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青少年身体发育特点和铅球运动规律,对铅球训练中发展身体素质、技术训练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青少年铅球运动员在教学与训练中的方法、手段及训练要求。  相似文献   

2.
肖永 《中华武术》2014,(11):36-38
铅球运动可以说是对各个技术环节都非常严格要求的运动项目。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技术动作的完善,人们越来越关注非投掷臂在铅球投掷中最后用力阶段的研究,并逐步地细致和深入的研究。根据在过去的教学、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经验,由于受到种种因素条件的限制,一些教练员和体育教师一般只是注重运动员身体超越器械的动作要领和投掷臂的完美姿势,从而忽视了非投掷臂在整个铅球运动中的作用和其对投掷成绩的影响。在投掷技术逐渐完善的今天,随着各种先进仪器设备的介入和使用,投掷铅球运动对动作的协调运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实践证明,在铅球运动中的最后用力阶段,非投掷臂的摆动路线、特点、摆动时机等都会对保持身体重心的平稳,力量的集中造成影响,从而影响铅球的投掷成绩。  相似文献   

3.
对背向滑步推铅球过渡阶段的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优秀铅球运动员过渡阶段与滑步阶段、最后用力阶段及与身体重心和铅球移动轨迹的关系,认为过渡步技术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的利用加速铅球的滑步速度并提高最后用力的实效性,从而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4.
1 “预加速”技术动作时段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在铅球投掷过程中 ,运动者采用“滑步”或“旋转”来开始其试掷 ,此举的意义在于当器械尚未被运动者推离出手之前 ,铅球在运动者的携带下 ,打破了相对的静止状态 ,获得一定的“预先速度” ,这个使铅球获得“预先速度”的技术动作过程 ,在铅球技术中称为“预加速”。笔者常常看到学生比较普遍地采用“碎步跑”、“垫步”、“交叉步”和“跳跃”等动作来给于铅球作“预加速” ,这类动作从理论上讲 ,应当可以获得一定的“预先速度” ,但由于这类动作使运动者身体重心波动幅度过大 ,铅球本身也起伏不…  相似文献   

5.
采用技术动作录像拍摄与分析法、数理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的最后用力技术分别从身体各关节与出手速度、最后用力的两个阶段技术参数,人与铅球系统重心的位移等方面,结合铅球专项理论、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等理论进行运动学分析,旨在探讨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的特点,进一步提高其训练的科学性、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滑步阶段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前言为提高我国男子推铅球的技术水平,对我国优秀男子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男子铅球运动员与世界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相比,无论身体条件还是速度力量等方面都存有差距,自身的技术问题是影响我国男子铅球运动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分析  相似文献   

7.
铅球投掷运动是一项十分复杂的非线性优化问题。根据运动员的推力大小和身体情况 ,借助Matlab 6,5软件开发工具 ,开发出基于Matlab 6.5的铅球投掷优化软件。该软件在准确构建铅球投掷优化模型的基础上 ,运用Matlab 6.5编写了优化模型的求解程序以及优化软件的用户界面 ,从而可以准确、快速地获取铅球投掷的最佳模式 ,直观展现铅球的运动轨迹 ,以及具有良好的用户交互功能 ,为该铅球投掷优化软件应用于实际铅球投掷运动训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陈奕帆 《健与美》2023,(3):99-101
铅球作为投掷项目,符合青少年身体发展特点和素质发展要求,是中国部分地区高考体育项目之一。为更好地提升铅球教学质量,文章探究弹力带练习应用到铅球投掷的教学方法,采用数据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的实验方法来进行教学实验研究,结合铅球项目的运动规律与专项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训练手段,从而期望更加有效地提高投掷铅球能力。  相似文献   

9.
对推铅球技术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铅球运动成绩和训练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推铅球技术的认识和理解越来越深人。但是,以前那些传统的技术观念还根深蒂固地停留在一些人的脑海里,阻碍着我国铅球运动的进一步普及与提高。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推铅球技术特点是滑步距离短、投掷器械重,要推得远非需大的力量不可,铅球成绩主要取决于最大力量;那些身体重量大、绝对力量好的运动员从事铅球运动最有发展,而且肯定能取得较好的运动成绩;亚洲人由于体型相对瘦小,推铅球不可能达到世界水平。然而,我国推铅球运动的实践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中国女子铅球运…  相似文献   

10.
女子铅球运动员滑步阶段速度节奏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滑步阶段相关运动环节及铅球的速度节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滑步阶段的团身移殿-两腿摆蹬结束瞬间,移臀、两腿摆蹬动作配合的动作方向、距离及时间是决定各运动环节速度的主要因素。在右脚距离地面-右脚着地瞬间,右腿主动收拉右小腿是保持身体运动惯性,维持身体重心继续移动的重要环节。移臀与积极蹬右踝动作是滑步阶段整体速度行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少年铅球运动员的素质训练,一方面为现在学习技术取得好的运动成绩所需要;另一方面更为将来成为高水平运动员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所以,少年铅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至关重要。如何把少年铅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抓好,打下坚实的蛙础,将是影响运动员整个运动生  相似文献   

12.
谢军 《体育世界》2014,(8):115-117
铅球运动是体现速度与力量结合的运动项目,在对铅球运动员进行训练时,力量训练必不可少。推铅球的主要力量来源是人的下肢,其中下肢小肌肉群在推铅球过程中起着精细运动技术、提高下肢力量的利用率、预防运动损伤等作用,注重和加强下肢小肌群力量训练是铅球运动员日常训练不可忽视的环节。本文从下肢小肌肉群的角度对青少年铅球运动员的训练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提高青少年铅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预防伤病、延长运动寿命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推铅球最佳出手角度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数学角度对铅球出手前的运动过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并对一般抛射运动规律进行数学逻辑分析。结果表明铅球出手速度与出手角度间存在一定的函数变化关系;该关系是影响和制约铅球抛射运动的约束条件。这一结果提示出手角度与出手速度间的合理配置是铅球获得最大远度的最佳出手角度。  相似文献   

14.
刘涛 《中华武术》2007,(7):18-19
铅球的旋转技术是田径运动中最能体现技术与素质完美结合的运动技术,旋转技术虽然延长了铅球的加速路线,但同时也使速度力量向铅球的有效传递的难度增加,因此铅球的旋转技术相对来说是比较复杂的,完全掌握它需要长期、艰苦的技术训练过程,应当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注重铅球旋转技术训练,青少年时期是机体协调性、灵活性发展的敏感时期,正是掌握运动技术的最佳时期。为此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铅球旋转技术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关联分析方法,对我国8名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的7项身体素质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对运动成绩影响的主次关系。在此基础上,与国外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中国女子铅球运动员身体训练中的不足,并对今后的训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刘桂海 《体育科技》2002,23(1):59-61
就“铅球”运动教学的可行性、必要性进行分析 ,旨于澄清铅球作为教材的价值和教师教学目的之间构成统一面 ,以及关于“铅球”问题带来的一系列思考 ,初步剖析了对体育教学的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不同重量铅球训练法的实际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重量铅球的训练法对于铅球运动成绩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铅球运动员三种不同的技术类型是运动训练中不同重量铅球施用的客观要求:“负荷——应激力”的原理是轻、重铅球重量确定与选择的生理学基础:铅球项目的专项速度与专项力量是确定轻、重铅球训练比重的根本出发点;空心铅球的采用是不同重量铅球训练的变式。  相似文献   

18.
掷铅球最后用力过程中左腿工作的力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人体解剖学和生物力学原理,结合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图片,对掷铅球最后用力过程中左腿的工作特征进行分析。 1 掷铅球最后用力过程中左腿工作的意义 在掷铅球过程中,人体是一个对应统一的整体,上与下、左与右,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协调配合。其中左腿工作的好坏又对最后用力及实效性产生直接影响。笔者认为,在最后用力过程中,左腿的主动快落和支撑主动用力对获得良好的超越器械姿势,髋部的正确运动,上体的前移和转动,对适宜的出手角度、出手高度和加快出手初速度,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魏永波 《精武》2013,(17):29-29,31
在铅球力量训练中,青少年运动员为了提高自身的专项成绩而一味的追求高强度的大力量训练,从而导致运动员过早的离开赛场。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以及身体生理结构使其不能够适应高强度的力量训练。经过研究和实际观察,青少年铅球力量训练中要注重快速力量的训练,这样不仅仅能够达到训练力量的目的,还能够提高运动员的成绩,是一种适用于青少年对铅球运动的力量训练法。  相似文献   

20.
使用RSscan足底压力测量和分析软件对山东省田径队的6名优秀铅球运动进行了测量,主要从压力曲线、压力中心轨迹和脚底各区的压力时间积分几个方面描述优秀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时脚底压力分布特点.实验结果显示:1)右脚第一峰值(1.52倍体重)大于左脚第一峰值(1.26倍体重),右脚第二峰值(1.04倍体重)很不明显,提示右脚在着地时维持身体平衡、保持动作的顺畅衔接中起着重要作用.2)最后用力阶段,身体旋转和蹬伸主要是以前脚掌为轴,前脚掌肌肉力量强弱,对运动员投掷铅球的技术动作连贯性、稳定性以及成绩有一定作用.建议在运动训练中,有目的地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加强足部小肌群和踝关节稳定性的练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