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逐步普及,对如今的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重要影响,并为此提供了工作的平台和培养的载体,有利于高校党建工作机制的创新与完善。本文以高校党建工作为研究重点,思考网络给党建工作带来的三大影响,包括网络的开放性促进党建工作的透明化,网络的技术性促进党建工作的先进化,网络的互动性促进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意在借助网络平台优势,创新工作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完善培养体系,构建高校党建工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2.
周龙 《文教资料》2014,(9):138-139
高校党建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加强大学生的党性修养、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党建工作面临新的现实境遇,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功能,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模式,不断提高高校党建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信息的不断发展,信息网络给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高校学生党建面临的挑战以及目前高校基于网络的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利用网络创新学生党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彭建国 《考试周刊》2014,(48):28-29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变革,以网络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正日益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思想、思维方式、学习和生活,给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带来机遇和挑战。如何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理念,拓展党建工作新途径、新载体已成为高校党建工作必须面对的一个崭新课题。建立"党建微信平台",主动占领网络意识形态"微"领地,对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具有鲜明特点,主要体现为环境的开放性、主体的交互性、内容的丰富性和方法的便捷性等。当前高校开展网络党建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网络党建工作的主体力量不足,网络党建平台的建设水平不高,网络党建方法的开发利用不够,网络党建环境的规范管理不力。对此,应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党建工作战略研究,对高校网络党建工作作出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部署,促进高校网络党建工作理念、规划、队伍、平台、模式、机制和理论创新,切实增强高校网络党建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建模式创新的背景及意义,从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论述了高校学生网络党建创新的新模式,首先是开展网络党课建设,创新高校学生党建教育学习平台和模式;其次是构建"微博+微信+微课"学生党建"三微"平台,使学生通过电脑、手机实现学生网络党建学习、教育、宣传、管理、舆情控制、交互沟通等新模式;最后建立QQ网络党支部、QQ党小组和QQ书记信箱等立体QQ网络平台,实现高校党建网络民主监督机制和方式创新,达到对学生党员进行监督和问题反馈机制.党建网络模式创新,使高校学生网络党建主动占领网络教育新阵地,唱响网络主旋律,使网络成为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手段和载体.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地应用,加强对网络环境下创新高校学生党建模式研究已经成为十分重要课题。加强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实现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必然需要,不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切实推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保证和有效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高校需要确立与时俱进的党建理念,建立系统科学的党建制度,培养能力突出的党建队伍和充分开发与利用网络载体来创新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党建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地应用,加强对网络环境下创新高校学生党建模式研究已经成为十分重要课题。加强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实现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必然需要,不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切实推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保证和有效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高校需要确立与时俱进的党建理念,建立系统科学的党建制度,培养能力突出的党建队伍和充分开发与利用网络载体来创新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党建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21世纪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开辟网络党建新领域、新阵地,构筑高校网络党建与传统党建有机结合的完整党建模式,是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在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其党建工作面临严峻考验。本研究以"全媒体"时代为背景,探讨国内高校网络党建工作的新模式、新机制。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高校网络党建研究的时代意义,接着对我国高校网络党建工作的发展现状、特点做了简要阐述,并重点剖析了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为探索相关工作模式指明方向。基于"全媒体"时代背景和高校党建工作特点,提出了"立体化"网络党建工作的创新模式。最后,分析了党建工作的相关注意点。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