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阶段是培育儿童规则意识的关键时期,规则意识教育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贯穿小学德育整个阶段.《道德与法治》是儿童规则意识培育的教科书,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村在规则意识教育编写理念和编写体例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通过对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村分析,发现教村中规则意识教育以安全意识教育、纪律意识教育、秩序意识教育、环保意识教育、法律意识教育为主题内容,依据学生生活为中心,以儿童学习活动为轴线,基于儿童视角,凸显童趣性,巧用留白等为特征,根据规则意识教育内容在教村中的主题呈现和特征,进而给出厘清教村内容、落实教村"班本化"、挖掘生活资源、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等教学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
2011年出台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儿童的生活需求和特点都与成年人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差别,儿童的生活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价值。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作为最新版的教材,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充分结合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内容的设置与儿童的实际生活具有较高的契合性,有助于儿童法治意识的增强和良好道德思想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21,(99):148-150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加以重视。在以往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授课教师无法将教材与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实际上,对德育课程而言,教材内容能够有效引导教学从简单的知识学习升华至日常的生活建构。因此,在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设置了大量引导学生生活建构的栏目,这些栏目能够使小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然而,仅仅依靠教材引导是不够的,授课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反思。  相似文献   

4.
从 2016 年起,教育部先后将我国小学《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的课程名称改为《道德与法治》,并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了相应调整,由此可以看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但在传统教育理念、应试教育模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之下,部分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学目标偏颇、教学内容窄化、实施状况不佳、教学评价缺失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改善教学实施状况、增添教学评价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程伟 《中国德育》2024,(6):19-25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依托。通过构建5个主类目和15个次类目的分析框架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分析发现,教材高度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强调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特别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此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为了落实新课标,充分发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价值,应当在教材低年级和中年级整体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高年级补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适度减少栏目设置,给教师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基于课程标准加强顶层设计,立足学生中心优化教学过程,通过课程整合增强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6.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以学生学习活动所指向的问题域作为教材的基本结构,内容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突出了基于生活、引领生活、提升生活的编写策略,给儿童预留了许多表达经验生长的空间,体现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有机融合。使用此套新教材时应注意运用哲学思维解读教材文本,准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依据教学目标用好教材资源并开发相应的课程资源拓展教学时空,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强调互动与交流,实施"对话教学"策略,基于生命与尊重促进学生"生长性学习",使教学呈现出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故事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价值引领的主要载体。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中国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文章简要分析了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不同类型的中国故事,结合教材中的故事编写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分析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国故事的编写策略。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中国故事的编写注意事项及具体方法,旨在提炼和整合反映中国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创新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载体。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学中,由于教材涉及到的大多数法律知识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因此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课堂教学中,教师基于儿童立场,精选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针对案例质疑、判断、分析、反思,自主建构相关主题的法律知识体系,缩小儿童生活与法律条文之间的差距,实现道德情感的认同、道德认知的巩固、道德品格的生成,以及法治思维、法治意识的自主成长.  相似文献   

9.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教材依据学生多层次多向度生活的结构以及在其成长中逐步拓展和递进的生活延伸而展开。文章以此册教材为例,逐单元分析教材编写意图和教育主旨,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教材,把握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张丽 《教师》2020,(4):78-79
2017年秋季,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取代之前的《思想品德》教材,正式开始使用。新教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注重引导青少年养成懂法守法、尊法护法的意识和习惯。文章结合作者教学实践,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渗透法治教育的路径研究谈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印琼 《江苏教育》2022,(57):66-68
<正>“同伴交往”是《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中重要的循环教育主题之一。从低年级引导学生礼貌交往,感受同伴交往的快乐,到中年级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使其善于交往,再到高年级培养学生友好交往的品质,教材从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从家庭、学校、社区生活扩展到社会生活,构建起小学六年“同伴交往”螺旋上升、目标清晰的教学内容。下文,笔者以四下“同伴与交往”单元为例,谈谈如何指向儿童道德生长,进行单元整体设计。一、把握单元核心,凸显整体性  相似文献   

12.
李静 《山东教育》2020,(1):105-105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活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  相似文献   

13.
法治教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面临的教学瓶颈。通过引入并合理运用影视资源,拉近法与儿童生活的距离;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道德思辨情境,激发儿童对法治生活的思考;通过模拟体验,让儿童切身体验、感悟、理解法治生活,从而以法引领儿童生活行为,让法治意识浸润心灵。  相似文献   

14.
兰尧 《辽宁教育》2018,(1):36-38
目前,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已经使用了一段时间。对于广大教师而言,教材的更换带来了扑面而来的清新气息,为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留足了广阔的空间,但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对教育教学提出了巨大挑战。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采取"显隐结合、多维展开、螺旋上升式"的编写体例,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15.
祝健 《山东教育》2020,(10):54-55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从课标中不难看出,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体现了本课程的理念,将道德与法治和儿童的切身经历真正结合到一起,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引导学生从小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文明行为习惯。下面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做法,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6.
伴随新课改的推进与教育的不断发展,2016年教育部将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统编为《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排更多的是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这也是新课改不断发展的体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品质和能力,主要包括道德法治品质、健康生活品质、终身发展品质等,直接关乎到小学生的长远发展。但是,目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并不尽如人意,这就需要进行从理念到实践等方面进行改革,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核心价值素养为方向,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与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学生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加强交流与合作,充分整合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本文主要以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探讨核心素养的聚焦与培养。  相似文献   

17.
结合课程标准分析教材是呈现教师学科本体性知识的有效路径。基于时代发展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和统编教材改革,以儿童成长中的主体关系为线索,分析教材内容基于不同维度的学段分布情况,整体建构道德与法治学科本体性知识。以此为教师解读课程标准提供具体的知识视角,助其明晰"综合性"学科知识,从而以全局意识理解和演绎课程教学,以扎实的学科本体性知识树立专业自信。  相似文献   

18.
礼仪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涵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中的文明礼仪内容涵盖自我修养礼仪、家庭生活礼仪和公共场所礼仪,这些礼仪能为儿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文明礼仪的教学中,教师可搭建多元化的支架,促进儿童自我构建,进而提升儿童的文明礼仪素养。  相似文献   

19.
自2016年教育部发文将中小学"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后,新版教材编写更具特色,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增设了"探究与分享"模块。笔者就该模块的形式与作用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以"爱在家人间"(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一课为例,进行了教学设计,力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20.
<正>从2016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2016年9月新学年开始,全国七年级学生都领到了《道德与法治》教科书,《道德与法治》将逐步替代《思想品德》,成为中学生的必修课。那么,法治内容的编写依据是什么?如何定位法治教育在中学德育课中的位置?法治教育应如何展开?本文将以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为例,进行一一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