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语文教什么,怎么教?首先要取决于文体本身。什么样的文体就决定了文本的教学价值。要从朗读训练、学生理解文本难易度以及表达形式上发现语言训练点出发,才能真正做到聚焦"语用",而"语用"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
根据语文教学新课改精神,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既要考虑学生、教师的成长,又要考虑课程资源的建构。围绕这个主题,笔者对粤教版《常用文体写作》的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针对目前写作教学混乱无序的现状,粤教版《常用文体写作》的选修有利于改善这种局面。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各种文体。教学时,我们要尊重这些文体的个性特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对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写人记事类文体要引导学生把握中心,品味细节;写景状物类文体,要引导学生循言思景,由言生景。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内容包括教师教的内容和学生学的内容,学生学的内容就是我们所指的语文学习内容.它是立足学生立场来看语文课堂而获得的一个视角。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目标应该始终指向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呼唤高效课堂,要想构建语文高效课堂,教师必须精心筛选教学内容。筛选教学内容,首先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其次要关注文本的文体特征;还要把握编者意图,正确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因此,研制准确的教学内容,理应成为阅读教学首要关注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从教材编者、学生需要、文体特点等不同的角度开掘教学资源,努力寻找三者重合部分,这样就能真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散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教好散文,对完成小学高年级的课程目标,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的散文教学存在目标定位不准确、内容解读僵化和教学策略单一等问题。因此,在散文教学中,要基于文本解读确立教学目标,基于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基于教学内容探寻教学策略,使散文教学既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又体现文体特点,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散文是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根据散文的文体特征,把握散文的教学要诀和教学路径,依学而教,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努力帮助他们感悟作者独特的情思,获得更多阅读体验和感受,以便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散文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一、语文教学需要设计核心教学内容阅读教学首先应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一要具备语文味,设计听、说、读、写语言活动,围绕文本深读、细读确定教学内容。二要切合文本体式,根据文体特征的"体变"、作家情怀的"体性"、文本个性的"体貌"来确定教学内容。三要切合学情,以学生本位确定教学内容,学生不喜欢的,使他喜欢;学生读不懂的,使他读懂;学生读不好的,使他读好。只有"合宜"的教学内容才能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师优先要解决的是教学内容问题。语文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和重复性特点,这也决定了语文教材绝非编什么就教什么。选择正确、合宜、精准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基础。教学目标、文本价值、编者意图、学生情况是教学内容有效选择的重要依据,这几点有机结合、统筹兼顾才能挖掘出文本的最优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设区市高中质量监控中的语文命题必须符合教情、学情和考情,才能发挥检查、诊断、反馈和激励作用.为此,考查定位必须明确,考查内容应从教学实际出发,对标教学内容,测试文本的选用也应考虑与学生的语文经验具有相关性.同时,试题命制也应立足全体学生、难度适宜,以保证试卷的信度与效度.  相似文献   

12.
我从事语文教学二十余年,一直把热爱学生、发展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立足点,我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时,总是站在学生学的立场上,考虑自己"教什么"、"怎么教"和"怎样让学生学",在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时尤其注重三点:  相似文献   

13.
教书的时间越长,越觉得语文难教。究其原因还是难以把握语文课究竟该教给学生什么。它不像其它学科,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清晰,只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我们语文教材里的选文是比较典范的文本,是具有开放性和多义性的课程资源,它们为师生提供的价值取向或暗示的某种人文培养目标是多维的,所以需要教师自己去开发重组。如果你连教什么都不清楚,就不用提怎么教了。在各种体裁文章的教学中,我个人觉得散文的教学内容更难确定,这与本身的文体特点有关,学生平时对  相似文献   

14.
目前,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已经面临必须做"减法"的境地。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文体特点、单元主题和学生的认知需求等,减掉臃肿的教学目标、繁杂的交流流程、过度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还语文教学一片纯净的天空,让语文教学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语文教学比较沉闷单调,枯燥无味,缺乏活力生机,难以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何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本文作者认为应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在教学思路上努力创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把学生教"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解读教材就是发掘教材、利用教材,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教师解读教材的过程就是与教材融合的过程。要从"教语文"的角度来解读教材,要符合文本的文体特点。这样,才能为设计出好的教学方案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课文文质兼美,难易适度,而且体裁多样.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体选择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让文体意识流淌于阅读课堂,才能准确把握课文呈现出的价值与语言文字魅力,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一、把握本质——教学文体意识的凸显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立足文体特点,凸显文体意识,这个问题值得思考.一般来说,不同类的文体具有不同的教学功能,也需要因文而异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阅读方式.有文体意识,就是应该让学生了解该文体的最本质的东西.请看两位老师分别执教的《轮椅上的霍金》与《夸父逐日》.  相似文献   

18.
张超 《快乐阅读》2011,(11):36-37
作为高考主要科目的语文,教学现状让人忧虑:一是语文教材内容的滞后,二是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三是学生学习语文非智力因素的缺失。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自己要明白教什么,让学生明白学什么,然后还要让学生弄清楚所学内容对自身成长进步的作用和意义,然后,才能考虑怎样教、怎样学的问题。一、切合实际的计划是实施语文有效教学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以《猫》的两次教学为例,论述文体意识对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并指出:教师增强文体意识需要打破与专家理论的隔阂,教会学生按文体读课文是语文教师的本分,语文教师要警惕精彩的“怎么教”对“教什么”的蒙蔽.  相似文献   

20.
汪蕴慧 《江苏教育》2023,(18):21-24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借助三层级教学理论对文本进行专业解读,能够有效将故事的文体知识转化为课程知识,促进单元整体设计,落实“教—学—评”一致,使阅读教学的主线更清晰,教学内容结构化,进而打开阅读教学课堂的新局面;能够帮助学生建构不同类型故事文体的阅读经验,实现思维能力的进阶,进而提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