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探月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高度概括了我国探月领域科技创新工作者的意志品质。将探月精神融入高校科技创新类学生社团建设,有利于促进社团发展进步。本文通过分析讨论探月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提出了将探月精神融入社团建设的实施路径,旨在加强社团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效果和力度。  相似文献   

2.
杨帆 《初中生必读》2011,(Z2):27-28
月球作为地球的伴星,以她的美丽缥缈、婀娜多姿,吸引了人类的注视,引起人们不断探索的兴趣。人类探月从未停止,科学界如此,文学界也是如此。科学家们探月,实事求是,谦虚谨慎;文学家"探月",尤其是诗人,玩月赏月,情趣十足。  相似文献   

3.
邵俊峰  沈国明 《新高考》2007,(12):60-61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成功点火发射,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4.
"成功进入轨道了!头晕晕的……虽然还看不到星空,但我能感觉到,它就在那里,在离我不远的地方。"2013年12月2日2:24,"月球车玉兔"的新浪微博发出了这样一条信息。时间倒回当天1:30,"嫦娥三号"探测器携带"玉兔号"月球车在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由此.中国探月工程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从2007年发射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到201 O年发射"嫦娥二号".再到如今"嫦娥三号"终于携"玉兔号"顺利升空,中国的探月工程步伐迈得踏实、稳健。梳理已行程过半的中国探月工程之路,那些令人激动的时刻、紧张的时刻又重回眼前,每一次飞跃都使我们离月球更近一些,也使前方的路看得更明一些。  相似文献   

5.
中国计划2010年左右发射探测器登月。中国探月工程所有零部件全靠自主研发。之所以探月,是因为月球探测不仅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必读》2013,(4):6-6
目前,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正样研制进展顺利,各项工作抓紧推进,将于今年择机发射,  相似文献   

7.
蓝蓝和 《初中生》2011,(3):104-106
“二姑娘”为何嫁“三弟” 2010年,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豪迈出征,将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嫦娥二号卫星准确送人地月转移轨道。嫦娥二号卫星踏上了约112小时的奔月之旅。探月工程二期由此拉开大幕。  相似文献   

8.
王文亮 《物理教师》2010,31(8):33-34,36
2007年10月24日“嫦娥1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随着“嫦娥2号”探月卫星预计于2010年年底发射升空,嫦娥探月工程将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卫星发射过程中要经过多次变轨,与此相关的问题也悄然进入中学课堂.  相似文献   

9.
传闻2公司参与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求证:属实。日前,有股民在互动平台向大连重工(002204)询问:"公司有没有参与这次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以及探月其他任务?"对此,大连重工表示,对长征五号遥五火箭发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任务,公司为其配套研发了发射台脐带塔和行走装置等产品,协助嫦娥五号圆满完成了任务。  相似文献   

10.
月亮上的H_2O     
在人类成功登月40年后,月球的吸引力日渐消减,照旧还是一片华丽的荒土。然而月球上有水这个消息的发布,为所有探月者打了一针强心剂,必将激起新一轮探月高潮。  相似文献   

11.
《诗经·月出》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以月为意象来喻美人、寄情思的传统,在诗歌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对后世的“月”意象的丰富与深化有着开拓意义,从而使古代诗歌中的“月”意象有着不同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2.
未来月球     
对探月计划来说,设立月球基地似乎已经是未来必需的发展趋势,但是月球基地建立好后,谁来管理呢?中、美、日三国正在积极想办法解决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3.
看许戈辉主持的一期"名人面对面",邀请的嘉宾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探月卫星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奖励》2007,(11):36-40
追求千年梦想,缔造“奔月”神话 用“嫦娥”命名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可谓情之所至.又有谁比这个栖居于中国古老传说中的凄美女子,更怀念她的广寒宫,她的玉兔?嫦娥奔月,这个中国历史上千古流传的唯美神话,中国的科学家们用自己的智慧把神话变成现实——中国首颗探月卫星成功发射并顺利进入绕月轨道,完美的缔造了这个千载流传的“奔月”神话。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11月1日,又一个举国欢腾的日子,经过漫长而充满艰险的返回征程,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的返回器,成功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着陆区域安全精准降落。这是中国航天器第一次在绕月飞行后再入返回地球。它标志着我国已全面突破和掌握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高速再入返回关键技术,为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望漫漫探月路,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意蕴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我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神舟飞船与天宫1号成功实现了从手动到自动交会对接;嫦娥探月卫星的发射也已经实现了我国探月工程三大步(绕、落、回)的第1步.为此,在近几年高考以此为背景的高考题频现.因为神舟飞船和天宫1号绕地球的运动及嫦娥探月卫星绕月球的运动都可以近似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它们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是地球或月球对它们的万有引力。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0月1日傍晚,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18.
杨巍 《物理教师》2011,32(5):66-68
“嫦娥2号”探月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为我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开了序幕,它主要任务是为“嫦娥3号”实现月面软着陆开展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继续进行月球科学的探测和研究.搭载在“嫦娥2号”上的7种有效载荷,能帮助卫星实现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月球物质成分、探测月壤特性、探测地月与近月空间环境等4大科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高悬于夜空的月亮由于其月相变化蒙上了神秘色彩,成为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母题,它积淀了浓郁的人类文化情蕴,反映不同民族文化视野,具有特定的文化意义。在中国,月亮自古以来就是女性的象征,月神也以女性形象出现;而日本的月神"月读命"却是位男神。通过对神话形象的比较研究,对两国月神的性别进行对比并探究其异同的原因,指出中日神话中月神性别差异主要是由于所处的文化背景、社会特征以及地理环境不同所决定。  相似文献   

20.
李白是中国古代诗歌吏上写月最多的作家。月是李白的灵魂栖息地,是诗人精神上的世外桃源。李白的恋月情结,既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有关,又取决于诗人复杂而矛盾的心理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