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园欺凌是国际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较多,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更大,加之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匮乏,因此治理校园欺凌,农村小学更应重点关注.农村小学校园欺凌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力量的支持与配合.具体而言,农村小学校园欺凌的防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一项关于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实地调研表明,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欺凌现象严重。由于存在校园欺凌,农村寄宿学生在身高体重、睡眠质量、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学业成绩等方面均受到影响。基于维护我国学龄少年儿童平等享有健康成长的权利,从农村寄宿制学校预防校园欺凌进行相关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3.
段善基 《甘肃教育》2022,(16):51-54
近年来,校园欺凌问题频发,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农村撤点并校的进行和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弱化、负面情绪明显等现象的影响,农村学校的校园欺凌问题更加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文章首先分析了农村学校校园欺凌的现状,并提出预防与治理农村学校校园欺凌的措施,以期预防校园欺凌,营造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4.
校园欺凌已经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校园欺凌对欺凌者与受欺凌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伤害,了解校园欺凌现状成为当务之急。以某小学作为个案研究为例,通过对该学校三至六年级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该校校园欺凌现状,发现学校存在处理欺凌行为机制不完善、家长对待欺凌行为态度消极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学校和家庭教育的视角提出防控校园欺凌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校园欺凌一直是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法,以906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小学生校园欺凌的特点及特质情绪智力与校园欺凌的关系。研究发现:小学校园存在欺凌行为,男孩遭受身体欺凌显著高于女孩;母亲具有研究生学历所遭受的言语欺凌显著高于母亲具有初中、高中、大学学历;特质情绪智力与校园欺凌及其各维度显著负相关,且情绪倾向、自尊、同伴关系显著预测校园欺凌。小学校园欺凌防治建议:切实关注男孩校园欺凌现象,提高男孩特质情绪智力;不可忽视高学历家庭孩子的情绪问题与行为问题;高度重视小学生的情绪倾向、自尊及同伴关系。  相似文献   

6.
张山 《江苏教育》2022,(88):30-31+3
校园欺凌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现象,借以找出预防和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认识校园欺凌、培养良好性情、唤醒生命意识等方面化解校园欺凌问题,全力护航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农村中学生校园欺凌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进而为改善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实证依据。本研究采用心理诊断测试(MHT)和个人调查问卷的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和OLS的回归方法对8 536名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和欺凌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0%的农村初中生被测出心理状态欠佳,37%的学生正在遭受校园欺凌,校园欺凌与心理健康有显著负向相关关系,即校园欺凌发生率越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差。因此,应加强对农村地区校园欺凌的干预,以减少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我国小学留守儿童校园欺凌问题亟须解决。基于大规模调查数据,运用OLS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究父母情感参与和小学留守儿童遭受校园欺凌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针对亲子关系较好的小学留守儿童,父母情感参与频次的增加可以减少其遭受身体欺凌的频次;针对亲子关系较差的小学留守儿童,父母情感参与频次和其遭受校园欺凌的频次呈正相关关系。(2)父母情感参与通过改善小学留守儿童的校园人际关系进而减少其遭受欺凌的频次。(3)构建更加和谐的亲子关系,可以增强父母情感参与对子女校园人际关系水平的积极影响,进而减少小学留守儿童遭受欺凌的频次。由此,小学留守儿童父母需要增强识别子女是否遭受欺凌尤其言语欺凌的能力,注重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通过高质量的情感参与,引导子女掌握社会交往技能以改善校园人际关系,帮助子女有效规避遭受校园欺凌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张淑萍 《教师》2020,(10):12-13
文章先分析校园欺凌的概念和类型,以及校园欺凌问题形成的原因。然后,分析校园欺凌问题的有效防治策略,包括学校完善校园管理制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强化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最后,分析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的防治,注重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从小远离欺凌事件,实现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关于农村校园欺凌的事件层出不穷、愈演愈烈,给受欺凌者造成无法估计的伤害,更极大地挑战了公共道德和法律威严。对于校园欺凌行为的干预和预防,不少农村中小学更多停留在口号式呼吁上,缺乏有效统一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为此,本文将围绕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诱因和如何预防干预校园欺凌行为,进一步探讨农村学校欺凌问题的解决办法。一、农村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诱因(一)家庭教育的缺失1.家庭结构的失能。由于很多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现在农村的  相似文献   

11.
罗金海 《学周刊C版》2019,(4):155-156
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校园欺凌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无论是对于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这种情况都会在学生的成长中留下负面的影响,不利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造成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学校因素等等。只有深入分析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原因,才能够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本文将通过分析小学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原因,探索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在学校中经常出现学生之间比较严重的校园欺凌事件,而这些校园的欺凌事件影响程度及发生次数都在不断的增加。并且,这些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在农村校园里面更加严重,农村校园暴力有着快速蔓延的趋势。下面本文对于一些校园欺凌的受害者进行详细的了解分析,因为这是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非常敏感的阶段,特别是包括那些自身感知、感觉和相关负面情绪的问题,因为受到了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比较容易产生校园欺凌欺凌人的心理活动特点,从而严重的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希望对这些校园欺凌事件的研究能够帮助解决农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不利于学生成长。当前,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存在一定痛点,对此,学校、家庭、社会应当协同合作,有效防控校园欺凌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4.
校园欺凌一直以来是中小学管理的难点。针对校园欺凌的盛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予以治理,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治理协同性不够、内在契合度不高等问题。以协同教育视角为切入点,发现当前小学校园欺凌存在权责边界不明、教育理念偏移、协同互动分离等问题,提出发挥家庭协同支点作用、充分利用学校主阵地作用以及发挥社会协同统筹作用的解决之策,以促进小学校园欺凌的优化治理。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严重影响初中生的身心健康,触碰社会的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开展"农村初中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研究"课题研究,可以了解平桂区农村初中校园欺凌行为的特点及成因,期望能对校园欺凌事件对症下药、标本兼治,有效防治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共建平安校园。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本地区欺凌现象的研究并结合相关参考文献,对小学欺凌的现状以及发生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校园欺凌行为提出了具体的预防以及干预的措施,以期引起广大读者对于小学校园欺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校园欺凌现象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教育和社会问题,是一种攻击性、反社会行为,会对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身心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基于保障农村地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以及推动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现实意义,对四川省、甘肃省15所中小学922名学生遭受校园欺凌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农村地区中小学校园欺凌的现象依旧比较普遍。超过7%的中小学生表示经常受到欺凌,受欺凌的形式主要以言语欺凌为主,几乎一半的被欺凌学生没有将被欺凌的情况告诉老师或父母。在分析中小学生遭受校园欺凌频率以及被欺凌地点、形式等基础上,以社会情感学习(SEL)为理论基础提出相应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的校园欺凌事件普遍存在,无论是农村学校还是城市学校,校园欺凌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更是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学校教育中,我们要教学生正确地面对校园欺凌,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如有欺凌发生,及时汇报给老师和家长,甚至在欺凌发生之前,运用智慧的力量,把它扼杀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19.
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社会各界关注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身体健康状况,常常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随着学生不断成长,会产生各种心理需要,但由于家庭的忽视、学校教师的冷漠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心理疾病,特别是农村家庭,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关注甚少,容易让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往往又会导致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面对留守及自闭倾向学生,社会需要及时了解学生情况给予不同的心理疏导,增加对他们的关爱和引导,进而可有效预防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和校园欺凌问题的产生。鉴于此,本文围绕农村地区常见的中学生心理问题和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策略,两个维度展开详细解读,从而通过心理健康预防策略进而有效防止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和校园欺凌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对长沙市三所不同类型市属中职学校的1088名中职女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中职女生校园欺凌问题呈现以下特点:形势严峻,超七成受访女生报告曾遭受欺凌;欺凌形式多样化,言语欺凌发生率最高;校园欺凌"二年级现象"突出;来自农村和学习成绩表现差的女生校园欺凌发生率更高;近40%的中职女生遭遇欺凌后求助不当。因此,提出了推动校园欺凌立法工作、构建预警和应对机制、重点防范和治理二年级现象、积极关注特定群体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