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是教师在学识、能力、性情和品德等方面对学生所具有的吸引力。它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来自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体现在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把自己置于和学生平等的地位上。每一位教师都要把完善自己的人格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2.
一、巧设互动情境 1.营造和谐氛围,激发主体参与热情 民主的气氛,来自教师的“平等”理念。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生活在一个没有压力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充满热情地学习。而且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样,每个学生都会觉得自己在老师心中特有分量,从而喜欢你的课,乐于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3.
想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教师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心灵自由的人。教师不仅要容忍学生的精神个性,更要容忍学生对自己说“不”。因为只有教师民主的阳光,才能照亮学生创造的原野。教师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不让他们因为各种原因而感到压抑和产生受遗弃感。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把自己也当作一个“学习”,与学生一起探讨学习内容,引导学生猜想、发现:对学生的猜想、发现,教师不仅要鼓励,更要赞赏、欣赏,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文个性化教学强调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平等地位,语文教师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师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主动作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师对学生学会放手,让学生走进文本,走出文本,超越文本,通过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互动,让学生逐步提高语文技能,培养有个性化的、具备读写能力的学生,把语文课堂变成展示学生个性才能的舞台。  相似文献   

6.
语文个性化教学强调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平等地位,语文教师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师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主动作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师对学生学会放手,让学生走进文本,走出文本,超越文本,通过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互动,让学生逐步提高语文技能,培养有个性化的、具备读写能力的学生,把语文课堂变成展示学生个性才能的舞台。  相似文献   

7.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情感智慧的影响,进而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教师对学生要抱以积极态度和较高的期望,要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把握好施爱的艺术和策略,把自己的爱化作一粒粒火种,点亮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课改呼唤人性化关怀。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实施评价时,如何体现对学生的人性化关怀呢?它不应该仅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一个遥远的目标,而应该是把平等的学生观实实在在反映在教育观念中,落实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中。我们教师要真心的接纳、赏识、呵护关注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把课堂看作是一个愉悦的学习历程,并在这学习历程中了解生活,探索奥妙,掌握知识,学会赏析自己和别人,在与教师、与同学、与知识、与生活的对话中初步奠定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原有的基础上有切切实实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创设宽松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要实现课堂的有效互动,教师就应该蹲下身子,和学生平等合作,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够打开思想的闸门,畅谈心里所想。1.尊重每一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做学生的朋友。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进入课文去体会人物的喜怒哀乐,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让他们感受到师生之间的平等,从而对自己所想所说的话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0.
《四川教育》2004,(11):30-30
尽管教师比学生懂得多了一些,尽管教师担负着培育学生成长的任务,但是,在人格方面,师生是平等的。教学实践中,做到平等对话。关键要看老师的心态——你的内心是否允许他们发表、是否接纳他们那些与你相左的意见并和他们展开讨论。教师的责任是在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都体会到自己在这个集体中的价值,产生归属感。  相似文献   

11.
一、创设情境,诱导参与1.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就必须为其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要把微笑、温暖、激励和希望带进课堂,做到严格而不苛求,热情而不迁就。要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和...  相似文献   

12.
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不能凌驾于学生之上,不能以“圣人”的身份来压制学生。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思想、感情和选择,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善于体会他们的感受,从他们的角度来加以理解和引导;善于征求和听取学生意见,尽量满足他们的正确需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创造一切机会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目标转化为自身的追求,以良好的道德标…  相似文献   

13.
教学绝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好的工作,现代教学更是如此,它的最终目的是促使每一个学生成为成功者,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力,并把他们放在平等的位置加以尊重与关注,以每一个学生的成功发展作为平等实现的见证。因此,实现学生间的这种发展性平等,不仅需要信念和理念,还需要各种措施和技巧,即不仅要求我们有着胸怀天下的气魄,相信每一个人,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平等,而且要把一颗怀有平等之信念的心用到教学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运用娴熟的技艺把这种信念贯彻下去。它要求我们要持有民主式的而不是极端自由主义式的平等信念,要在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上提供有利条件,要让教育者把平等理念诉诸于行为,这就是我们所阐明的平等与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理念强调教师要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合作与互动,强调教师拥有把理解、包容、研究学生置于首位的信念和能力。民主、平等及终身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成长中要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赏识、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宽容、学会孤独、学会等待、学会选择、学会倾听。  相似文献   

15.
苟欣  苟斌 《四川教育》2003,(10):35-35
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促进教师与学生心灵共鸣的沃土,是加速“实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师生共同创造性实践”的催化剂。因此,我们应该摒弃“长幼有序”、“师道尊严”的传统宗法观念,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地位,与学生共享快乐。  相似文献   

16.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倾听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巧.是一种修养,更是一门艺术。叶澜教授说:“教师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作为一名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来接纳,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要用“心”、用“脑”、用“眼”倾听学生的声音。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新焦点,教育的热门话题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能力。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心中要有一轮太阳,让阳光普照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他们感受阳光的温暖而茁壮成长,成为新世纪的优秀人才。如今应如何树立与时代相适应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呢?一、教师应摆正位置,“平等、尊重、理解”是原则作为一名教师,在学生面前大都有一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感觉,尤其是作为班主任,更是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神态。总是把自己摆在学生“看不透、摸不着”的位置,总是带着一副严肃的面孔,让学生无法接触、无法与之交流、沟通,好像这样才能在班上,在学生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其实这是做班主任的一个严重误区。教师首先应将自己与学生平等起来,与学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重视学生的言行,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真正管好一个班集体,才能成为学生信任的教师,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生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建立在平等人格基础上,教师要想成为与学生人格平等、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朋友,就必须付出真心、爱心,在感情上引起学生的共鸣。二、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学生长期以来,在传统的“师道尊严”...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深化,时代对地理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地理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能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一)教学氛围的创新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课堂上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教学气氛和环境,给学生一种心理舒畅感。教师要真心地关注每一个学生,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愉快地学习。课堂上对于学生的不同观点,教师要持有一种平等接纳的态度,多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每一位教师都应把教学植根于这种民主、平等、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只有如此,学生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观点,大胆探索。  相似文献   

20.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进而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教师对学生要抱以积极态度和较高的期望。要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把握好施爱的艺术和策略,把自己的爱化作一粒粒火种,点亮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