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类比由爱因斯坦热辐射理论导出黑体辐射公式的方法,文章研究低能中微子辐射理论及辐射特性,进而讨论了低能中微子辐射理论的应用。结论表明,低能中微子在现实生活中非常普遍,最近在建的中微子探测器有能力探测到低能中微子的发射信号。我们预测未来几十年将是中微子研究及应用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中微子的泡利假设到实际探测到中微子的几个重要实验,全面介绍了中微子及中微子实验的最新成就。由于2002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雷蒙特·戴维斯(RmymondDavisJr)和小柴昌俊(MasatoshiKoshiba)在中微子探测研究方面所做的卓越贡献,中微子实验所开创的中微子天文学正处在21世纪科学研究的一个前沿。  相似文献   

3.
据高能中微子的“长基线”实验计设参数 ,用数值实验常数相关联的唯象方法算出中微子质量数值 ,估算了中微子振荡几率 ,判断了 μ中微子υμ 与τ型中微子ντ 最可能发生振荡  相似文献   

4.
据高能中微子的"长基线”实验计设参数,用数值实验常数相关联的唯象方法算出中微子质量数值,估算了中微子振荡几率,判断了μ中微子vμ与τ型中微子vτ最可能发生振荡.  相似文献   

5.
据高能中微子的"长基线”实验计设参数,用数值实验常数相关联的唯象方法算出中微子质量数值,估算了中微子振荡几率,判断了μ中微子vμ与τ型中微子vτ最可能发生振荡.  相似文献   

6.
中微子——一个热门的话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一段时间里,人们经常谈及中微子,是因为近年来,物理学家发现了中微子的振荡特性,从而推断出中微子有质量(虽然很小)的结论,这是对标准模型的极大挑战,因而激起了人们极大的热情。不但高能物理、核物理还有天体物理和宇宙学都给予高度的关注,一门新的交叉学科——中微子物理正在蓬勃兴起。下面让我们讲述一下中微子的故事,还得从它的发现开始。  相似文献   

7.
如果中微子静止质量不为零,那么为了解释宇称不守恒的二分量中微子理论就要求中微子是超光速的。讨论了在相对论框架内对这种超光速现象的理解,以及存在"快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最近一段时间里,人们经常谈及中微子,是因为近年来,物理学家发现了中微子的振荡特性,从而推断出中微子有质量(虽然很小)的结论,这是对标准模型的极大挑战,因而激起了人们极大的热情.不但高能物理、核物理还有天体物理和宇宙学都给予高度的关注,一门新的交叉学科--中微子物理正在蓬勃兴起.下面让我们讲述一下中微子的故事,还得从它的发现开始.  相似文献   

9.
中微子是一种非常小的基本粒子,广泛存在于宇宙中,共有电子中微子、μ中微子和τ中微子三种形态,其中只有前两者能被观测到.它可以自由穿过地球,不与任何物质发生作用,因而难以捕捉和探测,被称为宇宙间的"隐身人".  相似文献   

10.
据高能中微子的“长基线”实验计设参数,用数值实验常相关联的唯象方法算出中微子质量数值,估算了中微子振荡几率,判断了μ中微子vμ与τ型中微子vτ最可能发生振荡。  相似文献   

11.
中微子之谜     
刘伟伟 《沧州师专学报》2003,19(2):48-48,55
揭开中微子之谜在物理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中微子假说提出以来的一系列问题应予重视;太阳中微子失踪之谜,中微子质量之谜等。  相似文献   

12.
最近超神冈研究组的实验数据显示,中微子有质量、混合和振荡,mνe(007±0.04)eV.本文对中微子质量,中微子混合和中微子振荡作了计算,计算结果与超神冈研究组的实验数据相符  相似文献   

13.
一、选择题1.《2001年世界10大科技突破》中有一项是加拿大萨德伯里中微子观测站的研究成果。该成果揭示了中微子失踪的原因。认为在地球上观察到的中微子数目比理论值少,是因为有一部分中微子在向地球运动的过程中发生了转化,成为一个μ子和一个τ子。关于上述研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14.
美国科学家最近在对中微子的测量研究中发现,中微子的亚原子粒子支配着基本自然力,从而解决了什么是宇宙质量这个最难回答的问题.中微子是在原子核衰变中产生的一种物质,其运动速度与光速接近.但由于它不带电荷,因此,中微子是否有质量一直是科学家争论的重大课题.美国芝加哥大学和洛斯阿拉莫斯国立试验室的科学家最近利用芝加哥大学保存了33年的纯铀盐样品进行实  相似文献   

15.
中微子介绍     
2012年3月8日,以中国为主导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对外宣布,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θ13),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sin22θ13为0.092.这一重要成果是对物质世界基本规律的一项新的认识,或有助于破解"反物质之谜".鉴于这一结果将对中微子物理未来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大量中外媒体对此事件进行了报道和评论.中微子是近年来物理研究的一个热点.近20多年来,世界上有6  相似文献   

16.
继续探索失踪的中微子长期以来使我们困惑不解的太阳中微子“失踪”之谜仍未揭开。从新近太阳中微子实验获得的最新研究结果使物理学家依然无法肯定,是我们对太阳内部的认识有误,还是我们对中微子认识本身就有错误。自从戴维斯在美国南达科他州霍姆斯特克金矿全氯乙烯容...  相似文献   

17.
海底天文台     
宇宙空间有一种奇特的基本粒子叫中微子。科学家从发现它的存在到真正找到它,整整花了30年的时间。中微子是一种不带电的中性粒子,它的质量要比电子小得多,却具有极大的穿透力,可以穿透任何物质,可以从地球的这一头穿到另一头。几乎所有的天文学家都十分看重这小小的中微子,那是因为它携带着来自宇宙天体的信息。可是,我们要在太空中或是地球表面的大气层中捕获它真是太难了。于是,科学工作者根据中微子的特点,将搜寻、观测中微子的装置移到了地底下和海底,利用地表的岩石和海水来阻隔来自宇宙的其他粒子,从而密切注视中微子,并设法捕获它。…  相似文献   

18.
中微子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粒子,自从1930年泡利首先提出的概念以来,全世界的实验高能粒子物理学领域的科学家们都在苦苦地追寻它.例如荣获1995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国物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莱因斯,自1953年起,为了检测到中微子,他和他的同事们进行了三十多年的各种高难度的实验,以探测与中微子有关的效应.最终检测了中微子.为什么中微子有那么大的魅力吸引着科学家们呢.下面就中微子的魅力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太阳中微子失踪之谜弄清太阳自身演化及其能量产生规律对人类生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太阳中微子的数量是一个重要信息。科学家在地球上探测到的中微子数目还不到理论预言的一半。那么,其余的太阳中微子到何处去了呢?几十年来,天体物理学家一直被这个问题所困扰。我...  相似文献   

20.
获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是美国利昂·莱德曼、杰克·施泰因贝格尔和梅尔文·施瓦茨。其原因是他们在中微子束方法和通过发现μ子型中微子,从而验证轻子二重态结构方面怍出了贡献。中微子是太阳中心在原子核转变过程中产生的。它无害、不带电荷,以光速或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