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为民 《教学随笔》2014,(11):42-43
官舍竹⊙王禹偁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妖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竹,岁寒三友之一,"依依似君子","志在干青云",满身青雅,亭亭玉立而独守坚贞,气傲霜雪。它的性直、虚心与贞洁,是一种品格和情操的象征。历来被文人墨客称颂,令无数仁人志士折服。唐淳化二年(991年)。  相似文献   

2.
<正>官舍竹王禹偁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妖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竹,岁寒三友之一,"依依似君子","志在干青云",满身青雅,亭亭玉立而独守坚贞,气傲霜雪。它的性直、虚心与贞洁,是一种品格和情操的象征。历来被文人墨客称颂,令无数仁人志士折服。淳化二年(991),王禹偁因言获罪,触怒太宗,  相似文献   

3.
贬竹联拾趣     
李秉鉴 《语文知识》2006,(10):17-17
竹子中空多节,凌风傲雪,不畏严寒,深受人们喜爱,自古以来,颂竹的诗文不计其数。但是,也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韪,对竹子大加贬抑。  相似文献   

4.
    
有人喜欢花的娇艳芬芳,有人喜欢柳的啊娜多姿。我既喜欢花又喜欢柳,但我更喜欢竹。竹没有花的娇艳,也没有柳的婀娜,但它自有一种独特的魅力。竹的全身都流动着盎然的绿,一派生机勃勃,作为绿化植物,一年四季都能带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  相似文献   

5.
南天春雨时众类亦云茂多留晋贤醉晚岁君能赏那鉴雪霜姿。虚心能自持.早伴舜妃悲、苍苍劲节奇。酬人雨后玩竹@薛涛!唐  相似文献   

6.
爱竹说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宋朝的大学士苏轼独爱竹,我也与竹有着一种割舍不下的情结。  相似文献   

7.
清朝末年,有一位农夫叫王武,上山砍伐毛竹,把砍好的毛竹堆成一堆。不料,有一根毛竹溜下来,无意溜中了过路的李华,尖尖的竹尾巴刺中心脏,李华当场身亡。王武进了监牢,县官叫他写悔过书,由于他小时候  相似文献   

8.
竹子属禾木科竹亚科植物,与梅、松一起被称做“岁寒三友”,又和梅、菊一起被冠以“四君子”的美称。其家族庞大,功用甚多,我国很早的《竹谱》记载30种竹的具体用途。竹子渗透到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愈是发展,人们对竹子利用的范畴愈是广泛。中国文化中的竹意象斑斓多彩,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爱竹说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宋朝的大学士苏轼独爱竹,我也与竹有着一种割舍不下的情结.  相似文献   

10.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分量和重要性是无须多言的。古代文人因爱竹而种竹、赏竹、咏竹、画竹,以致至"身与竹化"。竹子与中国文人的心路历程密切相关,与中国文化的发展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11.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称东亚文明实际上是“竹子的文明”。竹,因其坚韧常青、虚心有节、凌霜傲雪等自然禀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成了君子人格的象征。在古典诗文中,竹有许多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雅号。(1)龙孙:本指帝王后裔。因古传竹可化龙,如梁元帝《赋得  相似文献   

12.
清代才子郑板桥,工诗词书画,尤善画竹。《郑板桥集》中有段画论,发人深省: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像,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相似文献   

13.
爱竹     
在有竹的背景里,找这么一个住房,便永远与竹为邻我对于植物的竹有一种偏爱,因此对于竹器有特别的爱好。首先是竹榻,夏天凉飕飕的顶好睡,尤其赤着膊,唯一的缺点是竹条的细缝会得挟住了背上的寒毛,比蚊子咬还要痛。有一种竹汗衫,说起来有点相像,用长短粗细一定竹枝,  相似文献   

14.
竹蜻蜓     
这个星期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支竹蜻蜓。傍晚,我就和妈妈在楼下玩竹蜻蜓。我双手合住按着竹蜻蜓来回搓,然后突然用力一搓快速放开,竹蜻蜓就像一架小小的直升机似的飞了出去,然后慢慢悠悠地停在了草地上。一会儿,它又像一只可爱的小蜻蜓飞落在草丛中。风儿好像是竹蜻蜓的向导,它吹到哪儿,竹蜻蜓就跟到哪儿,我和妈妈比赛谁的竹蜻蜓飞得高,飞得远。妈妈迎着风儿使劲一搓,竹蜻蜓飞了出去,风儿往后吹,竹蜻蜓就跟着往后飞,朝着妈妈的脑袋急飞过来,幸亏妈妈机灵过人,往下一蹲,竹蜻蜓就从妈妈的头顶上掠了过去。好险呀!轮到我了,不好,竹蜻蜓飞到树丛里…  相似文献   

15.
    
《小读者》2008,(5)
我的窗前有一片竹。春,夏,秋,冬,它变换着姿势,展现出竹独特的魅力。春竹,笋尖初生。一到春天,从窗户望下去,冬天的凄黄少了一些。不知什么时候从地里钻  相似文献   

16.
画竹     
郑板桥题画竹云: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这是郑板桥总结的画竹经验。他提出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叙述了从观察生活、酝酿构思到艺术表现的完整创作过程,极有见地。画竹  相似文献   

17.
论竹的图腾崇拜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图腾崇拜是中国南方民族普遍有过的一种文化现象,民族学、民俗学和历史学资料均可佐证。主要表现在:1、大量有关竹生人的神话传说:认为人类与竹有血缘关系;2、用竹作为氏族或部族的族称或标记;3、存在着对竹的图腾禁忌习俗;4、存在着大量关于竹的祭祀活动,主要有入社、繁殖、祭祖三种祭祀仪式;5、存在有很多竹的模仿活动,如装饰、跳舞、音乐等。  相似文献   

18.
啸竹     
啸竹始于魏晋竹林七贤,王徽之时达到高潮,唐宋还有发展。啸竹不仅在竹林场域中创造特殊的音乐享受,也在竹我的相对中将竹脱俗的气质、高洁的品性化作魏晋风流。啸竹在世界化中较为独特。  相似文献   

19.
畸竹     
周光华 《新读写》2009,(10):58-58
文章采用先抑后扬的笔法,真切感人,给人启迪。当高颀伟岸的竹飘逸、雅致、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时,矮小、干瘪、弯曲、赢弱的畸竹似乎只有躲藏的份儿;当高硕伟岸的竹成为箭镞、脚手架、笠、笔筒而骄傲的时候,畸竹也似乎只有空虚和寂寞了。  相似文献   

20.
竹文化与旅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竹文化是以竹为载体的文化复合体。竹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以竹装点的园林山水,以竹为材料的建筑景观、手工艺品,竹食品,竹文化节皆显示出竹文化的独特魅力,成为竹文化旅游的潜在市场。发掘利用竹文化资源,发展竹文化旅游,对丰富旅游内容,提高旅游品位,突出民族文化特色,都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