。  相似文献   

18.
赵锋  姜笑 《上海教育》2010,(19):50-51
近年来崇明教育取得了快速的发展,随着生态岛功能定位的明确,崇明教育的发展,不仅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还要努力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提供强大的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9.
太平洋西岸、万里长江入海口,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崇明,举凡沪上绿色生态,这儿的地理优势最有发言权。因其水土特性,通过环境资源辅助课程学习,用自然园林眼光培养和看待学生,"教育生态视域下的儿童早期学习"就显得分外切题。2016年1月7日~8日,由崇明县教育局、崇明县教育学会和台湾政治大学主办,崇明·台北早期教育论坛举行。两岸在儿童早期教育方面有什么特色?教育生态何以能影响儿童早期教育?教育如何主动作为,使儿童的学习更具有品质?生态教育能否成为关注儿童早期学习科学性的一个指向?上海、崇明、台北两岸专家、校园长进行了对话与分享。  相似文献   

20.
崇明岛位于长江和大海的汇合处,是中国第三大岛,被誉为“长江门户、东海瀛洲”。岛上水洁风清,风光旖旎,海滩芦苇成林,生态环境优美……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围绕建设现代化生态岛区的总目标,2004年,崇明生态岛建设拉开序幕,生态教育随之在这片独特的土壤上开始蓬勃地发芽、成长、壮大。这片土壤上,磨砺着人们的智慧,催生着教育的芬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