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群 《丹东师专学报》2010,(2):F0002-F0002,F0003
由何新文、路成文教授合作整理的《历代赋话校证》(附《复小斋赋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以下简称《校证》),是湖北大学何新文教授计划编辑的“历代赋话丛编”的第一种。《校证》以湖北省图书馆所藏清代乾隆五十三年复小斋刻本为底本,校以该书征引的有关文献的原文,并适当参考《携李遗书》中的《复小斋赋话》及香港何沛雄的《赋话六种》中的《历代赋话》,可以说是集众版本之精华和众家之大成。  相似文献   

2.
《宋史》在官修的正史中是一部芜杂疏漏,史实颇多谬误的史书,《宋史》中的《文天祥传》也不例外。明吉水胡广说:“《宋史·文天祥传》简略失实,盖后来史臣为当时忌讳,多所删削,又事间有抵牾。”胡广因此根据《宋史·文天祥传》和元刘岳申《文天祥传》,参考文天祥的《文山先生全集》等著作,重写了一篇《文丞相传》,订正《宋史·文天祥传》的一些错误。如《宋史》误王积翁为王绩翁,又如《宋史》称文天祥是吉州吉水人,胡  相似文献   

3.
李索教授的《敦煌写卷<春秋经传集解>校证》是一部敦煌写本儒学经典文献整理研究的力作,我在衷心祝贺其付梓的同时谈谈拜读这本撰著的三点认识。其一,这是已出版的敦煌写本校证中第一部有关《春秋》经传的校证。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成于西晋,但它解释的是《春秋》与《左传》,所以为《春秋经传集解》的敦煌写本作校证,所面对的材料从根本上看是先秦的经与传。敦煌卷子是中古的,但写卷《春秋经传集解》反映的内容是上古的,这就决定了敢于和能够为《经传集解》写卷做校证的不仅应当熟悉汉魏至唐宋雅俗文字使用的情形,而且应当具备先秦汉代经…  相似文献   

4.
钱大昕在治学方法上提出著名的"三端"说,并将其运用于《宋史》考证,且创获颇多,称他为"考证《宋史》第一人",只怕是当之无愧的。他还开创了宋史研究的诸多领域,为后代学者所继承和发扬。钱大昕考订《宋史》的累累硕果至今仍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5.
研究元修《宋史》之取材,对于了解和分析它的资料价值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剖析《宋史·宗泽传》入手,探寻其史源,考析其取材,以期推动这一研究的深入。 一、《宋史·宗泽传》与宋国史之关系 四库馆臣说《宋史》“以宋人国史为稿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四六史部正史类二),此话信然。无灭南宋后,主持临安留守事的董文炳认为“国可灭,史不可没。宋十六主有天下三百余年,其太史所记具在史馆,宜悉收以备典礼”,将所得“宋史及诸  相似文献   

6.
赵普的家世     
宋初名相赵普的家世,《宋史》卷256本传记载很简略,《东都事略》和《隆平集》本传尚不及《宋史》.《宋朝事实》卷三所载《赵普神道碑》,也未提及其家世.朱熹辑《五朝名臣言行录》及丁传靖辑《宋人轶事汇编》中,有关赵普家世的记载,不出《宋史》本传.我写《赵普早年事迹考辨》(载《安徽师大学报》1981年第3期),文内有关赵普家世的叙述,亦不出《宋史》本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12,有《赵韩王六世小谱》,正可补文传之阙.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7.
《文选》诸本中,列有校文的是《集注》本、明州本、建州本、秀州本。其中“骚类”校文,甚有助于《楚辞》文句的校勘。余撰《〈文选〉“骚类”校文释证》一稿,以《文选》诸本互校,又以《楚辞章句》各本、古注类书等所引以及古今学者的校勘成果参校,于《楚辞》文句校释,或有所补正。今录八条,以向方家讨教。  相似文献   

8.
《钟嵘〈诗品〉陆士衡条疏证》颇有误漏。对"晋平原相陆机"、"其源出于陈思"二句的《疏证》补正如后:1.《疏证》所引"曹旭《诗品集注》校云"以下文字,不是曹旭校文,而是张锡瑜《钟记室诗平三卷》之校语。2.陆机任职有作"平原相"者,有作"平原太守"者,有作"平原内史"者,《疏证》谓"不能确定何者为是"。按三者是互称,可通作。3.《疏证》谓"陆机诗今存104首,其中五言诗60余首"。按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陆机诗120余首(含残句),其中五言诗80余首(含残句)。但逯氏还漏辑《答潘尼诗》(四言)一首。4.《疏证》赞同曹道衡说:陆机是"吴郡吴(县)人(即今苏州人)"。按陆机是华亭人,但未见历代《地理志》说华亭属吴县。5.《疏证》述陆机诗之体源节,还有两处"硬伤";同时,此节可补者尚有不少。  相似文献   

9.
《宋史》标点本于一九七七年出版。在校勘方面,虽然作了可贵的努力,但限于当时的各种条件。史事的校勘不够重视,以致有些明显的错误都没有校正。聂崇岐先生早加以考订,指出一些错误,而标点本竟没有出校。近在研读《宋史·本纪》时,发现一些漏校和前人未曾注意的问题,按卷次页码为序,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宋史·礼志》的史源,前人虽多有论说,然均存在程度不一的不足之处。在《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官私记载与《宋史.礼志》比对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看出:《宋史·礼志》的史源,很可能是《国史》、宋代官修《会要》、《文献通考》等史料价值极高的官私著述。  相似文献   

11.
中华书局于1961年将叶适的《水心文集》与《水心别集》合编为《叶适集》出版。近年再版问世,1976年又将叶适《习学记言序目》分上下两册出版。这对叶适及宋代永嘉学派的研究很有贡献。《叶适集》附有《编后校记》,谈及著作版本与校勘情况,有些错误,今年正是叶适诞生835周年,本文拟就叶适著作版本略加考证,以就正于同好。叶适的著作,据《宋史·艺文志》、明万历《温州府志》等书,计有: 《叶适文集》二十八卷,(见《宋史·艺文志》)。  相似文献   

12.
《宋史·艺文志》作为《宋史》中的一篇史志目录,其在目录分类、体质、内容上的诸多不足往往被历代学者所指斥。但作为一份记载宋代学术典籍篇目的目录学资料,其在反映两宋学术特点方面的价值依然是不可取代的。文章通过对《宋史·艺文志》的研究,整理分析其中所保存的学术信息,以之印证宋代学术的部分特点,进而归结出该文在研究宋代学术方面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关于《宋史.礼志》的史源,前人的观点大致有四:一是《国史》说,二是《会要》说,三是《通考》说,四是多源说。此四种观点虽均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但各自又存在诸多无法解释的其他证据。在《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官私记载与《宋史.礼志》比对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看出:《宋史.礼志》的史源,很可能是《国史》、宋代官修《会要》、《文献通考》等史料价值极高的官私著述。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许多著作认为:元祐时期,北宋朝廷废除了保甲法.如,宋徐自明《宋宰辅编年录,校补》中记载:元丰八年(1805年)七月,“诏罢三路保甲”.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中也记载:元丰八年(1085年)七月,“诏罢保甲法”.清王夫之《宋论》中认为“(朝廷)缓保甲之练习,……次第而除之”.其实,这些说法是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15.
《江邻几杂志》是宋代江休复所写的一部史料价值较高的笔记体著作,该书所记皆为杂事,内容多涉及宋代的朝野掌故、逸事轶闻、礼仪、饮食、服饰、丧葬等方面,少量涉及前代。鉴于此,《宋史·艺文志》将其列为小说家类,但此书绝非委巷俗谈可比也,多为作者所见所闻,具有补史证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南宋书》是明人钱士升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南宋史著作。编写体例上,无志、表,奸臣、叛臣未单独列传;遵循“以类合传”特点,相关的人物合为一卷,并且几乎每一卷人物都相当多。内容上,全书基本沿用《宋史》南宋部分相关记载,并有所改动。与《宋史》相比,《南宋书》传记篇幅较短、内容也较简单。但也增加了《宋史》所无的一些人物的传记,增补了新的史料等。本书的缺点主要是:记载比较简略,所补充的史料未注明出处,沿袭《宋史》原有的一些记栽错误等。  相似文献   

17.
《嘉应学院学报》2019,(4):93-96
清代学者王先谦的《释名疏证补》中收集了毕沅、王启原、叶德炯、苏舆、皮锡瑞、王先慎等人的校语,其中"苏舆曰"校语有342条。这些校语有苏舆直接在《释名疏证补》词条后面加注的,也有在毕沅等人的校语后面加以补充的,这些校语涉及音韵、文字和词汇等内容。对"苏舆曰"校语进行全面探析,挖掘其在文字校勘等方面的价值,有助于读者对《释名》的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罗愿所著《新安志》共10卷,其中人物类从第六卷到第九卷独居4卷,是全书内容最多的一部分。《新安志》所记载的地方人物众多,对于当地历代乡贤、耆宿、进士、义民、流寓、名宦、职官乃至僧道几乎无所不载,其中宋代人物的记载尤为详细,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就《先达》两卷而言,罗愿记载了古新安的41位先贤人物,其中宋代的36位。36位人物传记所载事迹或见于《宋史》的列传、或散见于《宋史》各篇、或为《宋史》未录,与《宋史》相佐证,是研究宋代历史的宝贵史料。而且《先达》两卷记载的宋代人物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且多登进士第为文吏,为学界了解宋代徽州社会提供了基本信息。《新安志》中所记的宋代人物还为后代的徽州地方志提供了资料来源,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元脱脱等人撰修的《宋史·儒林传》,是《宋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了宋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历来为中外研究者所重视。但是由于《宋史》成书仓促,又非出于一人之手,因此,在史料剪裁、史实考订等方面存在着不少缺点,《儒林传》亦同样如此。为了不使研究者在引证史料时以讹传讹,求得一个正确的结论,我在阅读宋人书册的过程中,就其中几位人物的记载错误之处,作一辨正。  相似文献   

20.
《天官书》记载天文星象,内容冷僻,文辞古奥;三家注征引各家之书,或不标出处,其标注者,今亦多已失传,且内容芜杂,难以一一稽考,是以校勘颇为不易.此文以景祐本、耿本、黄本、彭本、柯本、凌本、殿本诸本与金陵书局本对校,稽核《汉书》、《晋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宋史》及相关文献,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结合文字、音韵、训诂、词汇、文例、史实等,对《天官书》中50余处文字作了考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