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慧 《海外英语》2012,(3):96+98
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忽略了学习者的母语文化,使得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该文分析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意义,并对大学英语中文化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输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已成为外语界的共识。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的关系.决定了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然而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严重的文化失衡现象.导致学习者大量的跨文化交际失败。因此应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加大中国文化的输入。实现中西文化的兼容并蓄,在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实现中华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3.
王圣玲  肖婧 《海外英语》2020,(7):106-107,113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由于近些年的大学英语教育忽略了跨文化交际的双向性,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产生.在当前国内重视传统文化的背景下,结合地域优势,提出以三国文化带动中国传统文化在地方院校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同时,提出英汉对比教学、趣味习语教学,开展课外活动等方法,并对其他地方院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具有地域特色传统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景芳 《华章》2012,(28)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课上的文化教学逐渐受到重视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文化教学中,中国文化的内容却严重欠缺,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内容,造成了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失语.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必要在大纲制定、教材编纂、课堂教学等方面增加中国文化内容,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张旗伟 《文教资料》2013,(34):185-187
伴随全球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日益增多的跨文化交际中,各种撞击时有发生。如何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已成为新时期外语教学的一大主题;如何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意识,这些都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受传统语法翻译法的影响及现实的种种客观原因,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被忽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未得到培养。  相似文献   

6.
文化生态学以和谐、动态的眼光看待文化.大学英语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存在文化生态失衡、缺乏系统的跨文化交际教学设计和完善的课程设置、优质的跨文化教材和跨文化师资不足、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低等问题.大学英语跨文化均衡教学的解决路径包括:理清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和评价标准;完善跨文化交际类课程设置和大纲编写;掌握不同文化的思维模式差异,融入中国文化;确立跨文化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提高教师跨文化素养;借助互联网和现代教育技术,探索跨文化教学新模式等.  相似文献   

7.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传播离不开语言。我国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偏重于语言知识传授,忽视文化教学,造成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低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既要加强语言知识教学,又要注意文化知识的导入,以增强学生的语言应用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受到了重视,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文化教学成了目的语文化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本土文化输入,即"本土文化缺失",并由此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频显中国文化失语症。本文认为我们应当从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教材,师资,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方面着手,加强大学英语学习中的本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向世界更好地传播我们的民族文化,使英语真正成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沟通中国和世界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9.
语言研究人文化是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一个研究热点.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发展丰富了语言.作为外语教师应该熟悉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知识,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跨文化交际的意义,分层次探索实践了跨文化交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缺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英语教学中涉及中国文化的内容几乎为空白,这非常不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实现,不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以及中西文化的交流和互补,对我国对外交往起到了限制性作用。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中国文化教学是必要的,而这种引进要从教材、师资和测试等环节着手。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传播文化的载体,跨文化交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笔者对大学英语中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并阐述了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要进一步拓宽思路,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  相似文献   

12.
大学英语教学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中国的外语教学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忽略了文化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从而导致了学生跨文化意识薄弱,语用失误频现。该文探讨了如何通过构建起文化体验教学模式来进行系统地文化教学从而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减少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13.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因此英语语言教学也就是文化教学。目前几乎所有人都认可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交际能力的各个组成部分都离不开文化,也就是说跨文化交际能力才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大学英语教学息息相关。怎样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才是现在英语教学最应该关注的问题。讨论或辩论、角色模仿、演讲和情景分析几种方法被多数学者倡导,同时"冲突事例"方法似乎是结合各种方法于英语教学的最好解决方案。虽然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与英语教学息息相关,但是其培养与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文化教学。注重文化导入,力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文章从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出发,并提出了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和措施,旨在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化的戴体,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交际,二者相辅相承。文化背景教学应贯穿英语教学的始终。大学英语教学的首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揭示语言的文化内涵至关重要。本文简要论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揭示语言文化内涵的必要性及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跨文化交际是双向互动、相互尊重的,中国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在非英语专业学生普遍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的背景下,从影响学习者中国文化输出能力的态度、知识、技能等因素出发,多角度多层次探讨中国文化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以欣赏母语文化的眼光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7.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即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的前提是既要了解目的语文化,更要了解本民族母语文化。但在当前蒙古族学生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只片面强调目的语文化输入而完全忽略母语文化的教学现象,跨文化交流成了单向交流。针对蒙古族学生大学英语教学中严重忽略母语文化的现状,笔者从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教学现状分析及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剖析,阐述了在蒙古族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母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对于一种语言的习得和教学,不能离开对这种语言所表现的文化内涵的了解。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文化导入相结合对提高大学英语教学、实现跨文化交际目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文化知识的导入,并以此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外语教育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强调加强对西方文化背景导入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中国文化的导入,从而造成一些大学生用英语恰当地表达中国的传统文化信息时遇到障碍,使跨文化交际难以顺利实现。文章在回顾文化教学的基础上,论述在新疆高校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汉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其在教学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孙琼 《英语广场》2020,(5):72-73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高校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西方文化的冲击,当前的大学英语课堂也未能充分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本文将分析这种不利局面出现的原因,并根据英语教育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提出文化自信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策略,包括强化交际主体文化意识、系统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运用有效的文化教学策略和提升教师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