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中,地层能量不足、高含水已成为影响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而常规采油技术难以有效改善稠油油藏开发效果.面138区块是以热采开发为主的稠油油藏,经多轮次注汽开发后,热采效果整体呈下降趋势.通过对该区块二元吞吐工艺实施井的现场施工和措施效果情况分析,总结二元吞吐工艺技术在辅助稠油注蒸汽开发的适用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海上稠油储量丰富,热采是开发稠油的主要技术,但海上受限于应用条件和经济性,亟需攻关海上稠油热采复合提效技术,推进海上稠油高效开发。D2油田A3H井为海上稠油蒸汽吞吐试验井,多轮次蒸汽吞吐后开发效果变差。针对A3H井蒸汽吞吐中后期面临的问题,提出近井有机解堵和“热+气体+化学增效体系”的多介质协同增效技术方案,最终建立以解堵分散体系CYJ-1、氮气、起泡剂、降黏驱油剂、蒸汽多介质协同提效工艺方案,提高采收率达20.1%,改善吞吐井中后期开发效果,延长热采周期。  相似文献   

3.
目前稠油热采老区已经进入中高周期开发,蒸汽吞吐油藏类型增多,采出程度高、汽窜问题日益复杂,且随着机械防砂汽窜井的增多,汽窜井治理类型增多。热采区块汽窜治理形成系列配套技术,可满足不同油藏、不同汽窜类型油井汽窜治理技术要求。针对发生汽窜的机械防砂井无法实施堵调措施这一现状进行攻关,试验应用了氮气泡沫调剖技术,本文主要对氮气泡沫调剖技术的现场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下步攻关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动用中低渗稠油油藏储量,利用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方法,开展中低渗稠油油藏多井型组合开发技术研究。针对中低渗稠油油藏直井注汽困难、生产低效、易管外窜的特点,论证水平井和分支水平井蒸汽吞吐和蒸汽驱开发中的的可行性;针对水平井分支的优缺点,提出多井型组合布井方式(整体水平井+边部单侧分支井),可以发挥分支在蒸汽吞吐阶段的优势,同时避免分支对蒸汽驱的影响,提高整体储量的动用率和采收率。利用数值模拟技术优化多井型组合技术界限,包括井型组合形式、不同油层厚度下水平段间距离、单侧分支水平井井身参数。在单2块沙一段,利用多井型组合开发技术提高储量动用率,增加动用边部储量54暳104 t,已投产的单侧分支水平井是周围直井初期产能的4倍,实现了中低渗稠油油藏高效动用,该技术也为相似油藏开发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稠油开采以蒸汽吞吐为主,即在井筒内注入高温高压水蒸汽,降低原油粘度,进而达到采出的目的。由于稠油储集层具有油层疏松、孔隙度高、渗透性好等特点,加之经过多轮注汽后,很容易出现油层砂堵、渗流孔道堵塞、含水上升、管柱及配套工具断、脱、卡、吸汽剖面不均、套管损坏等问题,造成稠油井作业频率加大。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现已形成了稠油修井作业系列技术,为辽河油田稠油开发生产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6.
稠油油田蒸汽吞吐热采参数的正交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蒸汽吞吐热采是稠油热力开采的主要方式.由于稠油油田地质情况的差异,注汽参数必然不可能一样,本文根据某稠油油田提供的有关资料,对其注汽参数进行正交设计,并通过方差分析,获得最佳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7.
桩斜139区块为埋深1.6km以上的深层稠油,注蒸汽吞吐时开发效果差。通过动态分析和剩余油研究表明:制约开发的关键因素为活跃边底水的指进造成油井暴性水淹,井间富集大量剩余油;同时深层稠油热损失大也是导致开发效果差的原因。为此制定了井间加密水平井抑制水锥,同时加入降黏剂、CO2辅助蒸汽降黏,即应用HDCS技术来动用剩余油...  相似文献   

8.
用模拟退火算法对蒸汽吞吐注采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确定了6个吞吐周期的最优周期产油量和周期注蒸汽量。与实际周期产油量和实际周期注汽量相比,均明显增加。得出累积注汽量和累积采油量关系曲线(注采关东,曲线)。将该注采关系曲线外推估算该井未来周期的累积产油量和累积注汽量,从而达到对蒸汽吞吐井生产能力音勺预测。  相似文献   

9.
稠油热注吞吐开发随着开采轮次的增加.其吞吐效果随之下降。蒸汽驱作为接替技术逐渐进入稠油的后期开发中,但对于汽驱的地下监控仍处于起步阶段。通过油藏数值模拟、动态数据整合、地面温度监控等技术手段.对蒸汽驱地下原油的驱替范围和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找出汽驱影响的主要区域和目前还处于热效盲点的区域.为进一步蒸汽驱开发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滨南采油厂王庄油田沙一段为典型的薄层稠油油藏,采用蒸汽吞吐开采虽有一定效果,但蒸汽吞吐过程中注汽压力大、产量不高、回采温度低。根据油藏性质特点,利用注活性水开发技术对开发该薄层稠油油藏的可行性方整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该类油藏的数值模型。结果表明,活性水驱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方法,其表面活性荆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残余油饱和度。在提高采收率的同时能降低产水量。加入表面活性荆的关键在于乳状液中的原油比例不能超过74%,否则会使乳状液遭到破坏或变型。对王庄油田2X15等4口井的模拟结果表明,当注入流体温度高于100℃时,采用活性立吞吐生产效果较好,4口井的阶段产油量为32858.3t,阶段采收率为4.73%。  相似文献   

11.
自主研制了一种稠油高压吞吐室内模拟实验装置,并将其应用于实验教学。该装置采用流体暂存储能器和加热恒温层及保温管线,解决了稠油吞吐模拟实验中填砂模型的"吞"与"吐"的能力和热量保持问题。利用该装置开展了稠油冷采、加热激励和蒸汽吞吐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和压力对稠油的采油指数影响明显,56℃时,为28.0 mL/(min·MPa)(10 MPa)和26.9 mL/(min·MPa)(6 MPa);80℃,平均采油指数增至80.4 mL/(min·MPa)(10 MPa)和56.0 mL/(min·MPa)(6 MPa)。蒸汽吞吐激励后稠油的采油指数较冷采有明显提高,且随着蒸汽温度提高而增大。蒸汽温度从120℃提高至240℃时,平均采油指数增加了0.85倍。注蒸汽吞吐激励后采油指数可达冷采的1.3~2.5倍。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在齐604块薄层稠油油层中应用水平井技术,对水平井的实际生产动态、效果与直井进行了对比分析.实践证明,用水平井对齐604块薄层稠油注蒸汽吞吐开采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将蒸汽喷射泵应用于蒸汽—烟道气混注的新思路.蒸汽喷射泵注汽锅炉产生的高压水蒸气为动力,可以为伴随注汽锅炉产生的烟道气提供足够的能量,使其与水蒸气充分发生混合,并将混合后的气体注入油井.依据工程热力学基本理论与喷射泵工作的基本原理,对蒸汽喷射泵用于稠油井注烟道气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并且设计计算得到了喷射泵的工作参数  相似文献   

14.
渤海稠油L油田属于特超稠油油藏,埋藏深,原油黏度大,初期采用蒸汽吞吐开采,储层具有较强的水敏特征,易发生黏土膨胀,导致注汽困难。针对L油田首轮次注汽问题,开展耐高温黏土稳定剂性能评价、机理研究、机理表征及应用设计。研究结果表明:黏土体系作用后,中和黏土矿物表面负电荷,使得黏土矿物吸附于岩石表面,有效抑制黏土膨胀;PP-1体系防膨效果较好,1.5%浓度降黏率达90%以上;现场采用前置段塞注入,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蒸汽重力辅助泄油(SAGD)技术进行稠油开发,已成为辽河油田超稠油开发中的一项前沿性技术.在SAGD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高温污水,经扩容器扩容后排入站内低位水罐,然后经排水泵输送至污水干线用于蒸汽吞吐用注汽锅炉给水.针对高温污水输送存在的汽液两相共存、水泵汽蚀等关键技术问题,根据汽蚀基本方程、流体的运动规律以及喷射泵的工作机理,建立了喷射泵的汽蚀方程,并编制了不同技术方案(单、双喷射器防汽蚀系统).结果表明:使用喷射增压的方法,比用其他提高装置汽蚀余量的方法在防止水泵发生汽蚀时具有明显的优势,可实现高温污水的安全输送.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来看,双喷射器防汽蚀系统较单喷射器防汽蚀系统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6.
采用蒸汽重力辅助泄油(sAGD)技术进行稠油开发,已成为辽河油田超稠油开发中的一项前沿性技术。在sAGD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高温污水,经扩容器扩容后排入站内低位水罐,然后经排水泵输送至污水干线用于蒸汽吞吐用注汽锅炉给水。针对高温污水输送存在的汽液两相共存、水泵汽蚀等关键技术问题。根据汽蚀基本方程、流体的运动规律以及喷射泵的工作机理.建立了喷射泵的汽蚀方程,并编制了不同技术方案(单、双喷射器防汽蚀系统)。结果表明:使用喷射增压的方法,比用其他提高装置汽蚀余量的方法在防止水泵发生汽蚀时具有明显的优势,可实现高温污水的安全输送。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来看,双喷射器防汽蚀系统较单喷射器防汽蚀系统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胜利油田对于超稠油主要采用200X141和141X100两种井网并以蒸汽吞吐为主的开发方式.一般先期用大井距吞吐,后期加密成小井距吞吐生产,井网加密作为吞吐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手段已被广泛应用.目前部分区块完成了一次加密,个别井组完成了两次加密,然而对已加密区块的开发规律及其加密井对周围老井的影响等方面未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以超稠油区块单56为例,在蒸汽吞吐和稠油非达西渗流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分析超稠油吞吐加密开发规律,以期指导其他潜力区块的加密开发.  相似文献   

18.
针对 G43-7井储层胶结疏松、注汽注不进、原油黏度高、易出砂等问题,利用 Meyer 三维压裂防砂软件对 G43-7井裂缝形态及施工参数进行优化,现场施工过程中通过小型压裂方法对泵注程序进行实时调整。压裂防砂施工后累积注汽量799 m3,初期日产液18.6 m3,日产油5.1 t,累积产油781.7 t,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该井的成功实施为改善稠油热采井注汽效果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胜利油田西部稠油热采井容易出现井口上移、冒汽等问题,提出降低应力集中、保护完井管柱的预应力固井工艺技术,优选配套热采双级套管预应力地锚、热采套管头、专用套管等固井配套工具。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稠油区块热采井发生套管变形、错断、井口上移、井口冒汽等现象的出现,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郑411区块为带边底水超稠油油藏,伴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其边部油井含水率升高,油气比降低。为此,在现有HDCS开发技术基础上,开展了高温氮气泡沫调剖改善油藏边部超稠油井开发效果的相关调研和矿场试验。现场试验表明,高温泡沫体系可有效改善边水稠油油藏边部中高含水期油井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