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科技创新中,科学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全球创新范式正在从"基于技术的创新"逐步走向"基于科学的创新"。我国已经在"基于技术的创新"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优势,未来需要重视"基于科学的创新"新模式,增强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关注基于科学的学科建设,强调政府和企业对科学能力建设的投入。  相似文献   

2.
以华大基因为典型案例,分析后发企业开展基于科学的创新并实现赶超的过程。结果发现,引种式创新是后发企业开展基于科学的创新的一种主要形式。一些常常源发于发达国家的科学发现带来科学前景和创新前景,产生了新研究对象、新研究方法、新型科学家、新型科学工具、新型科研组织、新型研究材料等,形成了多重元素组成的复合体,即"研究种子"。后发企业在科学发现推动产生的相关产业尚未兴起和成熟之前,及时、快速地引入"研究种子"用于解决本土科学问题,并通过开展新兴科学研究和社会应用之间的转化活动、互促活动、融通活动进行可持续性的创新,即为引种式创新。引种式创新为后发企业如何在开放条件下发挥"科学"的创新驱动作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谭红玲  李非 《科研管理》2014,35(12):94-102
科学技术创新政策研究是国际上一个新兴的、前沿性的交叉学科研究领域,一个新的研究范式。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相继开展"为政策的科学"研究,我国相关研究却刚刚起步。基于政策与科学互动的科学技术创新政策,运用政府-创新者"反馈环"构建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四位一体"螺旋式科学技术创新政策机制,耦合"为政策的科学"和"为科学的政策",增加科学、技术和创新预期效用,为经济增长或社会效益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在今年的"科技三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科技馆作为重要科普阵地,对于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具有排头兵作用,而在一线与公众直接接触的科技辅导员则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正当下,我国无论在哪个领域都很重视创新。几乎所有大学的校训都有创新二字。工厂、企业提倡技术创新,领导号召我们建设创新型的国家,创新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更值得注意的是早在1998年,科学院就实行了以"知识创新工程"为名的"改革",为了对这项"工程"制造理论根据,还反复强调科学精神的"本质是崇尚创新"、"鼓励创新"、"注重创新已经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价值取向"。这给我们一种印象,似乎创新就是科学最重要的品格,或者说,科学实质上就是创新。于是有些从事科学方法论的学者也跟随着宣讲这种说法,似乎创新真的就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成为教学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那么,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广大科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四点:学习方法的创新、课堂提问的创新、科学猜想的创新、科学探究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张庆芝  段勇倩  雷家骕 《科学学研究》2015,33(12):1770-1778
随着化学、生物、新材料等产业的崛起,科学对创新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著。本文以诺贝尔奖科学成果到商业产品过程为切入点,研究基于科学的创新。结果显现,随时代的变迁,商业化的诺奖成果呈现上升趋势,自2000年后已有14个诺奖成果被商业化;51.2%的科学发现诞生于大学,18.97%的科学发现诞生于公共机构;平均而言,诺奖成果从科学发现到商业产品的时间间隔为17.61年;最后本文提炼了三种基于科学的创新模式,分别为"企业主导的创新模型"、"企业与大学或公共机构合作的创新模式"、"新创企业转化成果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新兴产业发展正在涌现出一种科学与商业相融合的创新范式,可以称为"科学商业"。基于对生物制药产业的分析,以科技哲学领域的范式理论为指导,首先证明科学商业是一种创新范式,接下来研究科学商业的世界观、行为模式、形成机制、关键问题等,从而构建科学商业的理论框架以指导相关产业创新。在此基础上,定性归纳了科学商业的接力创新、专业化提供、发展利基市场这三条主要创新轨道,为创新参与者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九大"的同步召开,科协组织在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得到重视,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求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上作出成绩,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  相似文献   

10.
张鹏  雷家骕 《科学学研究》2015,33(9):1313-1323
依据创新的原始动力,这篇文章将技术创新划分为"基于科学的创新"与"基于技术的创新",对应地将产业划分为"基于科学的产业"和"基于技术的产业"。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许多基于技术的产业领域成功赶超发达国家,而在基于科学的产业领域发达国家相对于我国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强劲的竞争优势,我国难以超越。其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对该类创新形成和产业演化认识不足。这篇文章运用理论和专利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基于科学的创新、产业"的相关概念内涵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基于科学"和"基于技术"的典型产业进行了识别。提出了"产业-科学关联度指数",并实现了国民经济中大多数产业"基于科学"倾向的排序。  相似文献   

11.
12.
旅游科普--现阶段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的新方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从分析我国科普事业的困难入手,提出旅游科普将在扩大科普客体范围,改善科普投资主体结构,利用科普设施、开发科普资源,调动科普人员积极性,吸引优秀人才加盟,激活科普运作机制诸方面有利于困难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科学普及问题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一霎间,有关科普的新概念、新名词不断见诸于报端和学术期刊。科普是同家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选择合适科普理念,制定正确科普战略对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有事半功倍之效。笔者基于21世纪国际竞争力发展趋势,着眼科普事业在社会进步中的战略意义,提出素质科普思想,强调素质科普是一个面向新世纪的科普理念,是新世纪我国科普事业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科普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科普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本文首次提出"微科普"的概念,并对"微科普"的特征、"微科普"的创作与传播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如何推动"微科普"发展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CAS is the highest academicorgan in natural sciencesand a national multi-disci-plinary center for science and high-tech development in China. It is notonly a key component in the nationalsystem of S&T research anddevelopment, but also a vehicle forthe popularization of S&Tknowledge. Acting as a think tankand database, it is endowed with keyduties in spreading scientificknowledge, encouraging scientificspirit, and giving publicity to scien-tific ideas and related methodology.Over the past 50…  相似文献   

16.
TRIZ理论是创新方法中最为系统、完整、有效的方法。在现行的TRIZ理论应用推广中多以企业为主体,对于中小学、大学、社会群体没有相关的导入机构、教材、师资等,而这些群体是全社会创新活动的主体,也是未来创新的主体。此文从创新方法科普化的需求出发,从促进TRIZ理论的传播与普及、提高全民创新素质、加快创新进程三个方面阐述了TRIZ理论科普化的重要意义。并在经典TRIZ理论的基础上,将原有庞杂的体系进行简化,形成一套入门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明确的应用体系。最后分析了我国在TRIZ理论的科普宣传与普及培训体系、科普力量、教育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完善科普体系建设、TRIZ科普进校园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已于2002年6月29日颁布实施.参与本期专题笔谈的几位专家学者,就<科普法>实施的意义、对科普工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对现阶段科普事业发展的障碍、政策缺陷进行了分析,还提出了若干宏观与微观的政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作为创新发展的一体两翼,已成为决定国家物质文化发展水平和民族创造力最根本的因素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以下简称“院士”)作为我国科技界的优秀代表,在我国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积极承担科普社会责任并发挥了重要作用。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知识爆炸和数字化时代带来的诸多挑战,推动科普理念转变、实现高质量科普供给、构建大科普格局、谋划大科普战略,以高质量科普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成为新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基于院士群体开展科普(以下简称“院士科普”)的特征分析和实践经验,从新的历史方位重新理解院士科普的作用和意义,并对更好发挥院士作用推进科普事业繁荣发展提出了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科普评估体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科普评估的理念和功能进行了概要述评,对构建我国科普评估体系的基本原则、结构框架、技术方法及指标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科普法治建设是落实关于“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两翼理论”,实施大科普战略的重要保障。文章通过系统回顾,探讨了我国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的法律和制度建设发展脉络、当前状况和存在的不足,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在“两翼理论”的指导下,文章提出了加强科普法治建设的相关建议,以期为大科普战略与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实施夯实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