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孩子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提倡赏识教育并不等于拒绝批评,没有批评惩罚的教育不是完善的教育。成功教育并不排斥批评,但批评要比表扬更有艺术。批评是赏识教育中独特的一环,  相似文献   

2.
如今,许多学校大力推崇赏识教育,通过赏识教育,让很多学生和教师找到了自信,激起了成功的欲望.但我认为,教育只靠赏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必要的批评与适当的惩戒,而教育的方式和技巧是值得校长们研究和思考的. 批评是关爱的一种表达,更是教育不可或缺的方式.要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必须讲究批评的技巧与方式,所以批评也是一种艺术.  相似文献   

3.
赏识教育体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对于培养健康人格、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但现在有些老师、家长对赏识教育的理解比较片面,出现了对学生只表扬不批评的矫枉过正的现象。实际上,赏识教育并不排斥批评,建立于赏识基础上的适度、合理的批评本身就是一种鼓励。  相似文献   

4.
赏识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赏识教育关注学生的生命本身,它注重对受教育者积极情绪的调动。教师在运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进行,对学生的赏识要及时并且要客观、具体,同时赏识应与批评或惩罚等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赏识教育发挥实效。  相似文献   

5.
朱晓燕 《学周刊C版》2011,(11):110-110
赏识教育是一种尊重个体成长规律的教育.它充满了爱和人情味。在新课程改革中运用赏识教育.可以促进课堂和谐.使课堂充满乐趣。一是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快乐学习。二是将表扬和批评相结合.表扬要落到实处.批评要恰到好处.让每个学生都健康成长。三是讲究语言、行为和肢体语言的艺术.实现由自发赏识到自觉赏识的转变.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进步。四是保持豁达宽容,让学生学会赏识,既懂得赏识自己.也知道赏识别人.  相似文献   

6.
一味的赏识、表扬、鼓励,只会让学生过分相信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甚至极端化。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教育;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育。批评是一门艺术,每位老师都要悉心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赏识教育、批评艺术层出不穷,众说纷纭。诚然批评是不可或缺的教育,但是如何批评才是真正的批评艺术呢,换一种说法——既作为一种理念也作为一种批评方法来展现它所具有的教育价值,以心理学上的相关理论为依据,提出几个相应的批评教育技巧,希望能给予批评教育一些实质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赏识,其关键在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而绝不应仅仅拘泥于表面化的表扬。实际上,教育并不排斥批评,建立于赏识基础上的适度、合理的批评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对于中职学生赏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是本文分析研究的重点,而中职学生赏识教育视域下具体批评艺术则是本文探究关键。要做到基于深入挖掘批评艺术需要建立在中职学生学生个性特点分析基础上,更要认识到赏识教育的必要性,只有掌握赏识教育特殊方法,才能真正地了解到批评艺术的内涵,从而真正做到在赏识教育下进行批评教育。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赏识教育、批评艺术层出不穷,众说纷纭.诚然批评是不可或缺的教育,但是如何批评才是真正的批评艺术呢,"换一种说法"--既作为一种理念也作为一种批评方法来展现它所具有的教育价值,以心理学上的相关理论为依据,提出几个相应的批评教育技巧,希望能给予批评教育一些实质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赏识教育是一种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的教育。赏识教育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变对立为对话,变批评为鼓励,让学生从恐惧的心理状态中走出来,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赏识教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以下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教学中提倡赏识教育,也要提倡适当批评教育,赏识和批评需要共存。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赏识是对孩子心灵中对的一面的肯定,其作用是激励和张扬;批评是对错的一面的否定。其作用是遏制和纠正。作为教育的手段不能单一,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采用最合适的度。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生活中,赏识和被赏识是一种互动的力量和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教育时机,将"赏识教育"与因材施教、奖惩分明、批评教育、挫折教育相结合,发现学生的潜能,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使学生树立自信,奋勇向前.  相似文献   

14.
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对学生应以表扬为主,进行赏识与激励教育,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绝不是意味着对犯错误的学生不能进行批评。事实上,批评和表扬一样,都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批评和表扬结伴而行,相融而生,相辅相成。当赏识与激励已无法纠正学生的坏习惯或恶劣的态度时,  相似文献   

15.
批评是提醒、警示,是纠正缺点的有效手段。教育工作者在提倡对学生进行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批评在教育中的作用。没有批评与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育。教师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要有根有据,要就事论事,还要有回旋余地,批评要做到"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6.
教学中提倡赏识教育,也要提倡适当批评教育,赏识和批评需要共存.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赏识是对孩子心灵中对的一面的肯定,其作用是激励和张扬;批评是对错的一面的否定.其作用是遏制和纠正.作为教育的手段不能单一,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采用最合适的度.  相似文献   

17.
时至今日,赏识教育已不再是一个新兴的话题,《再谈赏识教育》笔者认为赏识教育需要教育者具备爱心、耐心、细心等性格特质,才能及时发现、捕捉受教育者身上的闪光点,从而实施赏识教育;同时赏识教育并不否认批评教育,但批评教育要讲究艺术;赏识教育贵在坚持,只有坚持下去,才能获得教育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当今,学校教育中,“赏识教育”“无批评教育”呼声很高。教育者经常赏识学生,表扬学生,以赞美之情对待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自信,激发学习兴趣,发掘学习潜能,但教师如果滥用“赏识”,对学生一味“表扬”而无批评,有时会掩盖学生错误,忽视缺点,导致学生自我意识膨胀,丧失勇于面对挫折的能力。批评也是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批评教育”的缺乏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问题学生”,不利于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批评的作用显而易见。教师对学生及时地批评指正,能给学生纠正错误,为其指引正确方向,防止学生…  相似文献   

19.
李新娟 《考试周刊》2014,(88):121-121
随着赏识教育在家庭和学校的推行,越来越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肯定。其特点是肯定孩子的正确行为,引导其积极向上地进取,并追求成功。但赏识教育也存在误区,赏识并不是拒绝批评。在日常教学中,作者在实践赏识教育中结合赞赏和批评,正确引导学生不断取得进步。  相似文献   

20.
赏识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很大的作用,小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赏识教育的重要性,掌握更多的赏识教育的方式方法。但赏识教育也存在着误区,赏识并不是拒绝批评。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实践赏识教育的过程中结合赞赏和批评,正确引导学生不断取得进步,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快乐而茁壮地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