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混龄编班是指将年龄相差一岁以上的幼儿编排在同一个班级,让不同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幼儿在同一环境下共同学习和生活。通过混龄编班实施混龄教育,主要是为了“大带小、小促大,大小同进步”。相关研究表明,混龄班幼儿间的互动能够引发如帮助、分享等一系列亲社会行为,增强年长幼儿的责任感和自制力,提高年幼幼儿的社会性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2.
王琼 《文教资料》2005,(25):139-140
我园开展“大带小”活动一段时间后,我们大班孩子们开始表现得消极了,一改以往听到“大带小”这三个字就欢呼雀跃的情形,取而代之的是沉默,有的甚至是叹息……通过观察、与小朋友谈话等多种途径,本人认为出现厌带情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一、大、小班幼儿人数悬殊,难以实现一对一,个别幼儿觉得乏味,遂产生厌带情绪。在活动刚开始时,由于大班的幼儿人数比小班幼儿人数多出一倍多,故很多大哥哥、大姐姐找不到“小”朋友,看着别人“成双成对”开心地“过家家”,自己却“形单影只”,只有在旁观看的份,心里难免不太平衡。很多孩子心里都在…  相似文献   

3.
胡萍 《山东教育》2002,(15):28-29
“大带小”是我园一直坚持的一项特色教研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大班幼儿的责任感,发展幼儿间的交往能力,让小班幼儿体会到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快乐,激发他们热爱幼儿园、喜欢集体生活的情感。随着现代化教育目标的提出,我国“大带小”活动的形式、方法也在不断丰富、完善。具体做法是:一、入园之初“大带小”新生入园之初,十分依恋父母,他们的情绪也容易受周围环境及同伴的影响,我们在幼儿入园之初实行“大带小”活动,目的就是减轻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让小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此阶段的“大带小”活动,主要形式有三种:一是…  相似文献   

4.
设计意图 新入园的幼儿由于来到与家庭迥异的幼儿园环境,情绪很易波动。而此时的大班幼儿,经过两年的幼儿园生活,各方面的能力都已较强。而且,他们心中都有强烈的“当大人”的愿望。因此,我设计了新生入园“大带小”活动,一方面满足大班幼儿的心理愿望,一方面减轻新入园幼儿的孤独感、焦虑感。  相似文献   

5.
混龄体育就是将年龄相差12个月以上的幼儿混在一起,让不同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幼儿在一起进行体育活动。通过以大带小活动的方式和同龄互动、异龄互动,使幼儿在自由、轻松的活动中得到全方面发展,因而混龄体育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混龄体育活动有效提高幼儿社会性发展在幼儿园实施混龄教育,是把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集合在一起,为幼儿营造了一种类似于一个兄弟姐妹在一起的家庭气氛,更多地满足了幼  相似文献   

6.
“挖山芋远足”,是日本名古屋文化幼儿园大班的一项传统教育活动,每年都要进行。每年活动的形式、内容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我曾有机会参加了一次“挖山芋远足”活动,对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带幼儿正式活动前,幼儿园要印一张给幼儿家长的通知。通知上写有进行“挖山芋远足”活动的意义,需要家长配合的几个方面,如物质方面的配合,让幼儿带一只装满水的小水壶、一盒饭、一个小背包、一个塑料袋、一把小铲子等;时间上的配合,请家长下午4点半以后到幼儿园接幼儿等等。挖山芋的地点一般在名古屋市的郊外,或者在别的镇子境内,要乘长途汽车才可到达。在车上,老师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大带小”?顾名思义,就是大孩子带小孩子。幼儿园的“大带小”活动并不是一件新鲜事,很多幼儿园都曾开展过这项活动。比如有些幼儿园让大班小朋友带小班小朋友去郊游、参观,一个大的带一个小的,让大班孩子既当“保护人”又当“讲解员”。还有的幼儿园开展的角色游戏中,大、中、小班幼儿同时混合进行,在这样一个混合游戏小组里,大孩子自然就充当小孩子的“小老师”了。上海愚园路幼儿园特级教师赵赫,她们就曾经搞过一项非常有效的“大带小”活动。大凡幼儿园教师有这样的经验,就是新生难带。刚入园的孩子离开父母,总是哭闹不已,且他们不熟悉幼儿园,光是培养常规就得要好长一段时间。赵老师她们根据这一情况,大胆地运用了“大带小”的方法,在新生入园前同时走访新生与老生,对  相似文献   

8.
信息互联网     
福州总院幼儿园探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新途径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幼儿园开展“利用部队社区资源,开展学军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以探讨具有部队幼儿园特色的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方法和途径,首先,从营区环境、人际关系、行为规范和部队文化等方面分析部队社区资源优势 其次,制定各年龄阶段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具体目标。再次,安排各年龄班教育活动计划。第四,加强家园配合。如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孩子外出旅游是常有的事,该教师创设的情景也比较符合幼儿的兴趣与生活经验,但在怎样让小向导真正“活”起来方面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活动目标的定位过于狭隘目标较多指向认知领域,忽略了幼儿语言、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我觉得活动目标可以更多地整合语言、社会等领域  相似文献   

10.
<正>幼儿混龄晨锻活动是以"大带小、小促大"的方式,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一起自主地进行各种晨间锻炼。它既能满足不同年龄同伴间交往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弥补独生子女自私、霸道、胆小、内向的性格缺陷和不足,从而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为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品质奠定良好的基础。要有效地开展好中、大班幼儿混龄晨锻活动,教师、幼儿、家长必须做到共同参加,积极互动。一、转变教师观念,夯实开展混龄晨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高晓云 《天津教育》2020,(5):173-174
在幼儿阶段,游戏是伴随幼儿快乐成长的一种参与活动,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互相渗透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语言游戏作为幼儿喜欢的一种游戏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哪些积极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12.
所谓幼儿社会性是指儿童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掌握和遵守行为准则以及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征。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与其本人的诸多因素有关,也与教育者提供的活动有关。一些教育家、社会学家提出:玩具是幼儿的“教科书”。这一论断强调了玩具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根据这一论断,我们设计了“让幼儿把心爱的玩具带到幼儿园与伙伴同乐”专题进行研究,利用幼儿带来的诸多玩具,设计多种活动,旨在探讨玩具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我们首先对全班幼儿进行调查,发现了当前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三大问题:一是幼儿的一些不良行  相似文献   

13.
自我控制能力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幼儿期是自我控制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宁波市江北区中心幼儿园在分析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及活动,运用三方面策略:学习交往技能,抑制情感冲动;树立行为目标,抵制外来诱惑;联合家庭教育,延迟物质满足,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对规则的内化,帮助他们主动地调节自我,自我控制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较好地促进了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大带小活动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孩子互相交往,在以大带小,以强帮弱的氛ltl中,让藏子们体会互学互助的快乐学-'3和生活,并充分激发了幼儿交往的愿望。本文着重阐述了大带小同伴关系中的合作与情感的共鸣,使幼儿获得了关于社会的更广阔的认知视野,充分发挥混龄幼儿之间的教育潜力,促进幼儿间自主的“教与学”。  相似文献   

15.
一、自画头像激发幼儿对写生活动的兴趣 对于中班刚接触写生的幼儿来说.我让每个幼儿带一面镜子.自我观察,自由观察自己的样子并和同伴自由交流。幼儿在观察时都觉得很有趣.一边看一边聊着:“你看我是双眼皮”.“我这儿长了一颗痣”.“我的头发像小剌猬”.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的大班孩子是幼儿园中的大哥哥、大姐姐,是小朋友中的“年长者”。实践证明,鼓励并引导他们帮助比自己年幼的小朋友,适当开展一些“大带小”的活动,能“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这对于克服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提高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促进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发展很有益处。开学之初,我们在大班开展  相似文献   

17.
著名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的创始人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发展是人与环境的复合函数”。这一观点中,将环境作为一个动态的因素来加以考虑。对幼儿来说,虽然活动积极性强,但因其年龄小,还不会自己主动地、自觉地选择和影响周围的环境,因此受特定环境的影响会更大。幼儿入同后,在幼儿园的时间最长,与教师、同伴的接触也最多、最亲密。因此,幼儿园是对幼儿影响最大的一个小系统环境。幼儿园的物理环境和空间设置这一“硬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较大影响。同时,幼儿园的心理、社会环境是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更重要的因素。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教师间的关系等在整个幼儿教育和社会性发展中是无法估计的。因此,我们应充分注意到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塑造物质和精神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幼儿逐渐适应社会的成长需要。在动画片日益成为伴随每个孩子成长的伙伴的时代,幼儿社会性发展受动画片的影响日益加深,本文结合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以小班这一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着重从动画片是小班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重要渠道,正确认识动画片在小班幼儿社会性教育中的“富集效应”,要让“距离美”成为动画片影响小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种重要认知方式等三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动画片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这一课题作一些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旁观     
每天晨间的社会性区域活动,我都直接或间接介入,以促进游戏情节的进展或给幼儿建议性的指导,但总有幼儿告状,似乎形成了习惯性的依赖,事事找老师。今天,以局外旁观者的身份来到了社会性区域。只见“娃娃家”“银行”“小医院”“蓝猫专卖店”里各有两三名幼儿,显然有的幼儿无所事事。见状我没急于介入,而是在一旁关注着,时而给幼儿以支持的目光。一会儿,“医院”的陈宣志拿起电话说:“喂!娃娃家接电话,你们的宝宝该打预防针了!”“娃娃家”的宁宁接电话后,急忙抱起“孩子”来到“医院”……“银行职员”梁彤在受冷遇后也想出新招:“各位顾客…  相似文献   

20.
耿淼 《学前教育》2021,(7):43-47
高水平合作游戏对幼儿的学习品质、社会性、语言等方面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合作游戏中,教师也同样面临许多问题,比如,“如何帮助性格内向的幼儿加入合作游戏”“如何促进幼儿自主进行角色分配”“如何帮助幼儿探索游戏冲突与规则之间的平衡”等,都是教师在指导幼儿角色游戏开展时非常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