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滨海新区研发与转化基地建设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滨海新区自身发展条件和环渤海地区的经济现状分析,滨海新区在环渤海区域经济互动中的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应当积板加速滨海新区研发与转化基地建设,以联合体和虚拟技术联盟的形式构建知识创新、社会创业、企业孵化器、科技成果转移和投融资五大平台,通过聚集和扩散效应带动天津乃至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0-2009年长三角地区信息服务产业集群的相关二手数据,基于隶属网络构建了以企业为节点的集群核心网络和以机构为节点的集群支撑网络,并基于企业-机构间的知识扩散关系构建两网间的联系。重点分析了长三角地区信息服务业集群内企业-机构间的知识扩散。结论表明:长三角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形成了以沪宁杭为领跑者,苏锡常甬为追随者的发展结构;不同城市企业-机构间的知识扩散逐阶段发生在跨地区范围内,知识由中心城市扩散到周边城市。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创新极化与扩散效应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Esteban-Ray指数和脉冲响应函数模型分别测算了长三角与京津冀地区的创新极化与扩散效应并进行比较,研究表明相对于长三角,京津冀极化效应较强而扩散效应较弱。  相似文献   

4.
试图在知识产权战略的平台之上建立相适应的技术创新扩散机制,分析了其形成过程,并指出企业技术创新扩散机制与其创新路径也有一定联系。选取合作创新路径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扩散机制为例,为合作创新主体建立公平合理的扩散收益分配机制以保证企业技术创新扩散机制的顺利运作。  相似文献   

5.
以ICT产业专利为数据基础,基于社会网络视角,构建2487家企业的专利引用网络,从知识吸收与知识扩散两个维度探究专利引用网络结构要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同时,剖析联系强度这一关系要素在知识流动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间起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知识吸收广度和知识吸收深度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知识扩散广度和知识扩散深度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负向影响;联系强度正向调节知识吸收深度与知识扩散深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但对知识吸收广度、知识扩散广度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没有起到预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资源互补,降低研发风险,许多企业在专利研发中进行合作,并逐步向网络化发展.专利合作网络促进了企业间的知识融合,实现了知识在不同企业间的扩散,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创新绩效.本文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以专利信息为主要数据源,结合社会网络相关模型使用统计方法,研究了专利合作网络知识扩散的影响因素,指出合作次数、发明人数量和活动年期对知识扩散呈正相关关系,企业所在网络的密度和独立研发能力与知识扩散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科技新时代》2006,(11):118-119
在摩托罗拉78年的发展史中,每一个年代都留下了技术创新的深深烙印。上世纪40年代摩托罗拉向美国军队提供了世界上第一部双向对讲机,上世纪60年代,登陆月球的航天员通过摩托罗拉公司生产的移动通话系统向地球传回了那句“这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的名言:上世纪80年代,摩托罗拉推出了全球第一部蜂窝电话,  相似文献   

8.
非均质后发大国的异质性决定了技术空间扩散系统对技术空间扩散具有重要影响.以技术空间扩散系统中扩散源、扩散汇和扩散环境为分析框架,技术空间扩散受到空间距离、技术差距、产业联系和政府四大因素影响.其中,空间距离所产生的空间依赖性和产业联系与技术扩散正相关,技术差距与技术扩散负相关.政府在资金投入上存在的结构性差异使得政府实现的社会应用成果并不明显,因此,政府对技术空间扩散在政策方向和执行力度上的支持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非均质后发大国的异质性决定了技术空间扩散系统对技术空间扩散具有重要影响。以技术空间扩散系统中扩散源、扩散汇和扩散环境为分析框架,技术空间扩散受到空间距离、技术差距、产业联系和政府四大因素影响。其中,空间距离所产生的空间依赖性和产业联系与技术扩散正相关,技术差距与技术扩散负相关。政府在资金投入上存在的结构性差异使得政府实现的社会应用成果并不明显,因此,政府对技术空间扩散在政策方向和执行力度上的支持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郑慕强 《科学学研究》2009,27(11):1656-1661
分析了外资企业对本地企业不同的技术外溢效应,并研究了这些外溢效应与本地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广东和福建7市9个行业的139家与外资企业处于合作与竞争关系的本地企业为样本获取数据,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示范效应、竞争效应和后向联系效应对本地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有显著正的影响,而员工流动效应和前向联系效应对本地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正向作用的假设没能得到支持。  相似文献   

11.
摩托罗拉在中国的技术创新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摩托罗拉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中国最大、最成功的外商投资企业。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这些年来摩托罗拉公司一直积极地致力于在中国建立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先进的科技管理机制以及培养本地优秀的国际化科技和管理人才。为了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与发展,我们愿意与国内同行进行经验交流和合作,希望得到更多的帮助与指教。一、摩托罗拉在中国的科技发展策略摩托罗拉公司是一家高科技公司,技术的发展为整个企业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摩托罗拉公司在开始进入中国时就制定了四大业务方针,其中第一条就是科技投资和…  相似文献   

12.
深入明晰集聚区内中小企业的技术转移持续动力机制,为其提升技术吸收与扩散能力进而提升创新绩效提供参考。基于迂回生产理论,从生产结构迂回变动视角构建包含外部市场竞争、内在发展动力、区域战略协同、生产结构迂回变动、技术吸收、技术扩散和企业绩效等变量的模型,利用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411份有效问卷检验研究假设。结果表明:集聚区内中小企业的技术吸收与技术扩散显著影响企业绩效;生产结构迂回性变动显著正向影响中小企业的技术吸收与技术扩散,并受到外部市场竞争、内在发展动力与区域战略协同3个因素的显著正向作用。因此,中小企业应该重视生产结构的迂回变动状态,增强技术吸收与扩散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应变力,加强业务创新,从而促进企业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3.
知识通过网络可实现快速扩散,高技术企业联盟是知识扩散的重要主体。借鉴疾病传播的SIRS原理构建的高技术企业联盟知识扩散AIDA模型揭示了联盟网络的知识扩散机理与特性,以TD-SCDMA产业联盟为样本的实证分析表明高技术企业联盟知识扩散具有小世界性质、无标度特性和社区结构,对于探索增强联盟稳定性和知识创新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内涵及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以及两种视角下企业行为的差异,认为在企业中要转变观念,注意人力资源的资本化运营.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企业服务的发展与产品服务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勇 《科技广场》2006,(9):45-46
产品服务化成为许多跨国制造企业新的经营策略,即从单纯提供有形产品扩展到基于有形产品的增值服务,有形产品本身甚至只作为传送服务的媒介或平台,该现象将从现在的中间产品(即企业投入品)为主向最终消费品领域扩散,从大件耐用消费品向一般消费品延伸,客户从以企业为主转向消费者为主,成为服务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16.
分析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相互联系。阐述二者之间的相通、相融和差距,引导企业从思想政治工作向企业文化的过渡,利用现有的思想文化更好地为企业的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7.
企业吸收能力由接触界面、先验知识、扩散整合机制等构件组成。从结构上看 ,战略网络创造了提升企业吸收能力的优越条件 ,但是 ,“变现”战略网络中企业潜在吸收能力还有赖于系统性措施的实施。以优化战略网络中企业吸收能力模型为着眼点 ,提出了 6条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扩散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产学研合作是企业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内涵及其特点,详细探讨了产学研合作中知识扩散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知识向企业进行扩散的模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以知识扩散为目标的企业流媒体仓库的构建,分析了以流媒体为传播媒介的企业知识扩散的特征,构建了以流媒体仓库为核心的企业知识扩散的基本模型,对企业知识管理应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创新扩散对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转型调整具有重要影响。基于自主体模拟(Agent-based Simulation,ABS)方法,本文将微观尺度上企业创新扩散行为和宏观尺度上产业结构优化联系起来,构建一个从异质性企业出发,到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解释模型,来探索创新扩散与全球产业结构优化的相关问题。主要研究发现:对于中国而言,过程创新更有利于其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而对于其他地区而言,产品创新则更有利于其产业结构向其合理化方向演化。与美国、中国和俄罗斯等地相比,提高产品创新规模则有利于推动日本、印度和欧盟等地的产业结构朝着合理化方向演化发展。此外,对中国、日本、印度和欧盟等地来说,扩大过程创新规模有利于推动这些地区的产业结构由相对低效的第一产业向相对高效的第二和第三产业演化发展,从而能推动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但对于美国和俄罗斯而言,较低的过程创新规模更能促进其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最后,研究还发现不同创新模式在区域中所具有的作用及其产生的区域产业发展效应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在区域经济治理中需要采取差别化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同时区域产业发展维度与创新的空间维度可能存在一定的匹配性。这就为全球创新治理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