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味长沙     
两个讲着长沙话的青年哥哥在路上走,他们的前面有一个衣衫褴褛的叫花子胳肢窝里挟着一个讨饭的碗。其中一个对另一个说:赌一碗面,去要那个叫花子自己把那只碗打烂。我当时觉得这赌注像纸变钱一样难。谁知另一个长沙的听了问:“真的赌一碗面?”先前那个长沙的说:“千真万确!”担心赌注不真实的那个说了句“看我的”便小跑上前,到了叫花子身边,右手朝乞丐肩上一搭,他乡遇故知的话语热腾腾地出来:“叫花子哥哥吨,你还有赶回家去呀,你屋里娘老子病得脑壳只剩咯大了”,他边说边将两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合起来做成个圆圈。  相似文献   

2.
哑爱默默     
他是个哑巴,虽然能听懂别人的话,却说不出自己的感受. 她是他的邻居,一个和外婆相依为命的女孩. 一直喊他哥哥.他真像个哥哥,带她上学,伴她玩耍,含笑听她唧唧喳喳讲话.他只用手势和她交谈,可是她能读懂他的每一个眼神.从哥哥注视她的目光里,她知道他有多么喜欢自己.  相似文献   

3.
老波 《新闻天地》2008,(4):34-36
为了报答哥哥小时候拼死保护自己的恩情,吉林省汪清县农业银行携款员朴世俊耐不住哥哥的苦苦哀求,贪污70万公款替哥哥偿还风流债和生意欠款。其后长达6年的时间里,兄弟俩东躲西藏,到最不起眼的小厂打工,干最脏最累的活,朴世俊还曾流亡国外。渐渐的,朴世俊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埋怨哥哥不该把自己拉下水,  相似文献   

4.
怎么样下笔,才能写活人物?古人在总结写作经验时曾经指出:一个从事写作的人,往往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初不知好恶,肆笔而成”;二是“既而识羞愧,成之极难”;三是熟练透彻,“信手拈来,头头是道。”那么,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有限的篇幅里,信笔自如地写活人物呢? 不少人常常有这样的经历:一人、一物、一景,或是一个印象,一点情绪,一个意念,在你眼前一闪而过,却给你留下极为鲜明、极为深刻的印象,也许时间过去很久了,可你却还时时在惦记着  相似文献   

5.
古时有个笑话.说两个兄弟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弟弟心眼少,于是哥哥便说服弟弟.两人合伙买一双鞋子。哥哥白天穿。弟弟晚上穿。弟弟怕穿的时间少而吃亏。便每天晚上都穿着鞋子出去跑……其实。两人采用的就是“拼”的消费方式。汉语词典里“拼”有两种解释:一是拼在一起。比如拼图、拼音等。二是不顾一切地去做。尽全力争取。比如拼命、拼搏等.这里所指的“拼”主要是指“拼”在一起合伙消费。笑话中提到的这种合伙消费方式正在成为时尚:一个“爱拼才会赢”的快乐时代即将来临——  相似文献   

6.
书与人     
《山东图书馆季刊》2005,(2):118-118
人做了书的奴隶,便把活人带死了……把书作为人的工具,则书本上的知识便活了,有生命力。(华罗庚)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家说:“人的心灵如一扇窗户,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两个环境,一个是心灵的窗里,一个是心灵的窗外。”心灵的窗里载满宁静、平和与安逸:心灵的窗外则充满压力、竞争和挑战。至于你处于窗里还是窗外,则取决于你的心态。在窗里呆得久了,会沉闷、烦躁。此时透过窗口看到外面的风景,好像格外新鲜、惊奇,有一种恨不得逃避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莫陌 《北京档案》1999,(5):14-15
听老辈儿人常说:咱北京是块风水宝地,天子脚下,藏龙卧虎,人杰地灵,这话一点儿不假.远的不说,就说咱京郊的平谷县,在北京的十八个区县里算不上富庶之地,可档案事业在这几年却有了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旺财日记     
《出版经济》2006,(3):37
在IT企业里打工的“北漂“族阿哥哥,是个志大才疏的单身男青年.和许多离开家乡来到大城市里打工的年轻人一样,阿哥哥有着成就一番事业的理想,更不断做着“瞬间发财“的白日梦.但是现实总是很现实的,阿哥哥的生活仍然在噩梦似的加班和少得可怜的薪水中继续,每天从租住的房屋到公司,两点一线起早摸黑,要想发财估计可能还需要进行跨世纪的努力.然而就在生活似乎永远要这么枯燥下去的时候,小狗旺财出现了.旺财是阿哥哥捡回来的“弃狗“,小时候倒还算循规蹈矩,但一岁之后却突然IQ暴涨,大异常狗,先是在IT业主人的影响下学会了上网,紧接着又开始开口说话,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热情地爱上了QQ聊天和网络游戏,从此之后,有志青年阿哥哥的生活就再也不得安生了…………  相似文献   

10.
我干编务     
常有作者狐疑地问我是干啥的,好像编辑部里的人他比我还熟悉。怎样告诉他呢?说是这个作坊里的工匠吧,从来没给谁做过一袭嫁衣,人家当然不认你;说不是工匠吧,自己又委屈,因为举凡作坊里的针头线脯尺棒刀剪里进外出杂杂碎碎,都是咱屁颠屁颠操办的。假如没有唁的小心侍侯,那一拨儿一拨儿的“靓女出闺”,没准儿也会出个三长两短的。可真要出个三长两短的,咱又比谁都着急。  相似文献   

11.
在H市的出版界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令人费解而又不费解的事情:一家刚到“学龄”之年的小出版社(下称“小弟弟”),在一本书的竞争中,居然以绝对的优势,战胜了年过“而立”的一家名牌出版社(下称“大哥哥”), 从而使这位“小弟弟”在出版界里赢得了较好的声誉。“小弟弟”是怎样战胜“大哥哥”的呢? 事情是这样的——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以后,H市的这两家出版社同时各抓了一本辅导学习《决议》的读物,并且几乎是同时出了书。比较这两本读物,有如下异同:  相似文献   

12.
工人日报从十一月十一日至十二月三日召开了全国记者会议。会议集中研究了如何改进工作作风和思想作风、提高报道质量的问题。会议指出,报道中应该贯彻人的作用第一、政治工作第一、思想教育第一、活人活事活的思想教育第一的精神。会议认为,作为工人日报的记者,心目中一定要有工人。面向群众,面向基层,是记者一切工  相似文献   

13.
(3)取一喻对某事物可择取一种比喻来表现。同一种事物可以有许多比喻,看谁比喻得新奇、妥贴,警人。比如爱情,古往今来,比喻汗漫无边,美不胜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用天的阴晴暗谐男女的有情与无情,很新鲜活泼。”明朝有一首民歌,取喻尤觉质朴精巧: 傻俊角,我的哥,和块黄泥捏咱两个。捏一个了你,捏一个了我,捏得来一似活托。捏来同床上歇卧,将泥人摔碎,着水儿重和过,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党报的社会新闻,新闻界虽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我们从大量的新闻实践中体会到,党报社会新闻反映的是活人活事活道理,它以生动形象、有情有节的故事而为读者广泛喜爱。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与都市类报纸社会新闻不同的是,党报的社会新闻更注重新闻宣传的社会效益和舆论的导向作用.“是有典型意义的社会新闻”。这也许就是党报社会新闻的个性和特色。  相似文献   

15.
结构是两个对立人物在一部剧中的全部矛盾冲突过程。万事开头难,戏剧的开头,从哪开始写是最难的,选择的标准是,能否在极其有限的戏剧空间里最大限度地迅速展开矛盾冲突。笔者结合广播短剧《山丫》对广播剧剧本创作的结构设计进行简要阐述。广播短剧《山丫》的成功之处在于:一、前题明确,冲突骤起。《山丫》的创作灵感来自作者听到的一个小故事:一位农民临死前给儿女分家,他重男轻女,不仅给哥哥多分财产,还让妹妹退学,可哥哥不爱学习,退学打工去了,  相似文献   

16.
一 鲁迅说过:“将活人的唇舌作为源泉,使文章更加接近语言,更加有生气。”(《坟·写在<坟>后面》)这是教我们学习群众语言的至理名言。 所以要将活人的辱舌作为源泉,就是因为活人的唇舌确实是语言的源泉。语言是起源于劳动的,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是随着社会的前进而不断发展和丰富的。劳动人  相似文献   

17.
最古老的婆媳记载四千年前的婆媳纠纷据西方的旧约圣经记载,四千多年前,以色列和以东这两国的起源中,还有一段关于婆媳之间的小插曲。以色列的始祖雅各和以东的始祖以扫是双胞兄弟,以扫为哥哥。以扫擅长打猎,常常从田野里打回许多山珍,甚讨好食野味的父亲以撒的欢心,而弟弟雅各则非常聪明,喜欢待在家里,这样陪妈妈的时间多,较讨母亲利百加的宠爱。后来哥哥以扫先讨了两个外族老婆,她们的饮食习惯、生活起居同以扫家存在很大的差距。公公以撒、婆婆利百加就常常为这两个  相似文献   

18.
王晓明 《视听界》2010,(1):120-120
两年前的“手记”里,我提到了全国观众津津乐道的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的那个“呆子”士兵许三多,“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情”。经过一场全球金融危机和一轮国内房价飙升,人们不敢拿“呆子”当榜样了。一部《蜗居》,慢热,由“房奴”一族到全民关注,仅仅是其中的“色相”么?是它表现了现代都市人生存的困境,触动了百姓的切肤之痛。  相似文献   

19.
20年记者生涯,笔下各种新闻人物百十人之多。其中,有两个极为普通、然而对我来说却是终生难忘的小人物。他们是同胞兄妹,哥哥叫辛福强,妹妹叫辛丽荣。发现这两个人,写出这两个人,不仅使我在新闻人物写作上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两个人物的理解,极大地拓展了我思想立意的空间。哥哥:辛福强的感悟(1)我第一次采访辛福强,是在1982年10月间,那时,他作为大连市“文革”以来第一个镶玻璃个体劳动者,从事这项工作还不到一年的时间。虽然当时他并没有引起人们更多的注意,但  相似文献   

20.
1993年1 0月,广西新闻界18名记者的义举,挽救了一个濒临死亡的书法奇童。天职不仅仅体现在那支笔上这一家所受的打击实在太重了。江涛是柳州铁路局第五小学教师。他培养的一批批书画奇童共有284幅作品先后在25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其中104幅在国内外获奖。在这些孩子中,他的两个儿子江筱茜、江筱圻兄弟俩又是最山色的,哥哥的书法出神入化,弟弟画猫像活的一样。兄弟俩的作品先后被送到日本、美国、意大利、印度、新加坡和香港等地展出,为国家赢得了荣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接见过这对神童兄弟,并勉励他们锻炼成长为祖国杰出的人才。然而现实太残酷了,病魔先是吞噬了弟弟的生命,现在又扼住了哥哥的咽喉。两年前,只有13岁的筱圻无力抗拒淋巴癌的摧残,于1991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