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小花 《教师》2020,(12):55-56
语文教学追求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高度统一。在教学设计前,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文本,筛选出更多语用训练点,以便为学生提供适宜的语用训练机会,让学生在不断实践体验中形成语用能力。文章从"整合文本语言""与生活认知接轨""激活想象思维""创新读写训练"四个维度来阐述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发掘训练点,调动学生参与语用训练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三大支点,从学生的好奇心入手,抓住课堂争议点,实现多元解读;抓住文本空白点,品味语文之美。这样,就能带领学生从中探究、解读文本的奥妙,在解答学生内心困惑的同时,深刻理解文本,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目标是新课改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语文教师应立足文本,帮助学生寻找到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在读、说、背、写这几个教学关键处,指导学生展开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语文素养的提升有赖于文本阅读,对于小学语文而言,文本阅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深化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鉴于此,本文立足于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深入分析小学语文文本阅读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肩承培养学生阅读素养和写作素养的双重使命,在语文课堂上,尝试引领学生从阅读接受本位走向语用表达本位,通过探究文本主旨表达方式、揣摩作品语言风格、捕捉文本可延伸点等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作为教师与学生交流的物质凭借,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深入发现文本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体现点,用好教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还语文课堂"语文味",使语文课生动起来,还语文教学的朴实之美。  相似文献   

7.
历史题材文章是语文教材中的一种特殊文本,对丰富学生历史知识、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再现历史、明晰历史、审视历史等方面展开教学,拉近学生与历史文本的距离,使学生能深入感受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获得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1,(54):45-46
作为语文课主要课型之一,语文阅读课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人文素养的培养寄寓于语文素养的培养之中。无论是单篇阅读教学还是整本书阅读教学,也不管是线下阅读教学还是线上阅读教学,紧扣语言文本,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中解读文本、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着力落实语文要素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培养其人文素养,才是语文阅读课的目的。听说读写,是语文阅读课正确的打开方式。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两翼。但在现实教学中,严重存在着重能力培养,轻人文素养与审美能力的现象,致使语文变成瘸腿,学生语文营养不良,语文的“人文性”得不到充分的体现与实现。那么,如何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呢?对话,是重要路径——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决定了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需要语文教学走出课堂,开放课堂,两者相辅相成。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即生活语文化,语文生活化,也就是说语文的教学、语文的课堂应该是和生活相通的。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过程从课堂走向课外,从文本走向生活、走出文本、走出  相似文献   

11.
深度语文就是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文本进行深入研究,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挖掘蕴涵在文本中深层的人文内涵,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语文素养的语文教学主张和教学流派。深度语文具有深度性、人文性和情感性的特点。实施深度语文教学要倡导表情朗读,强调多元对话,启发深度思考,注重简单有度,提升教师素养。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语用交流之上。在教学中,我以教材为根本,以语用为目标,以读写结合为途径,抓住文本的特点、扩点、融点、积点、移点,进行语用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李艳 《小学语文》2008,(4):61-61
课本是语文教学的依托,是语文教学的抓手。从文本出发,就是要凭借不同类型的文本材料,找准训练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呼唤全面发展、个性健康的人才。在语文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要关注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引导他们走进文本,对话文本、作者,从而获得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重申语文的人文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教学应该通过美读引领学生进入美的情境,探寻教材中所蕴含的美点,对教材进行审美分析和把握,通过联想和想象实现文本美的再创造,从而使美的情趣溢满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6.
一、高中语文教材从文本内容出发组元妥当吗? 本轮课改的显性成果之一,就是从文本内容出发按专题知识组元的语文(必修)教材纷纷登场.显然,目的就是为了借语文教学这个阵地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或者说是"文化素养".不可否认,语文教学必须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究竟孰主孰次?"工具"与"人文"究竟谁是金字塔的塔基,谁是金字塔的塔尖?  相似文献   

17.
教师在进行教学流程设置时,要从学生的能力和内在需求出发,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方向,使课堂教学具有针对性,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发展。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启航点、明确归属点、梳理生长点,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实际,把握文本特点展开针对性的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把自主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语文实践的空间还给学生,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对文本的感悟,促进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把自主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语文实践的空间还给学生,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对文本的感悟,促进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思维能力的发展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果尤其是阅读效果的一个关键。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从文本中去找寻能够触发学生思维的发展点,通常是文本的自相矛盾处、适宜争辩处、发散思维处、角色代入处、适宜表演处等。教师加之以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就能从中收获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