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谈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中,贯彻落实"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办学理念。调整课程体系,将原有汉语言文学专业重视知识点传授,以培养知识型人才为主的教学模式,调整为以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的能力型教学模式。遵循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教学规律,设计新的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改变教学手段,配置相关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2.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有关汉语知识和文学知识方面的专业,是高职院校史上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高职院校开设的汉语言文学涉及的知识面广,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重点一般以汉语言文学的理论知识为主,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教学不够重视,导致了高职院校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认识不够。教师主要围绕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理念与实践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汉语言文学兼音乐学”专业的培养目的是为乡村基础教育初中阶段培养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教师。本专业在业务学习方面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兼具音乐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基础教育初中语文和初中音乐教学的职业技能,以及教师的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声乐课作为音乐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在培养过程中应承担何种教学责任,以及应以何种教学模式来培养,是文章主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吴金涛 《广西教育》2009,(33):32-33,36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既应重现对学生进行教学知识培养,更应加强学生对教学对象相关知识的培养。本文以陕西理工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阐述了该校重视实践环节,通过系统的读写训练,使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师范技能。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培养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其主干课程体系应是该专业内在规定性的体现,是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培养语文知识和能力形成发展的根本保障。而现行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结构与中小学语文课程的知识能力培养目标存在着本质差异,其原因在于“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对“中小学语文“课程功能、内涵及研究范畴认识的误区。文章通过对这些误区的分析,提出更改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称谓和重建该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的主张,以满足中小学语文教师知识和能力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围绕提高高师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学生的“阅读古籍的能力”和“中学文言文的教学水平”的双重目的,主要对古代汉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提出具体教学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应用型转型背景下,如何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将教育教学改革切实转到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方面,成为新时代转型发展高校专业建设亟需研究与解决的重大课题。阿坝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新文科”“新师范”建设中主动创新,对应用转型进行了创新性探索与实践,系统构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转型的“4-3-7-3”实践育人模式。实践表明,“4-3-7-3”实践育人模式对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转型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的应用性不是很强,但是现代社会竞争残酷,学生要想适应就业的大趋势,就要加强本专业的实用性。本文所提出的方式就是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优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要突破专业的局限性,在教学上进行创新,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来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让学生在社会上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学人风采     
尚显成教授尚显成,男,1957年1月生,湖北宜城人。1984年华中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2002年华中师范大学“语文学科专业”研究生结业。1980年任教以来,主要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曾担任襄樊市师范学校副校长、襄樊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处长等职,2004年被评为襄樊市“人事工作先进个人”。2005年晋升为教授,现任教于荆楚理工学院文学院。尚显成教授系统讲授过“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等课程。教学中能因材施教,突出重点,注意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教学评价高、教学效果好。尤其在“外国文学”教学中,他根据文学与…  相似文献   

10.
“外国文学史”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由于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教师在讲课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一些同学对于“外国文学史”的本质问题理解不到位。通过改革和完善课程教学设计,适当展示西方美术作品,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他们对于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这两大文学分期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师培训工作重心下移,培训模式不断创新发展,校本研训成为了一种最常规、最便捷、最简单、最经济的培训模式。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特别是地市级教师培训机构应主动介入、科学引领中小学校本研训,即以"制度"规范校本研训、以"培训"指导校本研训、以"协调"服务校本研训、以"合作"参与校本研训、以"评价"督导校本研训,从而更好地服务中小学校本研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2.
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应从办学实际出发,在培养定位上从"广电专门人才"向"大传媒应用型人才"延伸;在培养平台上从"实习基地"向"自主构建"拓展;在培养体系上从"单一性"向"层级性"升级。  相似文献   

13.
区域基础教育机构应实现研训教师与基层教师同"研"、共"修"、互"训",推进区域教育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是高等学校中较为特殊的类型,其教学管理工作除了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以外,工作的重心应转向"三项建设"。要引导各系构建与地方经济的产业结构对接,以重点专业支撑的塔型专业结构,并切实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努力抓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以就业为导向,实施"订单式"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重大突破.机械自动化专业实现"订单式"培养应从专业课程设置与调整、"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实施"双证书"制度等方面进行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6.
“教学做合一”教师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影响教师培训的主要矛盾和存在问题,我们应该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指导教师的培训活动,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职业信念制定培训目标,以"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标准选择培训内容,以"学研用一体"的模式组织培训活动,以培训活动的方式的多样化来增强培训的有效性,构建教师培训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主题情境性"培训模式是针对农村幼儿教师实施培训的有效方式。实施过程中要把握问题、课程、培训和评价四个阶段、十二个环节。  相似文献   

18.
培养人文精神就是要关注和重视人的全面素质,提高人的修养.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应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促进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复合型”教师队伍存在着培养机制不健全、双创意识薄弱、数量不足等问题,提出要从政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加复合型教师培训费用;高职院校构建发展规划与培训保障体系,拓宽教师招聘渠道,建立稳定的激励机制,建立校企共同体;教师自身加强“复合”意识,充分利用信息平台融入“双创”环境等方面,促进高职院校“复合型”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0.
职业院校"工学交替"办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工学交替”是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实施“工学交替”,必须选好试点专业及合作企业,构建出适合这一模式的教学方案。实施过程中,应注重校企合作机制法规及企业培训师队伍建设工作,同时应加强学生的劳动培训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