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光活化农药δ-ALA除草增效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了光活化农药δ-氨基乙酰丙酸(简称δ-ALA)除草增效剂的研究。研究筛选出了效果显著的增效剂,讨论了其增效作用机理。表明其增效作用是与植物体内Fe ̄(2+)密切相关。增效剂的存在,抑制了叶绿素合成酶的作用,加速了植物体内δ-氨基乙酰丙酸的合成。  相似文献   

2.
2000年,怀抱绿色生命探寻梦想的汪良驹教授访问日本千叶大学园艺学部,师从于松井弘之教授,学习植物激素赤霉酸在葡萄生产上的应用技术。然而,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他发现5-氨基乙酰丙酸(ALA)在农业生产上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于是,他转而开始研究ALA,并揭开了这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在中国农业生产应用研究的序幕。十年来,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  相似文献   

3.
香蒲对硒元素的富集及对氮、磷的吸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巽  卢雪峰  李冀 《科技通报》2002,18(6):511-514
研究了在土壤中加入硒前后,香蒲植物体内硒的分布情况,其规律为须根>根茎>叶子。研究结果表明,香蒲对水溶性的硒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其须根的富集因子尤高,实验还表明了香蒲对污水中磷有很强的吸收作用,对氮也有一定的吸收。  相似文献   

4.
重迎茬大豆单产低,品质差早已为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所证实。在目前大豆重辽茬种植不可避免的情况下,采用必要的农业技术措施提高其单产已成为生产中当务之急。提高重迎茬大豆单产的主要技术措施是:选用抗性品种,杀虫,杀菌剂的应用,大豆重迎茬保产剂,增效剂、专用剂、黄萎叶喷剂及肥药结合剂的施用等。  相似文献   

5.
藏药佐太是我国藏医药中配制珍宝类药物必不可少的佐辅剂,藏医药理论认为佐太具有增强复方药物中诸药疗效的作用,但其增效作用的起效形式和机制至今还未明确,制约了佐太的应用和发展。本研究首次发现,佐太能够在细胞、动物和人体中被生物有机体自体合成为核心粒径5nm~7nm的纳米颗粒,外围包裹蛋白质,整体粒径在40nm~190nm之间。佐太的增效作用可能与其在体内合成的纳米颗粒相关,佐太可能以纳米载体的形式促进药物到达靶器官,促进药物富集,从而实现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6.
天花粉蛋白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国庆  邵靖宇 《科技通报》1996,12(2):122-125
天花粉蛋白是从葫芦科植物栝楼块根中分离纯化得到的单链核糖化失活蛋白,其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及空间结构皆已阐明。它的作用方式属于RNA N-糖苷酶,专一水解真核细胞核糖体rRNA中A4324位腺苷酸的N-C糖苷键,抑制真细胞核糖体功能。近来研究表明天花粉蛋白可以抗肿瘤、抗病毒,本文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利用体外无细胞翻译系统观察到天花粉蛋白对其自身核糖体存在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李永夫  罗安程 《科技通报》2003,19(5):434-438
综述了植物源农药(包括植物源杀虫剂、植物源杀菌剂、植物源除草剂)的研究和开发应用现状,较详细地介绍了几种典型杀虫植物(主要包括楝科植物、豆科鱼藤属植物、卫矛科植物)的杀虫机理和开发应用情况,并讨论了植物源杀虫剂今后研究的几个热点:生物技术在植物源杀虫剂研究中的应用;植物源光活化毒素的研究;杀虫植物资源的进一步调查研究,与植物源杀虫剂相比,植物源杀菌剂和除草剂的研究和应用要少得多,然而目前人们已经在植物体内发现许多具有杀菌、除草活性的物质,因此开发植物资源合成杀菌剂和除草剂具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从南美安第斯高原引进的两种块茎作物酢浆薯和乌卢库,在室内与露天两种不同栽培环境条件下体内叶绿素含量的研究,发现室内栽培的植物体内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室外栽培的植物,而温度是引起叶绿素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9.
赖氨酸的化学名称为2,6-二氨基己酸,有L型和D型两种光学异构体。L-赖氨酸是人和动物营养的8种珏须氨基酸之一,它对调节体内代谢平衡,提高体内对谷类蛋白质的吸收,促进生长发育均有重要作用。其生产工艺先后经历了水解、合成、酶法和发酵法四个阶段,生产工艺越来越复杂,生产效率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0.
油田剩余油饱和度测试中用到的化学试剂从作用方式上分为示踪剂和增效剂两种:基于示踪剂能指示地层中的油、水分布状态的地层色谱测井技术是目前剩余油饱和测试中最精确的方法之一;增效剂扩大了测井技术的应用范围,为测量油气层饱和度提供了新手段。这类试剂的研究正往高效、简便、价廉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土壤微量元素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微量元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它与生物分子蛋白质、多糖、核酸、维生素等密切相关,对植物的各种生理代谢过程的关键步骤起调控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的商品性、安全性等品质问题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量研究表明,微量元素对于改善农产品品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微量元素在我国土壤中的含量现状以及在植物体内的作用原理、微量元素对于农产品品质的改善作用以及微量元素对于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明代的一种灯屏--“料丝”的发明与工艺传播过程,证实这是一种以石英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一种玻璃纤维布,并对其中重要的植物原料“天花菜”之性态及作用作了推测。  相似文献   

13.
硅素在植物中的生理作用,主要包括:对植株形态和结构的影响、对植物体内其他营养元素的影响、调节光合和蒸腾作用、增强抗病抗逆性能,以此促进植株发育,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针对硅素营养对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文章旨对燃煤洁净节煤燃烧中增氧、强氧化燃烧综合增热技术机理进行研究,通过在燃煤中配入具有增氧剂和将空气氧转化固定为强氧化剂的催化增效作用的燃煤洁净节煤剂,使燃煤由一般氧化燃烧转变为降低着火点温度的强氧化燃烧和增氧燃烧,克服了由于空气氧量不足和空气氧仅从煤炭表面接触及空气氧氧化性不强,燃烧不完全的缺陷,提高了煤炭的燃烧效率和新增热源增热作用;同时减少空气中不助燃惰性气体所带走的热量损失,从而提高了煤炭燃烧的综合热效率,达到综合增热节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红石金矿床是新疆东天山康古尔塔格金矿带中的代表性矿床之一,本文对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研究。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红石金矿床的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中低密度的富CO2流体。石英氢同位素组成δDSMOW为-104‰~-63‰,石英氧同住素组成δ^18OPDB为13.8‰~15.5‰、δ^18O水为-1.7‰~6.1‰。方解石碳同位素组成δ^13CPDR为-3.5‰~-2.7‰,方解石氧同位素组成δ^180PDB为-28.9‰~-26.5‰、δ^18OSMOW为1.1‰~3.5‰。H、O、C同位素组成特征指示红石金矿床成矿流体主要起源于深部,后期混合有大气水。黄铁矿硫同位素组成δ^34为-11.5‰~3.8‰,集中于0.4%~3.8‰,平均值为1.73‰,指示了成矿物质中的硫具有接近陨石硫的深源特征。红石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可概括为富含成矿元素的深源流体在区域剪切构造作用下沿剪切系统不断向上运移,逐渐与浅部流体混合并与围岩发生交代蚀变作用,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成矿元素最终在剪切扩容空间中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6.
川东中高山地区红三叶-黑麦草人工草地刈割演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对具有特殊建植目的和特殊利用方式的人工草地进行刈割演替研究。从重要值、演替距离等方面分析了不同刈割处理红三叶-黑麦草人工草地植物组成变化、群落演替趋势及群落稳定性。提出了红池坝红三叶-黑麦草人工草地建设可能出现的目标群落。认为红三叶-黑麦草人工群落刈割过重将朝黑麦草-红三叶方向发展,刈割过轻将朝灰苞蒿-红三叶-黑麦草方向发展。并进一步指出红三叶盛花期一年3次刈割的条件下,红三叶-黑麦草群落最为稳定,1a2-4次刈割是其刈割利用的“安全区”。  相似文献   

17.
选用人肝癌Hep G-2细胞为材料,研究发放三元能量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体外实验表明,三元能量对肝癌细胞有一定的杀伤作用,降低肝癌细胞活存率。动物体内实验初步表明,发放三元能量与灌喂元明丹结合,对裸鼠体内生长的人肝癌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单纯发放三元能量对在裸鼠体内生长的人肝癌细胞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激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一系列微量有机物质,由一个部位产生运输到另一部位,在极低浓度下引发生理反应,控制着植物生长发育的方方面面。同时,激素还是植物感受外部环境条件变化,调节自身生长状态抵御不良环境、维持生存必不可少的信号分子。因此,激素调控机制的研究是人们认识和理解纷繁神秘的植物生命现象的重要途径,植物激素作用机理是植物科学的一个重要和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9.
植物的睡眠之谜让人着迷。科学家先是找到了引发植物睡眠的运动细胞,继然又发现了植物体内的睡眠物质和觉醒物质。有趣的是,每一种植物体内的这种物质,对其他植物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天然产物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是新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各国学者对ACC的植物生理效应已作了大量的研究,如番茄的催熟、橄榄的脱落等。我们首先将ACC应用于水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ACC对水稻具有明显的增产效应。一般认为,ACC是天然产生的乙烯生物合成的前体,其分子结构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