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针对当下学生口语表达中存在的用词不准确、目标不集中、逻辑缺失等现状,尝试凭借阅读文本资源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笔者从依托文本的语言,提升口语表达的准确性;依托文本的矛盾点,提升口语表达的针对性;依托文本的情境,提升口语表达的条理性;依托文本的修饰,提升口语表达的生动性这四方面开展实践,促使学生的口语表达逐步规范,达到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发展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针对当下学生口语表达中存在的用词不准确、目标不集中、逻辑缺失等现状,尝试凭借阅读文本资源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笔者从依托文本的语言,提升口语表达的准确性;依托文本的矛盾点,提升口语表达的针对性;依托文本的情境,提升口语表达的条理性;依托文本的修饰,提升口语表达的生动性这四方面开展实践,促使学生的口语表达逐步规范,达到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外语学习主要包括听力理解、阅读理解、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四个方面。本文围绕高职外语教学中的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即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对应课程主要是外语听说课。听说课作为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基础课,旨在增强学生的语言听说应用能力,通过学习,学生理解对话场景,进而深入语言层面的理解,最后完成文化、语言交流、语法三合一的听说任务。  相似文献   

4.
陈复晔 《考试周刊》2012,(61):104-104
根据最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高中教学强调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充分重视高中学生的口语能力的提高,把口语教学运用于各种模式的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用英语表达,获得足够的口语提升的机会。因此,笔者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以下方法的分析。一、口语表达与听力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在传统的听力教学中,教师仅仅是放录音,没有任何教学创新,学生始终处于紧张的做题状态之中,学生没有达到应有的能力提升,也会渐渐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笔者结合《新课程标准》中的语言技能教学建议,联系教材编排的特点,通过导入、精听、讨论三个环节开展听力教学,将听力训练和口语提升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导人”明确听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精听”,培养学生听力过程中的信息筛选、识记、联想、预测、归类、概括等能力。通过“讨论”,对所听内容进行口语和书面语的转述。  相似文献   

5.
正在英语听说读写的四项技能中听力的训练难度明显高于其他三项。江苏省自2009年在初中毕业升学英语科目考试中实施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以来,纵观本校这五年听力口语成绩,学生听力的得分率明显低于口语得分率。是什么影响了学生的听力效率?作为教师又该如何指导学生提高听力能力?一、影响中学生英语听力的因素笔者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影响听力的因素有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两方面。(一)语言因素1.语音和词汇。语音和词汇是影响学生听力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始终把听说放在英语教学的首位,听是基础,说是教学的关键。而实际教学中,由于对学生的口语、听力训练不够,学生口语的发音不准,说话不流利且听力太差,无法用英语进行交流。因此,培养学生能够准确、熟练地用英语口头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依据课标精神,结合教学实际,可开辟口语表达的空间:复述课文、表演课本剧、开辩论会、当小导游、推销员等;寻找文本语言联系点、空白点;在生活中提供口语表述的机会;在积累中丰富口语表述语言等,多渠道、多角度地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8.
郭雷 《考试周刊》2012,(58):14-15
听力教学绝不仅仅是听力训练单方面的问题,课堂听力教学必须考虑到与听力活动密切相关的学生语言输出或口语表达的问题。原因很简单,语言学习的内在规律告诉我们,听和说这两种技能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具有不可分性,中国英语教学史上长期以来形成的"哑巴英语",即是把听和说拆分开来的直接后果。从纯技术角度,只听不说无法使学习者准确判断通过听力获取的信息,更无法使施教者准确判断他是否听懂,听懂了多少,准确度如何。如此一来,忽视了口语表达训练,单纯的听力训练效果往往大打折扣。本文针对英语听力课程的改革内容与方法进行了技术探讨。(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  相似文献   

9.
口语和听力一直是许多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难关,而口语和听力在语言交流中又非常重要的。本提出突破口语难关,提高听力的行之有效的观点,论述了口语和听力的关系,如何突破口语难关,提高听力及由此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书面表达、口语以及听力组成了英语教学内容,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也会通过口语表达能力体现出来。但是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口语教学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视。英语作为外来语种,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很难有所提升,这也限制了学生英语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要改进教学内容和形式,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进行口语表达,从而提升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英语综合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11.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依据课标精神,结合教学实际,可开辟口语表达的空间:复述课文、表演课本剧、开辩论会、当小导游、推销员等;寻找文本语言联系点、空白点;在生活中提供口语表述的机会;在积累中丰富口语表述语言等,多渠道、多角度地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2.
Krashen提倡口语发展只需依靠大量自然输入.但目前很多院校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的普遍做法是强化输出操练.致使口语教学存在输入量不足及时闻匮乏等问题.要较好地解决此问题.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听力口语双向课堂互动,处理好听力课进行大量的语言材料输入和口语课上强化大量语言输出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是人们从事工作、表达情感、交流思想、传授知识技能的重要工具和必要条件。为此,我们要重视和加强对学生口语表达的教学。综观各册口语交际训练课,大多与该单元阅读教材息息相关,可见文本语言是学生最重要的交际材料。笔者认为,在学生  相似文献   

14.
李成萍 《考试周刊》2011,(22):116-117
英语课程教学应该在围绕体现交际性本质功能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交流能力,以此来促进学生语言正确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的形成。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本素材的理解感悟,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表达的过程中予以运用,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灵活性。注重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对于优化课程教学过程和方法,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定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口语表达的过程中更能够发现自身在语言学习中的不足,以便他们进行及时的调整,提高运用技能。  相似文献   

15.
口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交往能力。但口语教学的确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工作中教师应力求做到:采取适当措施,尽快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利用教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听力训练放在首位;创造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有效地训练学生实际会话与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教学经过数次改革后学生的表达能力、语音语调语感以及听力水平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却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在交流或表达观点时出现内容空洞、思维狭窄、逻辑混乱等比较明显的问题。根据笔者所任教学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教学情况,本文提出了从语言输入,信息处理和语言输出三个方面提高学生们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7.
音乐无国界,歌曲可以跨越语言,传递美好。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英文歌曲辅助高中英语教学,从而增强学生在英文听力理解、口语表达、词汇积累、语法知识等方面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在习得语言过程中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相似文献   

18.
正口语交际水平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小学英语教学应把重点放到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上,而不是语法技能的训练上。但是很多学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口语表达障碍,他们有的会读会背课文,却不能做简单的交流;有的在做笔试和听力试题时能够得高分,口语表达时开不了口。一、口语表达能力低下的原因1.缺乏外语交流的氛围周围没有相应的语言交流环境,学生只有在课堂上能够听英语、说英语,一旦走出课堂又会恢复到全中文的状态。学生学  相似文献   

19.
我国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教学经过数次改革后学生的表达能力、语音语调语感以及听力水平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却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在交流或表达观点时出现内容空洞、思维狭窄、逻辑混乱等比较明显的问题。根据笔者所任教学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教学情况,本文提出了从语言输入,信息处理和语言输出三个方面提高学生们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中学英语听说教学,即听力与口语教学,一方面针对学生听力困难,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以得体的语言进行交际化的口语活动,并充分调动学生说英语的积极性,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二者又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割裂二者,要"听说"并进,以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