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友人住在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 去年,我应邀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一次笔会.那是我第一次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  相似文献   

2.
<正>友人住在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去年,我应邀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一次笔会。那是我第一次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一天,友人陪我游西湖。那天细雨潇潇,水天一色,风景宜人的西子湖尽在蒙蒙烟雨之中。放眼望去,烟波浩渺,如诗如画,不由感叹:西湖风光,名不虚传。不料,友人淡淡一笑:"西湖虽秀,见得多了,不足为奇。"友人的话使我缄默良久。不由想起,前些年在广东上学,暑假回家,陪外地的同学游京都,瞧他们到了故  相似文献   

3.
①友人住在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②去年,我应邀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一次笔会。那是我第一次到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③一天,友人陪我游西湖。那天细雨潇潇,水天一色,风景怡人的西湖尽在蒙蒙细雨之中。放眼望去,烟波浩渺,如诗如画,不由感叹:西湖风景,名不虚传。④不料,友人淡淡一笑:“西湖虽秀,见得多了,不足为奇。”⑤友人的话,使我缄默良久。  相似文献   

4.
友人住在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 去年,我应邀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一次笔会。那是我第一次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  相似文献   

5.
友人住在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 去年.我应邀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一次笔会。那是我第一次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 一天.友人陪我游西湖。那天细雨潇潇,水天一色,风景宜人的西子湖尽在蒙蒙烟雨之中。放眼望去,烟波浩渺,如诗如画,不由感叹:西湖风光,名不虚传。  相似文献   

6.
友人住在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去年,我应邀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一次笔会。那是我第一次到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一天,友人陪我游西湖。那天细雨潇潇,水天一色,风景怡人的西湖尽在蒙蒙细雨之中。放眼望去,烟波浩渺,如诗如画,不由感叹:西湖风光,名不虚传。不料,友人淡淡一笑:“西湖虽秀,见得多了,不足为奇。”  相似文献   

7.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练习。 友人住在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去年,我应邀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一次笔会。那是我第一次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一天,友人陪我游西湖。那天细雨潇潇,水天一色,风景怡人的西湖尽在蒙蒙细雨之中。放眼望去,烟波浩渺。如诗如画,不由感叹:西湖风光,名不虚传。  相似文献   

8.
(1)友人住在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2)去年,我应邀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一次笔会。那是我第一次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3)一天,友人陪我游西湖。那天细雨潇潇,水天一色,风景怡人的西湖尽在蒙蒙细雨之中。放眼望去,烟波浩渺,如诗如画,不由感叹:西湖风景,名不虚传。(4)不料,友人淡淡一笑:“西湖虽秀,见得多了,不足为奇。”(5)友人的话,使我缄默良久。(6)不由想起,前些年在广东上学,暑假回家陪外地的同学游京都,瞧他们到了故宫、长城、颐和园,一个个欣欣然、奋奋然的样子,不由觉得好笑。(7)几天下来,他们游兴不减,我却已感到精神怠倦。…  相似文献   

9.
米开朗琪罗是世界上杰出的艺术大师。据说,他无论雕刻还是绘画,速度都很慢,总是花许多时间在那里沉思、推敲、琢磨,力求完美。有一次,友人拜访米开朗琪罗,见他正为一尊雕像作最后的修饰。过了一些日子,友人再来拜访,看见他还在修饰那尊雕像。友人责备地说:"我看你的工作一点都没有进展,你动作太慢了。"米开朗琪罗说:"我花许多时间在整修雕像,  相似文献   

10.
在我12年的教学生涯中,书刊是我终日相伴的友人。夜晚,在灯光的抚照下,在静谧的气氛中,打开自己喜爱的书刊,好比有一位富有个性的友人,在同我娓娓交谈,让我聆听智慧之声。法国作家伏尔泰说:"第一次读到一本好书,我们仿佛找到一个朋友。再一次读这本书,仿佛和朋友重逢。"这如同我的心声——每次捧读散发着幽香的《黑龙江教育》,那份欣喜,宛如见到久别重逢的挚友一样。记得6年前,我刚担任聋生班班主任,面对思维呆板、脾气倔强、自卑心理极重的聋哑儿童我感到束  相似文献   

11.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在俄罗斯举行,我有幸代表中国参加电气装置项目的比赛,面对45个国家的精英和赛场的工具不匹配等层出不穷的意外,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赛场上冷静思考、灵活应对.当登上最高领奖台,听到外国友人一次次喊出China的时候,我为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而自豪,为自己能为祖国争得荣誉而骄傲!"江西省电子...  相似文献   

12.
咬人草     
有一次,我到新疆的山里访问哈萨克牧人,很偶然地认识了一种奇怪的植物。如果不是新疆友人介绍,我绝不会注意它们的。那是在爬坡的路上,前面的人突然大声叫起来:"小心,咬人草!""咬人草!草会咬人?"我有点不相信。这是生在路边的一种普普通通的草本植物,叶色暗绿,有点像深秋经  相似文献   

13.
情人节随想     
老树 《语文新圃》2010,(1):25-26
情人节在中国被人们接受,还是近年来的事情。西风劲吹,把这个节也从西方吹进来了。我第一次知道这个节,还是友人在新世纪之初的提醒。记得是友人在电话中,问我知道不知道这个节。当时,我真不知道。  相似文献   

14.
羡慕自己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碰到了一个一直羡慕着的童年友人。  相似文献   

15.
烟萝梦     
梦里杭州,画里杭州,不如一瞬断桥回眸。杭州在我的印象中,大多是由文字堆砌出来的。细细的笔触勾勒出明晰的框架,然后让水墨肆意渲染,晕开一片水汽弥漫的杭州。千万次想象,千万次梦想,千万次用思绪在心中勾画出杭州的模样——轻纱薄雾,黛绿的  相似文献   

16.
前一阶段,我应邀到杭州执教了一节略读课《假如没有灰尘》。这是我第一次执教略读课文的公开课,教学的过程是一次不断接近和理解学生的过程。在和学生共同走过的这段历程中,我的学生观在不断调整,不断改变。在第二板块"品读语言,掌握方法"中,我要感谢孩子们生成出的两种观点。请看教学片段:师:(媒体出示)试着为课  相似文献   

17.
“生日”的祝愿曲沃县教委主任亓宗光在我数十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书刊是我终日相伴的友人。夜晚,在灯光的抚照下,在静谧的气氛中,打开自己喜爱的书刊,好比有一位富有个性的友人,在同我娓娓交谈,让我聆听智慧之声法国作家伏尔泰说:“第一次读到一本好书,我们仿佛...  相似文献   

18.
正在现代艺术大师中,丰子恺是对杭州最钟情的一位,在他结缘杭州的60年岁月里,杭州被他称道最多。丰子恺曾说:"杭州山水秀美如昔。我走遍中国,觉得杭州住家最好"。杭州于丰子恺,不是令人彷徨的异地,而是温存的故乡。1914年,17岁的丰子恺第一次来到杭州。刚刚从家乡石门高等小学毕业的他,是带着母亲的期许和自己的憧憬来求学的。家中没人能带他来,来了也不懂什么考学的  相似文献   

19.
“闲”生活     
我从美国回来之后,与一位滞留国外的友人通电话聊起什么是理想的生活,我对她说:"钱、权和闲这三样东西,我想要闲。"她听了不以为然,她理解我不追求钱和权,但不大理解我对"闲"的向往。最近,在一本书上看到罗兰·巴特关于理想生  相似文献   

20.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使我想起了和日本友人最近的一次交往—— 这位日本友人就是三桥耕一先生。应他的邀请,我们辽宁省教育基金会访日代表团一行4人,于1994年10月8日。经上海乘坐东方航空公司的银鹰,飞往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