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状物类文章作为语文教材中的一种体裁,具有语言优美、生动形象等特点。教学这类文本,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欣赏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把握文章的本质,通过对比辨析等方式学习文章的表达,使他们不仅掌握这类文本的表达秘妙,而且学会学习,获得表达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文本都是文与道的结合体,战争类文本中的"道"则更加明显。教学这类文本,教师要依文而教,顺生而为,抓住它的时事性、思想性和文学性的特质,挖掘它的教学价值,采取起、承、转、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沉入文本,理解、领悟文本表达的主题思想,掌握它的表达艺术,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写景类文本在语文教材占有较大的比重。在教学这类文本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什么、怎么写,更要理解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教师要抓住文本中的灵动性描写、规整性表达、纪实性描写和体验性描写等,让学生学习领悟、迁移运用,以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任务,而且承担着发扬、传承革命精神的重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要根据课文的性质特点,从关注学生、关注文本、关注表达等方面展开引导。这样既能促进学生体验文本的情感、学习文章的表达艺术,又能对学生进行革命精神、革命理想的教育,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杨云巧 《考试周刊》2014,(23):40-40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不少写景的课文,这类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一些执教者没有对这类文章进行准确的解读,漠视学情,对一些语言优美处进行过度深挖,使得这些美文被分割得支离破碎。作者提出在准确文本解读的基础上,构建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直接接触文本语言,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  相似文献   

6.
中高年级语文教材中文学性文本明显增多。教学这类文本,教师要运用陌生法、矛盾法和还原法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品析文本的意蕴、探寻创作规律、感知创作意图,掌握解读、品析这类文本的基本方法,从而提升文学性文本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的叙事类文本。在教学这类文本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梳理文本情节、理解场面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发掘主旨情感,使学生从不同的方向、不同角度展开阅读体验,以形成系统性阅读认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林子敬 《小学语文》2013,(7):99-101
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同文本的表达方式、表达效果不同,相应语文教学的方式、目的、手段就不同,选文体现的理念要通过语文“教学内容”来呈现。我国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的分类,大致主要分为实用文(也叫文章体)文本和文学文本(亦称“名家名篇”)。本文就文学文本的思想文化内涵、教学策略等展开论述,通过三方面的文本解读策略,探究这类文本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各版本的语文教材中,叙事性文本占有较大的比例。教学叙事性文本,教师要引导学生探寻它的表达秘妙、品味它的语言特质、体悟它的写作方法等,使学生感悟人物形象、掌握表达技法、领悟写作艺术,从而提升叙事性文本的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深度学习是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方式。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着深度学习流于形式的现象。教师应当在深刻理解深度学习内涵特征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文本的衔接点、价值点、爆发点、着力点等,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文本的内容思想,体验作者表达的情感,掌握文本的表达艺术,提高教学成效。这样才能落实深度学习,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适当的情境是学生表达的温床。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文本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感知情境、想象情境、演练情境、辩论情境、生活情境等,以促进学生的概括表达、自由表达、深刻表达、生动表达和真情表达,使学生在表达中理解感悟文本的思想内容,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2.
学习任务群概念的提出,给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变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变得更加突出。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下进行阅读教学,尤其是《孤独之旅》这类自读课文的教学,需要在充分把握学情和文本美学特色的基础上,设计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的任务活动,在主题、文本、写作等方面进行教学重构,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美的体验,激发学生在写作上进行美的创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文本,探寻言语表达的规律,找出文本语言的训练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言语训练,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对文本语言的领悟,让学生揣摩到文本语言表达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师要珍视潜藏在文本中的语用学习资源,练就一双慧眼,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学中要珍视文本中特色词语的运用,要珍视文本中特殊情感的表达句式,要珍视文本谋篇布局的章法技巧,要珍视文本与众不同的选材视角,从而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5.
文本的精神、文本的灵魂、文本的种种好处,是要通过细读才能得以发现的。在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细读文本,善于发掘一切有助于学生学好语文的信息,让学生在字里行间巡视,在关注文本表达的同时,加深对文本的体悟,从而使阅读更有效。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材中叙事性文本占大多数,它生动的故事、丰满的人物、深刻的思想都对学生幼小的生命形成有效的滋养。解读这类文本,要从作者、文本、编者和儿童的立场出发,引导学生整合资源、全面洞察、深入揣摩文本,提升叙事类文本的解读效益。  相似文献   

17.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是语文新课标提出的重要理念,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基于语文新课标的精神,根据教材文本的特点,通过开展思辨性活动、提出思辨性问题及搭建思辨性阅读支架等策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展开思辨性表达。这样教学,能促进学生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所以关注文本内容意蕴的同时更需要关注作者的表达方式,通过学习故事内容,让学生在言意兼得的同时有机突破他们语文学习的难点所在,更好地引领学生语言能力地不断生长。教师应引导学生基于整体,提炼文本的表达梗概;基于理解,紧扣文本的情节关键;基于梳理,厘清文本的内在层架;基于表达,揣摩文本的写作策略。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材的文本大多是经典范文,其构建呈现多元化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本的立意点、线索点、链接点、表达点,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和文本、作者展开对话,探索文本的深刻意蕴,感悟文本的人文情怀,使学生获得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材选录了许多常识性课文,介绍动物、植物以及其他 一些事物的科学常识。这类文章科学性强,用词准确,描写生动,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好素材。可是许多语文老师教学这类课文时,对如何正确把握文本的科学性和语文性判断不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