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怡 《学周刊C版》2014,(8):150-150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小镇的早晨》的第二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小镇刚被唤醒时的景象:这时的小镇是如此安静.一派浑然天成的水乡景象。然后.作者用文质兼美的语言以动衬静.这意境仿佛“鸟鸣山更幽呀”!这一自然段的教学重点是:(1)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水乡小镇的早晨的安静。(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这一自然段时.我采用了以下教法与学法.  相似文献   

2.
正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小镇的早晨》的第二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小镇刚被唤醒时的景象:这时的小镇是如此安静,一派浑然天成的水乡景象。然后,作者用文质兼美的语言以动衬静,这意境仿佛"鸟鸣山更幽呀"!这一自然段的教学重点是:(1)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水乡小镇的早晨的安静。(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这一自然段时,我采用了以下教法与学法。一、以"动"入境法,衬托安静在学完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时,我会这样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东方刚露出鱼肚白时,木  相似文献   

3.
知识目标: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学习几个难记字。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抓住文中重点词语了解江南水乡小镇的早晨特有的美景,以及小镇的发展与变化,体会作者对小镇的早晨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3、学习重点句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画出文中  相似文献   

4.
[教例]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苏教版)课文《小镇的早晨》。师:上一堂课,我们领略了小镇早晨恬静的美,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同学们画笔下恬静的小镇的早晨。  相似文献   

5.
《小镇的早晨》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我国江南水乡小镇——桃源,早晨安静、热闹、忙碌的景象,反映了改革开放给小镇带来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小镇新貌的赞美。学习本课,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江南水乡的景象美,而且还能欣赏到课文的语言美和结构美。教学后的所得所思如下:  相似文献   

6.
一方净土     
课文《小镇的早晨》是一篇描写蚕乡小镇早晨的优美散文,其恬静悠然的意境让学生入画,其热闹非凡的场景使学生心动,特别是紧张忙碌的  相似文献   

7.
水乡的一个小镇,交通工具只有小船。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时,木船的橹声,就把小镇唤醒了……"讲台上,林老师正面带微笑地读着课文《小镇的早晨》,吐字非常清楚。  相似文献   

8.
[教例1]苏教版五年级第九册课文《小镇的早晨》生:(课文快要学完了)老师,我有一个问题。师:噢,什么问题,说说看。生:课文的第一段写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第二段写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恬静的”和“热闹的”不是互相矛盾吗?  相似文献   

9.
〔教例〕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小镇的早晨》师: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这个“热闹”体现在哪里?请边读课文边做批注。生:河埠头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这说明船多,可以看出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生:路不宽,人很多,这里可以体现出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生:沿街有很多农副产品,有各种蔬菜、鱼虾、鸡鸭等,这也能体现出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生:从卖各种小吃的摊子多,可以看出小镇很热闹。师:你觉得最热闹的地方在哪儿?分小组试着表演一下。(学生有的做摇船的动作,边摇边喊:“大妈,吃早饭了吗?搭我的船去买菜吧。”有的提着篮子和小贩讨价还价。有的…  相似文献   

10.
[教例]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苏教版)课文《小镇的早晨》。师:上一堂课,我们领略了小镇早晨恬静的美,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同学们画笔下恬静的小镇的早晨。师:谁来回顾一下我们学习第一段的方法? (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投影) 师:找出中心句,说说围绕中心句分别写了什么。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学  相似文献   

11.
给自然段“分层”的几个问题韦树人“认识自然段,理解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是《大纲》对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总体要求。在《大纲》“各年级的具体教学要求”中,要求一年级“认识自然段”(14、21页),二年级“能初步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15、23页),三年级“...  相似文献   

12.
《春蚕》一课的理解和教学建议吉林省教育学院邓治安一、内容理解《春蚕》一课通过母亲为了给子女筹集学费而不辞劳苦地养蚕的事,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真挚的爱和“我”怀念母亲、爱戴母亲的思想感情。文章共写了九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养蚕季节怀念母亲;第二自然段讲母...  相似文献   

13.
赏读是我的语文教育理想,它意味着学生对语言文字中美好的“人情物理”的认同与接纳、欣赏与享受;意味着情感上、心灵上、思想上的沟通与对话;意味着对文本中内容与形式上的“美”的链接与体验……《小镇的早晨》上完了,学生早已蹦出教室游戏了,而我心中却仍然回味着课堂“赏读”的一些细节。现场:今天的赏读是从我的这段谈话开始的:“小镇的早晨多美啊,作者最后说,确实,《小镇的早晨》如同一幅风景画,只是作者不是用色彩、线条,而是用语言来描画的,这样的语言不仅有色彩,还带着深深的情谊。我们读书就是要有一种本领,能够将文字还原为丰富…  相似文献   

14.
教学理念《小镇的早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课文抓住小镇早晨的“恬静”、“热闹”、“紧张”三个方面的特点写出了它的美丽。文章词如玑、语如诗、景如画,字里行间跳跃着“美”的音符,绽放着“情”的花朵,真是文中有“画”,“画”中有情,是一篇加强审美教学和情感熏陶  相似文献   

15.
教材中有许多要求背诵的段落,如《但愿人长久》第4-6自然段,《几寨沟》第3~5自然段,《开天辟地》第6~8自然段,《珍珠鸟》最后4个自然段,《只拣儿童多处行》第5~9自然段,《二泉映月》第4、5自然段……为什么要背诵这些段落?这些段落的内容有什么特色?教学的重难点是否都藏在这些段落中?如何解读这些段落?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或者景美,或者情美,如《小镇的早晨》中有这样的句子:河水清得透明,静静地和街道并行穿过小镇。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从河上轻轻飘过。读着这些句子,我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主张,读书不能只拘泥于文字,而应当驱遣着想象来看,看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才能够领会它。假如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的符号,怎么能够接近作者的旨趣呢?学生理解了第二自然段中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在此基础上,我问道:“同学们,你们能帮我想一想,我用什么颜色的粉笔板书合适呀?”学生听到这个问题后马上有了主人翁的意识,纷纷发言。学生的个性和喜好又一次充分展现出来。“用白色的,因为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白色最能表示清静的意境。”“应该用蓝色,因为水是蓝色的,小镇的水最多。”“不对,是绿色的。”“银色。”  相似文献   

18.
《小镇的早晨》是一篇质兼美的写景散。课抓住小镇早晨的“恬静”、“热闹”、“紧张”三个方面的特点写出了它的美丽。章词如珠、语如诗、景如画、情亦真,字里行间跳跃着“美”的音符.绽放着“情”的花朵,真是中有“画”,“画”中有情,是一篇加强审美教学和情感熏陶的好教材。为此。我以“美”为核心,以“画”为线索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提高语素养。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的人称妙用渭源县一中朱剑青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一自然段中追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在第二自然段中用简要的语言揭示了马克思生前的伟大贡献和他逝世之后造成的无法弥补的损失。在这沉痛追述和精辟议论中,对“马克思...  相似文献   

20.
《将相和》(第十二册)第八、九自然段讲的是蔺相如完璧归赵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这两个自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